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地圖

經濟地圖

經濟地圖是反映工業、農業、商業、能源、交通運輸等社會經濟現象的分布、狀態和相互關係以及變化規律的專題地圖。

發展簡況

經濟地圖經濟地圖
反映人類生產活動的原始經濟地圖起源很早。隨著地理學地圖學等學科的發展,經濟地圖的內容、形式和編制方法都有很大變化,尤其是在19世紀末經濟地理學形成以後,經濟地圖發展很快。20世紀30年代蘇聯編制出版的《世界大地圖集》,其中第2卷包括大量的經濟地圖,比較全面系統地反映了蘇聯工業、礦產、電力、農業及交通運輸等經濟發展情況,在資料完備、編印技術、學術水平方面都很突出。其他一些國家也出版了包括有一定數量經濟地圖的世界地圖集,如英國德國美國等。60年代以來,有些國家還專門出版了經濟地圖集,如日本德國義大利等。在中國,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金陵大學J.L.卜凱教授編制的《中國土地利用圖》圖集,是中國最早的農業經濟統計地圖集。40年代,中國地理研究所編制出版的《四川省經濟地圖集》,則是中國第一本省區級經濟地圖集,內容比較詳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和省區地圖集中大多數包括有一定數量的經濟概況圖,部分省區還單獨出版了經濟或農業等專題的地圖集。近20年來,由於電子計算機和遙感技術的使用和發展,為編制經濟地圖提供了更為方便、準確的工具和更多的信息,進一步促進了經濟地圖的發展。

類別

經濟地圖經濟地圖
按地圖內容可分為綜合經濟地圖和部門經濟地圖兩類。

①綜合經濟地圖。反映製圖區域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結構和發展水平綜合情況,把工業、農業、能源、交通運輸等多種要素有機地聯繫起來,又稱經濟地理圖。

②部門經濟地圖是反映製圖區域某一種生產部門的情況,還可以分為基本經濟部門地圖和專業部門經濟地圖。前者如工業地圖農業地圖能源地圖交通運輸地圖商業地圖等。後者如輕工業地圖、重工業地圖,甚至更具體的鋼鐵工業地圖或紡織工業地圖等。此外,土地利用圖從廣義來說,全面反映地面覆蓋的情況,包括工業用地、農業用地、礦業用地、交通運輸用地以及其他用地,因此可以說是綜合經濟地圖的一種;從狹義來說,可以著重反映農業用地狀況,或者著重反映城市用地狀況,所以也可以屬部門經濟地圖。

編制原則

經濟地圖經濟地圖
①突出地圖主題,使編制目的明確。例如在選擇底圖要素時,要捨棄與主題無關的要素。

②資料的完整性和精確性。由於行政範圍的變化,經濟資料往往不夠完整,需要將資料訂正,使之與圖上的行政範圍吻合。同時,經濟地圖一般都是反映同一時期的經濟現象,所用的經濟資料必須是同一時期的。另外,選擇資料的時期儘可能具有代表性,從而能更好地反映經濟現象的特徵。

③指標的統一性。編制經濟地圖所採用的經濟指標應當完全統一,才有可比性。不能在一幅圖上某些地方用產量指標,另一些地方用產值指標。此外,指標的比較值量應當相同。例如牲畜分布圖,必須把大小牲畜換算成標準頭數才能進行比較。在確定分類、分級的數量指標時,還要考慮能夠客觀反映經濟現象的規律。

④地理位置的準確性。對於某些有準確地理位置的經濟現象,應當保持它準確的地理位置(如工業地圖)。對於某些沒有準確的地理位置的概括性的經濟現象,也要保持它所在地域的(如所在行政區)地理位置的相對準確。⑤內容與形式的一致性。不同類型的經濟地圖的表示方法,要選擇最適合內容的符號來表示,使之能明確反映經濟現象。  

表示方法

經濟地圖經濟地圖
編制經濟地圖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下列 8種:

①符號法:用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一的圖形表示點狀分布的經濟現象,具有明顯的地理性。它是經濟地圖基本表示方法之一。符號的顏色和形狀可以表示經濟現象質的差別,符號的大小可表示經濟現象量的差別,符號內部的劃分可以表示經濟現象的結構,符號的位置可表示經濟現象的具體分布。這種方法適於表示工業、城市人口、交通樞紐等地理現象的分布。

②範圍法:用顏色、線條、圖形等勾繪某一經濟現象在地圖上的分布範圍。這是表示一定分布面積的經濟現象的簡便常用方法,一般適用於表示礦產的區域實際分布現象。

③底色法:用不同顏色把全部製圖範圍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的區域,這些區域只表示經濟現象的性質差別,又稱區域法。一般適用於表示經濟區劃土地利用等區域現象。

④點法:圖上繪出的每一個點都有固定點值,將經濟現象的數值按點值折算為點數,根據點數疏密和範圍反映經濟現象的分布和數量。它是表示經濟現象大面積分布的常用方法,一般適用於表示人口分布作物布局等。

等值線法:把圖上擁有相同經濟指標的地點連線成線,以表明製圖區內各地生產發展水平的差異。編制經濟地圖所用的等值線法與地形圖的等高線、海洋地圖的等深線、氣候圖的等溫線和等雨量線、等壓線的方法相似,但由於經濟現象在分布上往往是不連續的,只能利用相對數值製圖。它適用於編制人口密度、墾殖指數等圖幅。

