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光鎮

繼光鎮

繼光鎮是國際特級斗英雄黃繼光的故鄉,位於四川省中江南面35公里,繼光鎮幅員面積5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8萬畝;林地多,耕地少,山高溝夾,森林茂盛,環境優美,是省上綠化達標鎮。繼光鎮共轄19個村,172個農業合作社,7519戶,總人口25236人,其中農業人口24697人,九九年實現鎮國內生產總值5006萬元,實現財政收入近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00元,人均占有糧食1100斤。繼光鎮人才輩出,經濟社會事業持續發展,人民生活條件大幅度提高,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正在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具有強大的開發潛力。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繼光鎮繼光鎮
繼光鎮交通四通發達。有國家二級水泥公路,羅桂路貫穿通全境,全長15公里,到辦事處,敬老院,英雄故居油路20公里,碎石路通住各要村社,總長120公里。

通訊覆蓋面寬,現擁有現代化程控室,有投入300萬元的移動通訊站兩座,九七年第一個率先在全縣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水利設施齊全,擁有大型的繼光水庫。水庫周圍,樹木環抱,陰天敝目,敢與湖泊媲美,庫區區域網路箱養魚星落棋布,繼光鎮新中村具有“魚村”之稱,年產魚300萬元。

繼光鎮曾是省上的蠶桑基地鎮,山間田地,房前屋後都是桑樹。農民實行科技養蠶,生產出優質繭,年年全部用於出口,遠銷世界各地。

西部大開發,繼光鎮將以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結合本地實際,將大面積搞退耕還林,建設優質果園,保護生態,發展經濟。

行政區劃

中江縣轄鎮。1951年建石馬鄉,1952年更名繼光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6年興發鄉併入建繼光鎮。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城38公里。面積53平方公里,人口2.6萬。羅桂公路過境。轄石馬、白寨、繼光、團碑、高石、銅梁、袁家橋、興旺、興發、錦竹、長樂、新堰、金房、應天、新中、長叭溝、芳草、嚴新、新高1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建材、食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薯油菜子棉花,兼產生豬、蠶繭。境內有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故居和繼光水庫。

農業建設

繼光鎮繼光鎮
全面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為基礎,充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減輕農民負擔,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和結構調整,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大力開展小城鎮建設;確立211發展戰略(建設二個基地:葡萄為主水果基地,山羊繁育飼養基地;開發一個產業:筍用竹產業、力創一個邊貿中心)。

1、實施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要以市場為導向,突出地方特色,進行農業內部結構調整。以葡萄基地為主的水果基地,2010年達到1萬畝,2020年達到2萬畝,建成重慶的小龍泉。大力開展科技興農,引進推廣高效栽培模式:抓好“種子工程”,穩定糧食生產,確保農民糧食自給;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多種經營;以優質品種,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為中心調整種植業、養殖業結構,形成相對集中聯片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最佳化農產品的生產布局,減少盲目生產重複投資,避免一哄而起,一鬨而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高效農業和特色農業。大力推進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大力發展農業運輸業、商業等第三產業,突破性發展綜合技術服務、信息諮詢等產業,根據特色基地的發展需要,培植專業協會,支持農村市場流通,提高農業市場化水平。

2、實施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堅持以治水為核心,治土為基礎,治山為重點,建設與保護同步,大力做好水土文章。積極推進高坡易旱7個村,26個社,2500餘戶,10000餘人畜飲水工程;加大對病險(害)水庫整治力度;積極推進新修山坪塘工程。鞏固和完善澆灌系統。對25℃以下坡耕地實施退耕還林還草。

3、實施高效農業建設。繼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積極引進適用農業技術,重點是農作物良種繁育、示範、推廣和運用,重視發揮農民技術人才的作用,擴大綠色證書的培訓範圍,推進農科研一體化發展,夯實科教興農基礎,促進高效農業發展。“十一五”期間,重點抓好1.1萬畝兩雜種子示範推廣為主要內容的“良種產業化項目”建設,抓好以良種、植保體系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十一五”商品糧基地建設,抓好綠豆、大豆、玉米等“萬畝豆雜基地”建設,抓好以耐旱作物選種示範、耕作模式研究為主要內容的“耐旱作物農業示範項目”,並通過普遍推廣運用農業適用科技,促進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展。

