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湖北仙桃人。引力物理專家,博士生導師,長江特聘教授。200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華中科技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現任中山大學黨委常委、校長。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建立實驗裝置和研究平台,解決了精密扭秤特性研究、高靈敏度低噪聲扭秤系統研製、實驗背景場的監測等問題,使萬有引力常數G值的相對測量精度達到130ppm。進一步解決了球面間距高精度測量和扭絲滯彈性效應直接測量等問題,使G值的測量精度達到26ppm。驗證了牛頓反平方定律在作用程大於66微米範圍內的正確性,否定弱電統一破缺能量標度為1TeV時可能存在兩個額外空間維度的ADD理論預言。給出了宇宙磁場矢勢模型依賴的光子靜止質量上限為1.5×10[sup][/sup]克。主持實驗並表明在1.6×10[sup][/sup]的相對精度內巨觀旋轉物體等效原理仍然成立。研製的空間加速度計成功進行衛星搭載飛行實驗。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

羅俊教授,1956年出生,博士生導師,長江特聘教授,曾任華中科技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物理學院院長,基本物理量測量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員。

2015年1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人在中山大學宣布任免決定,59歲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羅俊正式接任中山大學校長,成為改革開放後中大第七任掌校人。

主要研究

羅俊羅俊
羅俊教授長期從事引力實驗的精密測量物理研究,帶領一支研究團隊開展了牛頓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近距離牛頓反平方定律的實驗檢驗、光子靜止質量的實驗檢驗、以及巨觀旋轉物體等效原理的實驗檢驗等基礎科學研究,相關實驗結果分別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CODATA)基本物理常數任務組和國際粒子物理數據組(PDG)收錄。

此外,羅俊教授開展了高精度慣性感測器的研製及其相關套用研究,研製的空間加速度計成功進行衛星搭載飛行實驗。

二十多年來,羅俊教授在艱難條件下堅持引力實驗研究,他曾獲得首批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所領導的研究集體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助。

研究成果

1.利用精密扭秤弱力檢測技術進行了日全食反常效應觀測和帶電扭擺特性研究,這兩項實驗結果否定了美國哈佛大學教授Saxl的研究結論,並解釋了長達三十年之久的所謂“引力異常之謎”。

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羅俊[中國科學院院士]

2.利用精密扭秤弱力檢測技術進行了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實驗精度達到105ppm 。

3.首次提出檢驗旋轉物體的等效性:測量兩個不同旋轉速度的物體在地球重力場中自由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差。

4.首次提出採用旋轉扭秤調製檢驗光子靜止質量的上限,給出光子靜止質量上限為1.2*10^(-51)g (Phys.Rev. Lett.,90(2003) 081801)。

到目前為止, 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8篇,全部為SCI所收錄。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縱向科研課題20餘項,其中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項(含傑出青年基金、重點項目和創新研究群體、973計畫各1項)、攀登計畫、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和霍英東基金以及總裝備部、國防科工委等國防重點項目若干項,科研經費總額2800餘萬元。2009年增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院士。

學術論文

羅俊院士現已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近五年來在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8篇,全部為SCI所收錄。
主要論文:
Themassofthephoton
《REPORTSONPROGRESSINPHYSICS》
Newexperimentallimitonthephotonrestmasswitharotatingtorsionbalance
《PHYSICALREVIEWLETTERS》
NulltestofNewtonianinverse-squarelawatsubmillimeterrangewithadual-modulationtorsionpendulum
《PHYSICALREVIEWLETTERS》
DeterminationoftheNewtonianGravitationalConstantGwithTime-of-SwingMethod
《PHYSICALREVIEWLETTERS》

中國科學院2009年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各學部院士投票選舉,各學部常委會審查確認,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六屆五次會議審議批准,共產生了35名新院士。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的規定,經各學部院士對外籍院士有效候選人進行通信預選,各學部常委會討論排序,學部主席團六屆四次會議審議並投票產生正式候選人,並經參加院士增選評審暨選舉會議的全體院士投票選舉,共產生了6名外籍院士。
新增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在2009年12月4日公布。
數學物理學部孫昌璞 | 李安民 | 羅俊| 鄭曉靜 | 席南華| 崔向群
化學部萬立駿 |包信和 | 江雷 | 江桂斌 | 陳小明 | 周其林 | 唐本忠 | 塗永強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莊文穎 | 尚永豐 | 林鴻宣 | 侯凡凡| 隋森芳
地學部周衛健 | 鄭永飛 | 莫宣學 | 陶澍 | 翟明國
信息技術科學部劉國治 | 許寧生 | 懷進鵬 | 陳定昌
技術科學部於起峰 | 王曦 | 王光謙 | 王自強 | 王錫凡 | 申長雨 | 劉竹生
外籍院士菲立普 · 希阿雷(Philippe G. Ciarlet) | 哈邁德 · 澤維爾(Ahmed H. Zewail) | 徐立之(Lap-Chee Tsui) | 郎尼 · 湯姆森(Lonnie Thompson) | 馬佐平(Tso-Ping Ma) | 王中林(Zhong Lin Wan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