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戰役

維也納戰役

維也納之戰(德語: Schlacht am Kahlenberg、波蘭語: Bitwa pod Wiedniem 或 Odsiecz Wiedeńska、土耳其語: İkinci Viyana Kuşatması、烏克蘭語: Віденська відсіч (Viděns'ka Vidsič))發生於1683年9月12日,奧斯曼帝國軍隊圍困維也納的兩個月後。這場戰役阻止了奧斯曼帝國攻入歐洲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

基本信息

1945年

維也納戰役( Weiyena Zhanyi Wien,Battle of)開始於公元1945年3月16日,結束於公元1945年4月15日,蘇德戰爭後期,蘇軍為粉碎匈牙利西部德軍集團、解放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於1945年3~4月間實施的進攻戰役。

雙方兵力

維也納戰役維也納戰役作戰圖

蘇軍當面守軍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陸軍上將沃勒),轄第8集團軍、“巴爾克”集團軍級集群(匈牙利第3集團軍、德軍第6集團軍)、黨衛坦克第6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在其以南與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和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對峙的是“E”集團軍群部分兵力。敵人在蘇軍進攻地帶內構築了3道防禦地帶,但德軍僅占領了主要防禦地帶。山林地及完備的塹壕交通壤配系增強了德軍的防禦能力。第4航空隊(700架飛機)負責支援陸軍集團。參加戰役的有: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轄近衛第9、第4集團軍,第27、第26、第57集團軍,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坦克第23、第18軍,近衛機械化第1軍,近衛騎兵第5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左翼即第46集團軍、近衛機械化第2軍、多瑙河區艦隊和空軍第5集團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企圖規定兩個方面軍並肩實施兩個強大分割突擊:一個以近衛第9、第4集團軍向帕波肖普朗方向實施,另一個以第46集團軍、近衛機械化第2軍向傑爾方向實施。爾後,兩個方面軍應向維也納發展進攻。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應以艦炮火力支援烏克蘭第2方面軍,保障渡河,並實施登入。

戰爭準備

維也納戰役蘇軍向維也納方向突擊

防守匈牙利西部的德軍為沃勒上將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轄2個合成集團軍、2個裝甲集團軍和1個匈牙利集團軍)及“E”集團軍群部分兵力,由第4航空隊負責支援。參戰蘇軍為蘇聯元帥托爾布欣指揮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轄6個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和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和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左翼(合成集團軍、空軍集團軍和機械化軍各1個),以及多瑙河區艦隊。此外,還有美英空軍的支援。兩個方面軍在相鄰的兩個主要突擊方向上集中優勢兵力,並肩實施分割突擊。在戰役準備時節,各方面軍首長為在主要突擊方向構成必需的對敵兵力優勢而變更了部署。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突擊集團下轄18個步兵師,3900門火炮和追擊炮,197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軍第17集團軍800餘架飛機支援其行動。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突擊集團共有12個步兵師,2686門火炮和追擊炮,16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空軍第5集團軍支援其行動。

戰爭概述

3月16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第9、第4集團軍組成的突擊集團發起進攻,在塞克什白堡以北突破德軍防禦,爾後向帕波、肖普朗方向及維斯普雷姆方向推進,企圖與第27集團軍一起合圍德軍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19日,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進入交戰。次日,第27 、第26集團軍向波爾加爾迪和萊普謝尼發起進攻。為免遭合圍,黨衛隊第6裝甲集團軍邊打邊撤。29日,第57集團軍和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在巴拉頓湖以南轉入進攻,4月2日解放匈牙利重要石油城瑙吉考尼饒,爾後向西北推進。4日,方面軍主突集團從南面進至維也納接近地。

烏克蘭第2方面軍第46集團軍、近衛第2機械化軍組成的突擊集團於3月17日轉入進攻,突破德軍多瑙河以南防禦後向傑爾方向發展進攻,把德軍壓向多瑙河;另以部分兵力推進至科馬羅姆地域,切斷匈牙利第3集團軍西逃之路,會同多瑙河區艦隊於27日將其殲滅。28日,方面軍攻占傑爾,4月2日推進至奧匈邊界,5~8日強渡多瑙河,從北面迂迴維也納。蘇軍向維也納方向突擊至此,兩個方面軍對維也納形成合圍,經激戰於13日攻占該市,隨後追擊潰退的德軍殘部,15日推進至摩拉瓦河施托克勞、聖珀爾滕、格洛格尼茨以西、德拉瓦河北岸一線。此戰,蘇軍擊潰德國及其盟軍32個師,俘敵13萬餘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解放匈牙利西部和奧地利東部地區,使德軍“E”集團軍群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