4、實施產業化經營。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向縱深發展,拉長產業鏈,逐步形成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的新格局。立足依託淺丘、大壩、水源、日照充足、技術到位等資源優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按“高產量、高標準、高效益”的要求建設蔬菜、乾果枇杷梨子、藥材等基地。重點抓好葡萄基地、黑山羊繁育基地、筍竹基地等產業化項目。

5、大力發展鄉鎮企業。要以市場需求和國家政策為導向,把鄉鎮企業的發展與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村小城鎮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十一五”期間,鄉鎮企業的發展重點,主要是發展農副產品加工、儲藏、保鮮、包裝、運銷業、發展綠色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和資源加工型產業;發展壯大以農民為主體的鄉鎮企業和組織形式。要著力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大力開發龍頭產品,通過深度開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拉長產業鏈,擴大市場占有率。

6、實施開發式扶貧。認真組織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把國家扶貧攻堅政策措施落實到實處。要充分認識到繼光鎮農村自然條件的相對惡劣,整體脫貧的基礎很不穩定,返貧現象仍會發生,必須加大科技扶貧、教育扶貧、項目扶貧和對口扶貧的力度,著重抓好一批關係貧困村社長遠發展的農田水利,基本農田、人畜飲水、林業、畜牧業等重大建設項目,實現“三大轉變”,由注重解決貧困戶的單個脫貧問題轉變為村社為單位的片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山水綜合治理;由注重解決吃飯問題,轉變為注重生活環境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由注重經濟發展,轉變到注重經濟社會資源的協調發展,促進全面進步上來。在基

工業建設

繼光鎮繼光鎮
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以市場為導向,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優勢產業和優勢資源為依託,提高非公有制工業比重,提高地方工業比重。

1、加快發展資源型特色工業,形成新的支柱產業

(1)依託水利資源,加速西北水庫、廖家溝水庫、鍾家溝水庫綜合開發,大力發展養殖業和旅遊業。

(2)依託藥材優勢資源,加速藥材資源開發,大力發展藥材產業。

(3)加快發展蔬菜、林果及畜牧業等骨幹品種為代表的綠色食品產業。打好“黑山羊繁育基地”、PIC種豬品牌,推進葡萄、枇杷、紅苕深加工進程。推廣加工保鮮包裝技術,創綠色食品品牌,加強綠色食品宣傳,大力拓寬流通渠道,發展專業化、規模化的經營、培育具有較強帶動力、競爭力的綠色食品生產加工龍頭骨幹企業,形成貿工農一體化生產經營體系。

2、發展建材工業

重點發展頁岩建材的改造提升,合理利用開發石材資源。

旅遊景點

繼光鎮德陽繼光水庫
德陽繼光水庫

中江縣繼光水庫是人民渠七期工程的一座骨幹囤蓄水工程,總庫容為8900萬立方米,位於繼光鎮境內,為紀念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而得名。

繼光水庫距中江縣城22公里,距德陽64公里,距成都100公里,庫尾橫跨羅桂公路。庫區處於四川盆地腹部丘陵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6℃。

水庫長21公里,有叉溝叉灣58條,形如駕雲祥龍。蓄水最深43米,最淺35米。庫闊處碧波萬頃,山巒倒映,庫存窄處河港交錯,天然成趣。沿庫一帶峰巒綿亘,峰轉景移。特別是中段,山上長滿蒼松翠柏,農舍幽靜,田園氣息濃厚。林密處,山樹蒼蒼。映出湖水碧綠,山水交相掩映,內景如畫。民間傳說頗多,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庫首林木茂密,水域寬闊,已落成三處建築。一處為療養中心,一處娛樂場所,庫首還有一座密林森森的半島,環境優雅為狩獵場所。

在庫尾羅桂公路旁已修建一處古典式建築,可供遊人餐飲娛樂,同時還設有遊覽船隻,包括快艇、機動船、小划艇等,乘舟暢遊,無不感的心曠神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