動線法:用各種有指向的窄帶、或帶箭頭的線條來表示經濟現象在區間移動的情況,也就是表示經濟現象地理位置變更的路線、方向、方法和速度。它適用於表示商業貿易、運輸路線等。

分級統計圖法:表示一種經濟現象的相對數量指標在大面積範圍內分布的狀況。一般適用於表示按人口平均占有的糧食或按勞力負擔的耕地。

⑧圖形統計法:利用一定行政區域範圍內的統計資料,以面積不同的圖形表示經濟現象的絕對數值。它與分級統計圖法一樣,都是以行政區為基本單位,不能表示行政區內經濟現象的差異性。適用於表示各種物產增長、變化等現象。以上8種表示方法可以單獨套用,也可以幾種配合套用。

世界經濟地圖上的中國

經濟地圖經濟地圖

加入WTO後,中國國際經濟棋盤上究竟能夠占據什麼位置?這是政府企業界都想求解的問題。一些戰略分析員說,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最有可能成為全世界的生產車間。而她在尋求更好增長水平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如何提高資金和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定位:全球加工廠

在世界經濟的大棋盤上,中國有兩樣東西非常突出:第一個是13億人口和過去20年年均高達9%的經濟成長,最終使中國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世界性市場;第二,中國巨大的勞動力資源,使她在勞動力密集型的工業生產方面具有最佳的競爭力,這也將成為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起點。“現在我們的彩電冰櫃洗衣機空調的單產在全球都數一數二,在國內打得頭破血流,但它們的出口占整個世界市場的份額都只有1%左右。”中國銀行行長經濟顧問朱民博士說,“我們必須眼光向外,成為全世界的生產基地,面向全世界提供工業製成品,這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但這個戰略本身也包含很大的潛在風險。亞洲金融危機證明,技術、資本和市場都在外面,只有生產在國內的出口導向的經濟成長模式是經不起衝擊的。這就使中國面臨著一個兩難問題:中國發展的基石是全球化的製造業,但亞洲金融危機表明這樣做是很脆弱的。不過這也要具體分析,朱民說:“目前看來,對於市場在外,大家都認為是沒有問題的;資金在外,如果有一定的市場條件加以規範,問題也不大;唯一的問題是技術不能在外,而這恰恰正是我們目前最缺乏的。”
香港貿易發展局前主席、香港利豐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國經認為,在未來中國的經濟競爭中,產品的生產和分銷將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未來的競爭已經不是公司之間的競爭,而更像是供應鏈之間的競爭。而且這種競爭將從國內向全球擴展,最終形成全球供應鏈。在這一全球供應鏈中,中國將是重要的一環,逐步成為跨國公司的全球製造與分銷中心,成為它們向全球提供產品的基地。
這兩方面優勢的結合,將成為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最大驅動因素。然後還可以此為跳板,發展自己的技術能力。“在中國的發展進程中,香港將成為一個主要的環節,不僅僅是運輸中心,也會成為中國參與全球市場的全球供應鏈管理和知識的中心,並以此在珠江三角洲發展成一個核心地帶,凝聚資本、技術等資源。”馮國經說。

中國面臨的兩大挑戰

高盛國際集團(亞洲)副董事長肯尼斯·柯蒂斯認為,中國在加入WTO後走向繁榮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資源,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
中國每年的新增存款高達4000億美元,要比美國大很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卻因為投資方向和回報的原因流到了國外。柯蒂斯大惑不解地說:“這其實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中國各級政府想方設法在全世界招商引資,拿出了種種優惠政策;但另一方面,國內卻有如此多的閒置資本沒有被動員起來,最終或者是存進了銀行,或者是流到了境外。”
存款大多通過銀行信貸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流向了國有企業,其他所有制企業儘管比國企的增長要快三四倍,卻很難得到資金支持。而資金一旦停滯在了某些領域不能快速流動起來,就非但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是在不斷損壞價值。“在金融領域必須進行廣泛的改革,我們才能看到這些資本被廣泛地加以使用,使人們辛辛苦苦存下來的錢真正推動經濟的實質增長,並且得到增值。”柯蒂斯說。
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方面,有兩個迫在眉睫的巨大壓力使中國不能絲毫掉以輕心。一是道路交通通信能源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長期資金,它們的建設質量直接決定了明天的增長質量;另一個壓力則是日益逼近的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養老金支付問題,隨著老齡人口增長的速度超過年輕的人口,人口結構的金字塔就會發生倒轉。如何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將是日程上的首要問題。其中,最大的機會和挑戰,則是如何動員全社會的養老金資金,把它們投入到回報最好的經濟領域和企業之中。這個問題解決得好,中國將會在增長質量和未來的養老金支付方面取得雙贏的結果,否則就只能是雙輸的結局。
另一大挑戰是如何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今天中國城市化的比率是30%,30年後將會達到60%,也即意味著新增5.5億的城市人口,這可是美國人口的兩倍!到時候,將會有8到9億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之中,形成一個全球性的核心城市市場。柯蒂斯說:“這固然會對社會管理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及其投資帶來沉重壓力,但如果能夠把如此龐大的人力資源比較有效地開發出來,由此所釋放出來的潛力將難以想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