戰爭過程

3月16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突擊集團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發起進攻。這一進攻出德軍意料。近衛第9、第4集團軍在塞克什白堡以北突破防禦後,開始向西和西南推進。3月19日,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在近衛第9集團軍地帶內進入交戰。敵軍憑藉大量隘路、狹窄山間通路、江河,對進攻的軍隊進行頑抗。3月20日,第27第26集團軍向波爾加爾迪和萊普謝尼方向轉入進攻。方面軍粉碎了德軍的抵抗,於4月4日日終前進抵維也納接近地。3月29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左翼(第57集團軍和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在巴拉頓湖以南轉入進攻,於4月2日解放匈牙利石油區中心瑙吉考尼饒市以後,向西北方向發展進攻。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在其左側進攻。

維也納戰役維也納戰役

烏克蘭第2方面軍左翼的突擊集團於3月17日轉入進攻,突破德軍多瑙河以南防禦後,開始向傑爾方向發展進攻,以部分兵力進至科馬羅姆地域,切斷了德軍埃斯泰爾戈姆—托瓦羅什集團西逃之路,會同多瑙河區艦隊於3月27日前肅清了該集團。第46集團軍於3月28日前肅清了多瑙河南岸埃斯泰爾戈姆至拉包河口地段的德軍,攻占了科馬爾諾、傑爾,並於4月2日進抵多瑙河與新錫德爾湖之間的奧匈邊界。4月4日,匈牙利全境從德軍手中獲得解放。集團軍突破邊境防禦地區後,於4月5日日終前抵達海因堡、基特塞、布魯克一線。

在4月5—8日期間,第46集團軍遵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的指示,在布拉迪斯拉發地域搭乘多瑙河區艦隊的艦艇,渡至多瑙河北岸,以便從北面迂迴維也納。近衛第4集團軍受領了向維也納東南郊進攻的任務,被調到第46集團軍地帶。4月5—13日,在維也納近接近地和市內進行了激戰。守衛該城的有敵1個機械化師、8個坦克師、另約15個獨立營。烏克蘭第3方面軍在4月5日一整天內未能粉碎德軍的抵抗,進展不大。4月6日,該方面軍同時從數個方向——近衛第4集團軍從東南,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以及近衛第9集團軍一部從西南、西面和西北——實施突擊。烏克蘭第2方面軍第46集團軍沿多瑙河左岸向施托克勞進攻。在奪取維也納的戰鬥中,近衛坦克第6集團軍被調到初見戰果的近衛第9集團軍地帶。

4月6日,蘇軍突入維也納市郊,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號召市民堅守崗位,幫助蘇聯軍人,防止德軍破壞城市。4月9日,蘇聯政府發表聲明,重申蘇聯政府堅決履行關於奧地利獨立的莫斯科宣言。4月13日,蘇軍經頑強戰鬥後攻克維也納。烏克蘭第2方面軍第46集團軍向西北追擊德軍被擊潰兵團殘部,於4月15日前進抵摩拉瓦河、施托克勞一線;烏克蘭第3方面軍進抵聖珀爾滕、格洛格尼茨以西、馬里博爾以東及德拉瓦河北岸一線。

戰爭人物

維也納戰役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

馬利諾夫斯基(Malinuofusiji Malinovsky,Rodion Yakovlevich) 生於公元1898年11月23日,卒於公元1967年3月31日,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1914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2月隨俄國遠征軍赴法作戰。1919年回國後參加紅軍。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在東方面軍對白衛軍作戰。1920年初級軍官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機槍排長、機槍隊長、副營長和營長。1926年加入聯共(布)。193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曾任騎兵團參謀長、騎兵第3軍參謀長。1937~1938年作為國際縱隊成員參加西班牙內戰。1939年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

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史達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1945年7月起任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蘇日戰爭中,率部遂行主要突擊任務,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使用坦克集團軍於方面軍第一梯隊,周密組織協同,保證了進攻的高速度。因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戰後任外貝加爾-阿穆爾軍區司令、遠東部隊總司令、遠東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7年10月~1967年3月任國防部長,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建設做出貢獻。獲列寧勳章5枚。著有《警惕地保衛和平》、《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俄國士兵》

戰爭點評

維也納戰役維也納戰役

蘇軍順利行動的結果使匈牙利獲得解放,奧地利東部及其首都維也納的德軍已被全部肅清。德國失去了匈牙利各重要石油產地和維也納大工業區。蘇軍在進攻過程中擊潰敵32個師,生俘13萬敵軍官兵,並繳獲大量軍事技術裝備和武器。德軍巴爾幹集團陷於孤立,被迫退卻。

