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以向大企業的經理提供管理企業當代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

概述

經驗主義學派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以向大企業的經理提供管理企業當代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魯克(Peter F?Drucker,1909—)。主要作品有《管理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實踐》等。另一個代表人物是歐內斯特·戴兒(Dale),代表作是《偉大的組織者》。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認為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因此,這個學派的學者把對管理理論的研究放在對實際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經驗教訓的研究上,強調從企業管理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從一般原理出發來進行研究,強調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

研究內容

經驗主義學派理論的研究內容上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幾方面的管理問題:
一、管理應側重於實際套用,而不是純粹理論的研究。管理學如同醫學、法律學和工程學一樣,是一種套用學科,而不是純知識的學科。但管理又不是單純的常識、領導能力或財務技巧的套用,管理的實際套用是以知識和責任為依據的。
二、管理者的任務是了解本機構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並使職工有成就;處理本機構對社會的影響相對社會的責任。
德魯克認為,作為企業主要管理者的經理,有兩項別人無法替代的職責。第一項職責是創造出一個大於其各組成部分的總和的真正的整體,創造出一個富有活力的整體,把投入於其中的各項資源轉化為較各項資源的總和更多的東西;第二項特殊職責是在其每一項決定和行動中協調當前的和長期的要求。為此,每—個經理都必須:制定目標和措施並傳達給有關的人員;進行組織工作;進行鼓勵和聯繫工作;對工作和成果進行評價;使員工得到成長和發展。
三、實行目標管理的管理方法。
德魯克理論給管理學的最大貢獻是他提出任務(或目標)決定管理,並據此提出目標管理法。德魯克認為傳統管理學派偏於以工作為中心,忽視人的一面,而行為科學又偏於以人為中心,忽視了同工作相結合。目標管理則結合以工作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職工發現工作的興趣和價值,從工作中滿足其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企業的目標也因職工的自我實現而實現,這樣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統—起來了。目標管理在當今仍是運用最多的管理方法。

傳統管理理論是以管理技巧為中心、以原則為中心或者以職能為中心的,它帶來的結果仿佛是先天存在一整套管理職能能夠運用到各種組織中。德魯克首先意識到任務對管理行為的影響,首先有任務才有管理,任務決定管理。他在書中說:
工商企業――以及公共服務機構——都是社會的器官。它們並不是為著自身的目的,而是為著實現某種持別的社會目的並滿足社會、社區或個人的某種特別需要而存在的。它們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對它們提出的正確的問題不應該是“它們是什麼?”而應該是“它們應該做些什麼以及它們的任務是什麼?”
管理轉而又是機構的器官。就管理本身而言,無所謂什麼職能而且也無所謂什麼存在。管理如果脫離了它所服務的機構就不是管理了。
人們所理解並正確地加以譴責的官僚主義就是那種誤認為自己是目的,而機構是手段的管理。這是管理當局、特別是那些不受市場考驗約束的管理當局容易犯的一種退化性毛病。預防、制止、並在可能的情況下治療這種毛病,應該是任何一個有效的管理者——以及任何一本有效的管理書的首要目標。
經驗主義學派的方法可以說在管理理論叢林中較具特色,但他們受到了許多管理學家的批評。經驗主義學派由於強調經驗而無法形成有效的原理和原則,無法形成統一完整的管理理論,管理者可以依靠自己的經驗,而無經驗的初學者則無所適從。而且,過去所依賴的經驗未必能運用到將來的管理中。孔茨在他的書中指出:“沒有人能否認對過去的管理經驗或過去的管理工作‘是怎樣做的’進行分析的重要性。未來情況與過去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確實,過多地依賴於過去的經驗,依賴歷史上已經解決的那些問題的原始素材,肯定是危險的。其理由很簡單,一種在過去認為是‘正確’的方法,可能遠不適合於未來情況”。這段話說明,由於組織環境一直處於變化之中,過分地依賴未經提煉的實踐經驗和歷史來解決管理問題是無法滿足需要的。

管理學流派

管理科學是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領域的交叉點上建立起來的一門綜合性交叉學科,涉及數學(機率論統計學運籌學等),社會科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生理學倫理學哲學法學),技術科學(計算機科學,工業技術等),新興科學(系統論信息科學控制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突變論),以及領導學決策科學未來學預測學創造學戰略學、科學學等。
古典學派行為學派
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
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
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
組織行為學派 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學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