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頃內的常住人口為計算單位。世界上的陸地面積為14800萬平方千米,以世界50億人口計,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人。影響人口密度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人們農業生產歷史等。

基本信息

定義

一個區域及一定時點的人口數與土地面積之比。或稱單位土地面積上的人口數。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常住人口數來表示。

人口密度是反映人口分布疏密程度的常用數量指標,用人/平方千米來表示。可以用於大至全世界,或一個洲、一個國家、一個省、市,直到小至鄉鎮的任何等級的區域。缺點是只表示一個平均數,未能反映區域內部的差異。例如,中國1982年中的人口密度是107.5人/平方公里,實際上省區之間疏密程度可以相差幾倍、幾十倍以至300多倍。所以,在人口製圖上總是要求從小的統計單元做起,以便儘可能近似地反映真實情況。

由於人口密度只反映人口與土地面積的一般數量關係,不能體現單位面積土地上的人口成分,也不能體現人口與實際供養他的土地面積的關係。為了彌補這些缺陷,發展了一些補充性的密度指標:一種是把人口加以劃分,如分成農村人口、農業人口、市鎮人口等,然後分別按市鎮和鄉村地區的面積,計算農村人口密度、農業人口密度和市鎮人口密度等;另一種是按耕地數量、“標準土地單位”(按不同利用方式的農業用地單位面積年淨產值確定係數,然後折算成標準土地單位)等計算耕地人口密度、“標準土地單位”人口密度等。人們把後一類人口密度稱為人口經濟密度

分布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頃內的常住人口為計算單位。世界上的陸地面積為14800萬平方千米,以世界50億人口計,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3人。但是,世界上實際人口的分布是很不均勻的。按各國的平均數而論,以農業經濟為主,人口比較密集的孟加拉國為例,其人口密度為881人/平方千米(據2005年統計數字,下同);而國家比較小,全部國土中城市占重要地位或全部為城市的新加坡摩納哥為例,前者的人口密度為7714人/平方千米,後者為17565人/平方千米。再看人口少的國家或地區,如蒙古的人口密度約為1.6人/平方千米;北美洲的格陵蘭地區只有0.023人/平方千米,即平均每42.7平方千米才有1人。在冰天雪地的南極洲,它的面積達1400萬平方千米,則是一個無固定居民的地區。我國人口的數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密度平均是132人/平方千米,密度最高的江蘇為712人/平方千米,密度最低的西藏只有2人/平方千米。以城市而論,北京市市區的人口密度為973人/平方千米(2008,下同),但各區縣差別仍很大,如市內的宣武區,人口的密度達28520人/平方千米,而遠郊的門頭溝區則只有266人/平方千米。同地區人口數經常變動,故人口密度的計算須針對一定地區和一定時點進行,以便相互進行比較。1900~1980年,世界人口密度已從每平方公里10.8人增至29人。1980年,歐洲人口密度最高,為67人;亞洲次之,為60人;拉美17人,非洲15.7人,北美11人,大洋洲2.5人。中國的人口密度1981年為105.5人,但分布不平衡。西北部的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古4省區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8人,而其餘26個省、市、自治區平均人口密度達200人左右。其中江蘇、山東兩省高達500人以上。

為使人口密度同資源、經濟緊密結合,人口密度分為:①農業人口密度。指單位面積上的平均農業人口數。它可避免不同國家(或不同地

區)比較人口密度時,因城鄉人口比例相差懸殊而帶來的假象,真實地反映散居在土地上並依賴土地生活的人口密度。故既有地理意義,又有經濟意義;②比較人口密度。指單位農用土地(包括耕地、多年生作物和可利用的牧場,後者按3:1折換成耕地)上的平均人口數。這一指標可避免土地利用結構不同而造成的假象,更確切地反映農用土地的負擔能力,或反映地區人口對農業土地資源的壓力大小;③經濟人口密度。指各種自然資源、經濟資源與人口的比。如人均水資源量、人均能源資源蘊藏量、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收入、人均工農業產品產量等。

分級

等級

我們可以從人口密度的分布來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況。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為幾個等級:

第一級 人口密集區 >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國、韓國、日本)