蘇軍進入奧地利,恢復奧地利國家體制的基礎業已奠定。維也納戰役可資借鑑之處是:周密組織了兩個方面軍與江河區艦隊之間的協同,廣泛採取了大戰役軍團的機動。蘇軍功勳卓著的50個部隊和兵團榮獲維也納部隊和兵團的榮譽稱號。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發了“攻克維也納”獎章,授予26.8萬名蘇聯軍人。

1683年

1683年7月14日—9月13日,索別斯基率領的聯軍與奧斯曼土耳其軍在維也納進行的一次交戰。

歷史背景

17世紀上半葉,極盛而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次發動對歐洲的進犯,企圖挽救衰落。土耳其軍占領了中歐、東歐的廣大地區,給這裡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歐洲各國不得不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土耳其人的入侵。

1683年春天,奧斯曼土耳其進軍奧地利,準備占領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奧地利匆忙派出皇家軍隊企圖阻擋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結果屢戰屢敗,無力扼制敵人的強悍攻勢。7月上旬,土耳其軍逼近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攜宮廷眷屬和達官顯貴一起倉皇逃離首都。

戰役經過

7月14日,土耳其軍隊合圍維也納城。此時,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隊,此外城中還有5000餘市民學生奴隸。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而土耳其軍雖遠道而來,但馬壯兵強,糧足草豐,共有175000人之多。

維也納戰役維也納戰役使用的盔甲

土耳其人以為被利奧波德一世放棄的維也納一定會被輕意占領。所以,土耳其人並未馬上攻城,而是先紮營駐塞,休息整頓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軍隊開始攻城,但很快被維也納軍民擊退。此後,土耳其軍隊又屢次攻城,均未得手,戰事呈膠著狀態。但守城軍民的食品供應出現了困難。8月下旬城內給養逐漸供不應求,很快就斷絕了。9月份開始後,飢餓開始威脅著城裡的軍民最後城內的飲用水也開始發生困難。

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的進攻卻日益兇猛,他們不僅開始使用重炮轟城,還採用地雷爆破城牆,維也納城破在即。此時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統帥大軍趕到了維也納城下。9月12日早晨,索別斯基指揮聯軍打響了維也納解圍戰。索別斯基是一位傑出的軍事統帥,1673年他曾親率波蘭軍隊戰勝奧斯曼土耳其大軍,具有豐富的與土耳其人作戰經驗。他將聯軍布成弧線形陣線,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揚·喬治率領各自軍隊組成左翼,索別斯基親率波蘭軍隊組成右翼,其餘聯軍組成中軍。索別斯基首先命令聯軍左翼發起進攻,土耳其軍隊馬上應戰。為了防止陣地被聯軍突破而被包圍,土耳其人將大部分兵力調至左翼與聯軍展開血戰。中午時分,索別斯基看到土耳其軍隊右翼兵力不斷減弱,就不失時機地下令聯軍中軍和右翼全部投入戰鬥,向土耳其軍隊展開猛烈的衝擊。土耳其軍隊對這突然的打擊招架不住,防線很快就被聯軍攻破。聯軍在索別斯基的率領下,連破土耳其軍隊幾道防線,土耳其大軍漸漸不支。戰至日落時分,圍城的土耳其軍敗局已定,土耳其軍隊統帥卡拉·穆斯塔法為避免被聯軍包圍聚殲,不得不下令全軍後退。索別斯基再次抓住戰機,命令聯軍全線出擊,趁勢窮追猛打,土耳其軍隊很快潰不成軍。在維也納解圍戰中聯軍給土耳其軍隊以毀滅性打擊,擊斃敵軍2000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大獲全勝,一舉成功。9月13日,索別斯基在土耳其統帥遺棄的營帳中給王妃寫信報告戰果:“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數不清的財富都落到我的手裡,土耳其人遺屍遍野,狼狽潰逃。丟棄下的駱駝、驢子、綿羊和其他牲口正等待我們的士兵去收拾……”

戰役點評

維也納戰役維也納

索別斯基統帥聯軍在維也納解圍戰中取得的輝煌戰績使籠罩在奧斯曼土耳其大軍的戰爭蔭影中的歐洲為之一振,極大地鼓舞了歐洲人民聯合起來共同抗擊土耳其侵略的決心和信心。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丁東歐人民反抗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擺脫土耳其人奴役的鬥爭。索別斯基不僅是波蘭歷史上的英雄,也是歐洲歷史上的偉人。如今,不僅在華沙有索別斯基的紀念碑,在多瑙河畔的維也納也聳立著這位英雄的雕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