羅馬尼亞革命

羅馬尼亞革命

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羅馬尼亞語:Revoluţia română)指1989年發生在羅馬尼亞的共產主義政權倒台的政權更迭。除前南斯拉夫外,其可說是東歐劇變中唯一以流血形式完成的政變。

背景

冷戰時期的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與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保持一定距離的自主外交。這得益於羅馬尼亞的產油國地位,使其無需過分依賴蘇聯來獲得資源和外匯。但這種“獨立”也為齊奧塞斯庫的個人獨裁統治創造了條件。

進入1980年代,羅馬尼亞和其他東歐國家一樣,經濟陷於停滯,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在此情況下國內反齊奧塞斯庫的動向日益高漲,1989年臨近一些國家先於羅馬尼亞的變革,無疑也給羅馬尼亞國內帶來了很大影響。

導火線蒂米什瓦拉事件

羅馬尼亞革命羅馬尼亞革命

1989年12月16日,蒂米什瓦拉發生警察與當地居民的激烈衝突,結果警察對居民開槍,造成數人傷亡。該衝突事件引發了羅馬尼亞境內大規模反政府的遊行和示威活動,並有“蒂米什瓦拉事件死傷人數近萬”的傳聞。

革命爆發

保全部門向人群開火,造成傷亡,此場景又被電視直播,被全國的觀眾看到,這一切更激起了人們的不滿。齊奧塞斯庫深感不妙,當日召見被他稱為“推煤車工”的國防部長瓦西里·米利亞,要求動用軍隊鎮壓抗議民眾。但米利亞堅持“人民的軍隊為人民”,予以拒絕。第二天米利亞就被發現死亡。

布加勒斯特街上的示威者布加勒斯特街上的示威者

第二天,羅馬尼亞國家電台報導米利亞為“自殺”。此舉激怒了軍方,軍隊與齊奧塞斯庫決裂。當夜,軍隊與廣場上聚集的民眾一道,開始占領各政府機關。各地都出現了齊奧塞斯庫的保全部隊和反對齊奧塞斯庫的軍隊激烈交火的場面。

齊奧塞斯庫政權的倒台

12月23日齊奧塞斯庫夫婦被救國陣線逮捕。

齊奧塞斯庫搭乘直升機逃離齊奧塞斯庫搭乘直升機逃離

12月25日軍事法庭判決齊奧塞斯庫夫婦犯有屠殺罪和非法擁有大量來源不明財產罪,並於當日執行槍決。羅馬尼亞共產黨政權正式倒台。

此前秘密警察曾試圖闖入關押齊氏夫婦的軍事基地以救出他們,為此發生過激烈槍戰。有鑒於此原本預定的正常審判被改為軍事審判。另外齊奧塞斯庫夫婦死後,為了杜絕“齊奧塞斯庫夫婦未死”一類流言,齊氏夫婦的屍體被公開。

結果

冷戰

1940年代雅爾達會議 - 波茨坦會議 - 國共內戰 - 杜魯門主義 - 希臘內戰 - 馬歇爾計畫 - 莫洛托夫計畫 - 柏林封鎖
1950年代韓戰 - 匈牙利革命 - 蘇伊士運河戰爭 - 越南戰爭 - 史潑尼克危機 - 廚房辯論
1960年代1960年U-2危機 - 豬灣入侵 - 建造柏林圍牆 - 古巴飛彈危機 - 布拉格之春 - 第一次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緩和政策- 文化大革命
1970年代第二次戰略武器限制談判 - 桌球外交 - 1972年尼克森訪華 - 1973年智利政變 - 安哥拉內戰 - 歐加登戰爭 - 柬越戰爭 - 中越戰爭 - 1979年阿富汗戰爭- 改革開放
1980年代1983年優秀射手演習 - 波蘭團結工聯運動 - 新思維(開放性 - 蘇聯經濟改革) - 1989年革命 - 柏林圍牆倒下 - 天鵝絨革命 - 羅馬尼亞革命
1990年代兩德統一 - 蘇聯解體
參看鐵幕 - 第三次世界大戰 - 紅色恐慌 - 桑地諾民族解放陣線 - 以阿衝突
組織北約 - 華約 - 中央情報局 - 克格勃 - 經濟互助委員會 - 歐洲共同體 - 史塔西 - 不結盟運動
競賽軍備競賽 - 核競賽 - 太空競賽
意識形態資本主義 - 帝國主義 - 共產主義 - 史達林主義 - 勃列日涅夫主義 - 毛澤東思想 - 鄧小平理論 - 主體思想 - 杜魯門主義 - 麥卡錫主義
人物美國杜魯門 - 艾森豪 - 甘迺迪 - 詹森 - 尼克森基辛格)- 福特 - 卡特 - 里根 - 布希
蘇聯史達林 - 馬林科夫 - 赫魯雪夫 - 勃列日涅夫 - 安德羅波夫 - 契爾年科 - 戈巴契夫 - 葉爾欽
歐洲邱吉爾 - 艾德禮 - 艾登 - 柴契爾夫人 - 戴高樂 - 龐畢度 - 季斯卡 - 密特朗 - 阿登納 - 勃蘭特 - 施密特-昂納克 - 杜布切克 - 華勒沙 - 納吉 - 齊奧塞斯庫 - 狄托 - 若望·保祿二世
亞洲蔣介石 - 嚴家淦 - 蔣經國 - 李登輝 - 毛澤東 - 周恩來 - 華國鋒 - 鄧小平 - 趙紫陽 - 胡耀邦 - 江澤民
李承晚 - 朴正熙 - 全斗煥 - 盧泰愚- 金日成 - 吳廷琰 - 阮文紹 - 胡志明
拉丁美洲卡斯楚 - 切·格瓦拉 - 阿言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