第二級人口中等區25~100人/平方千米(例如:巴西埃及

第三級人口稀少區1~25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蒙古

第四級人口極稀區<1人/平方千米(例如:格陵蘭

世界

從世界人口密度圖上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在亞洲,其中有日本、朝鮮半島、中國東部、中南半島、南亞次大陸、伊拉克南部、黎巴嫩以色列土耳其沿海地帶;在非洲有尼羅河下游、非洲的西北、西南以及幾內亞灣的沿海地區;在歐洲,除北歐與俄羅斯的歐洲部分的東部地區以外,都屬於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在美洲主要是美國的東北部、巴西的東南部,以及阿根廷烏拉圭沿拉普拉塔河的河口地區。人口密集地區的總面積約占世界陸地的1/6,而人口則占世界總人口的4/6。這些人口密集的地區也是世界工、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中國

同時,在中國,人口稀少地區的面積比人口密集地區大得多。世界上的每個大陸都有人口稀少的地區。總的分布範圍集中在亞歐大陸的中部、北部,北美洲大陸的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大陸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大陸的撒哈拉地區,澳大利亞大陸的西部及南極大陸。

從全球來看,亞洲人口最多,達26億,占世界人口58%;大洋洲最少,只有0.23億,僅占世界人口的0.5%;介於其間的為歐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按國家為單位來看,到2008年,超過一億人口的國家有中國(13.6億)、印度(10.1億)、美國(2.98億)、印度尼西亞(2.12億)、巴西(1.86億)、俄羅斯(1.63億)、日本(1.31億)、奈及利亞(1.28億)、巴基斯坦(1.19億)、孟加拉(1.12億)、墨西哥(1.08億)。

綜合

必須指出,人口密度這一概念雖然現在套用得比較廣泛,它把單位面積的人口數表現得相當清楚。但是,這一概念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它考慮的只是陸地土地的面積,並未考慮土地的質量與土地生產情況。以我國的情況來說,江蘇人口的平均密度約為7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為2人/平方千米。從數字上看,會認為西藏人口稀少,江蘇人口過密,同時,也會想到西藏土地在供養人口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其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西藏地區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狹窄的南部河谷地區等,實際耕地面積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場,由於乾寒,產草量很低,單位面積的載畜量也很有限。相反,江蘇位於長江入海處,有大片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開闢成的水網農田的生產力很高,所以有效的耕地面積遠遠超過西藏。因此,改用其他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其中有: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density)與農業密度(agric-ulturaldensity)。而把前面以面積計的人口密度,稱為人口的數學密度(arithmaticdensity)。

生理密度指適合於農業用地的單位面積上的人口數。這個數字反映了人口對生產食物的土地的需要和人口與食物的生產的關係。埃及的生理密度大體上是1475人/平方千米,而數學密度是42人/平方千米。日本的生理密度大體是2380人/平方千米,而數學密度是315人/平方千米。這種差異反映出許多國家的國土大多是不適於農業的土地。

農業密度是一項表達人口與農業,特別是食物產量的關係比較密切的指標。它是表示一地區內總的農田數與農民數的比例。這個數字充分表現出一個地區的農業生產的效率。在經濟發達的國家,由於多採用機械,使用勞動力比較少,農業密度就低。農業密度低說明每個從事農業的人口能供養較多的非農業人口,說明可有更多的勞力從事其他產業。

農業密度與生理密度之間的差異。埃及與荷蘭,兩個國家的生理密度比較接近,但其農業密度差別較大,埃及比荷蘭大6倍。這說明埃及與荷蘭都缺乏耕地,但農業生產技術和生產效率,荷蘭要比埃及高得多。再從美國與日本兩國的情況看,它們的生理密度相差懸殊,這說明美國的農業用地比日本大得多。而美國和日本的農業生產技術也有差別,美國實行的是大規模,機械化程度很高的大農場經營制,日本農業用地少,生理密度很高,實行的是兼業性的小農場制度,實施精耕細作。儘管機械化程度也有相當水平,總的說來還是不及美國,故其農業密度比美國高得多。

以上幾種人口密度的指標所表示的都是一種靜態的概念,它反映不出人口的動態的變化。其實,世界上每時每刻都有嬰兒出生,也有死亡,還有遷出、遷入的流動。所以單依靠人口密度的指標是不夠的,還需用出生率、死亡率、增長率以及年齡、性別金字塔等方法來表示,以反映各國家、各地區人口的動態變化。

人口社會學關於人口密度的定義:

指某一時點,單位土地面積上居住的人口數,通常每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數來表示。

人口密度排名

世界各國人口行榜2007年12月22日 星期六 下午 01:53以下是世界人口超過5000萬的23個國家的人口密度排名,各國的人口數量根據2006年聯合國的統計數據(部分國家取2005年的統計數據)

1.孟加拉國--人口--14737萬--面積---14.40萬Km2--人口密度---1023人/ Km2

2.日本--人口--12762萬--面積---37.78萬Km2--人口密度—338人/ Km2

3.印度--人口-109535萬--面積--328.76萬Km2--人口密度---333人/ Km2

4.菲律賓--人口---8947萬--面積---30.00萬Km2--人口密度—298人/ Km2

5.越南--人口---8440萬--面積---32.96萬Km2--人口密度---256人/ Km2

6.英國--人口---6060萬--面積---24.48萬Km2--人口密度--248人/ Km2

7.德國--人口---8245萬--面積---35.70萬Km2--人口密度--231人/ Km2

8.巴基斯坦--人口--16580萬--面積---80.39萬Km2--人口密度---206人/ Km2

9.義大利--人口---5813萬--面積---30.12萬Km2--人口密度--193人/ Km2

10.奈及利亞--人口--13186萬---面積92.38萬Km2--人口密度---143人/ Km2

11.中國--人口-132256萬--面積--959.70萬Km2—人口密度—138人/ Km2

12.印度尼西亞--人口--24545萬--面積--191.94萬Km2--人口密度—128人/ Km2

13.泰國--人口---6463萬--面積---51.40萬Km2--人口密度--126人/ Km2

14.法國--人口---6088萬--面積---54.70萬Km2--人口密度--111人/ Km2

15.土耳其--人口---7041萬--面積---78.06萬Km2--人口密度--90人/ Km2

16.埃及--人口---7889萬--面積--100.15萬Km2--人口密度--79人/ Km2

17.衣索比亞--人口--7740萬--面積—110.36萬Km2--人口密度—70人/ Km2

18.墨西哥--人口--10745萬--面積--197.26萬Km2--人口密度—54人/ Km2

19.伊朗--人口---7005萬--面積--164.80萬Km2--人口密度--42人/ Km2

20.美國--人口--30071萬--面積--982.66萬Km2--人口密度---31人/ Km2

21.剛果(金)--人口--6076萬--面積—234.48萬Km2--人口密度—26人/ Km2

22.巴西--人口--18808萬--面積--851.20萬Km2--人口密度—22人/ Km2

23.俄羅斯--人口--14289萬--面積-1707.52萬Km2--人口密度—8人/ Km2

《2007世界人口狀況報告》中指出,到2008年,全世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口將首次超過世界人口總數的一半,達到33億,so現在世界人口總數為33/0.5=66億,這只是個約數,供大家參考 。

最低的國家

蒙古蒙古

1格陵蘭島丹麥

人口 56,916; 面積 2,175,60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0.026 人/平方公里

2英屬弗克蘭群島

人口 3,060; 面積 12,173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0.25 人/平方公里

3西撒哈拉摩洛哥

人口 440,000; 面積 266,00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1.3 人/平方公里

4蒙古

人口 2,646,487; 面積 1,564,116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1.7 人/平方公里

5法屬蓋亞那地區

人口 187,056; 面積 90,00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2.1 人/平方公里

6納米比亞

人口 2,031,252; 面積 824,292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2.5 人/平方公里

7澳大利亞

人口 21,050,000; 面積 7,682,30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6 人/平方公里

8蘇利南

人口 449,238; 面積 163,82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2.7 人/平方公里

9冰島

人口 309,672; 面積 103,00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3.0 人/平方公里

10 茅利塔尼亞

人口 3,068,742; 面積 1,025,520 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3.0 人/平方公里

套用

人口密度這一概念雖然已經套用得比較廣泛,它把單位面積的人口數表現得相當清楚。但是,這一概念也有不足之處。例如,它考慮的只是陸地土地的面積,並未考慮土地的質量與土地生產情況。以我國的情況來說,江蘇人口的平均密度約為700人/平方千米,而西藏的平均人口密度為2人/平方千米。從數字上看,會認為西藏人口稀少,江蘇人口過密,同時,也會想到西藏土地在供養人口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其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西藏地區是海拔平均4000米的高原和山地,耕地只限狹窄的南部河谷地區等,實際耕地面積很有限;高原上的草場,由於乾寒,產草量很低,單位面積的載畜量也很有限。相反,江蘇位於長江入海處,有大片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開闢成的水網農田的生產力很高,所以有效的耕地面積遠遠超過西藏。因此,改用其他表示人口密度的方法,其中有:生理密度(physiologicaldensity)與農業密度(agric-ulturaldensity)。而把前面以面積計的人口密度,稱為人口的數學密度(arithmaticdensity)。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