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東湖風景區

紹興東湖風景區

紹興東湖風景區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岩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遊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昔日秦始皇東巡至會稽,於此供芻草而得名,“勿謂湖小,天在其中”,東湖, 宛如一使人玩味無窮的水石盆景佳作。

基本信息

簡介

紹興東湖風景區紹興東湖風景區
興東湖風景區在紹興古城東約六公里處,以崖壁、岩洞、石橋、湖面巧妙結合,成為著名園林,是浙江省的三大名湖之一。東湖雖小,但因它的奇石、奇洞所構成的奇景使東湖成為旅遊業界人士公認的罕見的“湖中之奇”。日本旅遊機構交通公社,曾在同時遊歷過杭州西湖與紹興東湖的日本遊客中作過問卷調查,對東湖的印象超過西湖,可見對東湖的讚譽並非紹興人的自我感覺。東湖景區內有陶公洞、仙桃洞等奇巧景觀,還有如聽湫亭、霞川橋、飲淥亭、桂嶺、秦橋等恰到好處的人工點綴,身處東湖猶在畫中。除山石湖水等組成自然風光外,東湖還是富有歷史意義的勝跡,孫中山、陶成章、徐錫麟魯迅等都曾到過東湖遊覽或商量革命大計。陶成章遇難後,紹興人民為紀念英烈,在東湖建立了陶社。1916年八月,孫中山先生還親臨陶社致祭。建國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過東湖。郭沫若在東湖還留下詩歌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遊覽東湖的遊客不僅會被如畫的景色所吸引,而且還會被勞動人民手足胼胝創造的如此奇蹟所感動。
東湖是外地遊客在紹興參觀的主要景區之一,乘坐烏篷船是湖中遊覽的特色,初次到東湖的人可能因此而玩個心跳。除在湖中觀光外,人們還可以上山。山頂有茶園和茶室,還是登山遠眺的好地方。陽春季節,東湖東北方向的平原風光是外地很難見到的江南水鄉秀色。

歷史沿革

紹興東湖風景區紹興東湖風景區
東湖所在地,原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駐駕飲馬,故被稱為箬簣山。漢代以後,箬簣山成了紹興的一處石料場,經過千百年的鑿穿斧削,又是採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並形成了高達50多米的懸崖峭壁。勞動者取石還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處,日子一久,形成了長過200米,寬約80米的清水塘。清末,紹興著名鄉賢陶浚宣眼光獨到,利用採石場築起圍牆,對水面稍加拓寬,遂成山水相映的東湖。東湖經過百年的人工裝扮,成為一處巧奪天工的山水大盆景。1916年八月,孫中山先生還親臨陶社致祭。建國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過東湖。郭沫若在東湖還留下詩歌一首:“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

景觀景點

紹興東湖風景區紹興東湖風景區
雲門禪寺

雲門禪寺坐落於紹興城南十五公里的平水鎮寺裡頭村秦望山麓腳下的一個狹長山谷里,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剎。它的東面即靠平水鎮,南面有若耶溪、平江水庫、平陽寺等,西面有。北靠秦望山(因秦始皇曾經登此山而有名),雲門寺三面青山環抱,座落在一個狹長二里左右的峽谷里,這裡地處紹興南部山區它有著寧靜優雅、氣候宜人、依山傍水、林泉秀美的一處清幽脫俗的佛門勝境。

雲門寺始建於東晉義熙三年(公元407)。隋、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國,迄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可謂華夏最悠久的古剎之一。據史書記載: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於此隱居,雲門寺本為中書令王獻之(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的舊宅,傳說王獻之曾舍宅為寺。安帝義熙三年(407)某夜王獻之在秦望山麓之宅處其屋頂忽然出現五彩祥雲,王獻之將此事上表奏帝,晉安帝得知下詔賜號將王獻之的舊宅改建為“雲門寺”,門前石橋改名“五雲橋”,高僧帛道猷居之,竺法曠、竺道壹先後招之。《嘉泰會稽志》中記載“王獻之雲門山舊居,詔建雲門寺。”又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元虞集撰《雲門寺記》云:“寺本中書令王獻之舊宅”。佛教文化自東漢靈帝建寧中(168年-172年),由安息國高僧安世高雲遊會稽,弘傳佛教,經過三國、西晉的初步傳播,後從東晉、南北朝延續至隋唐、宋元、明清近二千年,平水一度成為浙東傳播佛教的中心。這裡古剎雲集如林,宗派祖庭爭相宏宗立說,大德高僧代代呈現,帝王將相不斷賞物賜額,騷客名流詩歌詠呤無數。厚重的佛教文化成為平水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目。雲門書法勝地,歷來為文人所重,風景名勝甲于越中。唐人有“越山千萬雲門絕”之吟嘆。寺前青嶂,矗如列屏。秋如萬重,燦若褥繡。若耶溪繞門而過;秦望山據背在上。

雲門寺還是紹興除蘭亭之外最為著名的一處書法勝地,中國書法史上的許多名人和逸事都與此有關。雲門寺的前身本為王獻之的舊宅,傳為王獻之隱居練字之所。“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蘭亭帖》真跡也曾長期保存在雲門寺。 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南朝智永禪師駐寺臨書30年,留有鐵門檻、筆冢及其侄子惠欣曾在這裡出家為僧,叔侄二人都是書法大家,備受梁武帝的推崇,因啟重寺僧智永、惠欣(兩人皆以書名),因此雲門寺曾一度敕改為“永欣寺”。相傳王羲之墓便在附近,昔日智永,慧欣和尚遷居雲門也為掃墓就近。智永有兩個徒弟,一名智果、一名辨才,都是他的書法傳人。智果青勝於藍,隋煬帝就曾對智永說過:“和尚(——指智永)得右軍肉,智果得右軍骨。”時人求書者甚多,戶限為之穿。智永身後,王氏傳家之寶《蘭亭帖》真跡由辨才收藏,結果就在這雲門寺中被唐太宗派來的御史蕭翼設計賺去。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巳,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曾在雲門寺主持了一次模仿王羲之蘭亭雅集的修禊活動,並也仿《蘭亭集序》寫了一篇《修禊序》,其中敘景部分寫道:“暮春三月,修禊事於獻之山亭也。遲遲風景出沒,媚於郊原。片片仙雲遠近,生於林薄。雜草將發,非止桃溪。遲鳥亂飛,有餘鶯谷。王孫春草,處處皆青。仲統芳園,家家並翠。”在雲門寺中,原有不少與以上人事相關的建築和設施,如獻之山亭、獻之筆倉、智永鐵門檻、智永退筆冢、辨才塔以及陸游年輕時在此讀書的雲門草堂等等,可惜它們都早就隨著整座古剎的傾圮一起化作歷史陳跡。

唐代,雲門寺高僧薈萃。建中間(780-783),高僧靈澈禪師在雲門寺撰著《律宗引源》二十七卷,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在曹溪說法,雲門寺高僧善現住持事之。唐會昌年間(841~846)雲門寺遭到會昌之難而毀廢,當時只剩下面南一小殿未毀,因附益以為寺,即廣孝寺。至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觀察使李褒奏重建。然非復舊址,賜號大中拯迷寺。後於寺西建懺堂,號淨名庵。宋太祖乾德六年(公元968年)將其中一部份(顯聖院)復名為雲門寺。宋雍熙三年(986)賜名雍熙院。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改“拯迷寺”為“淳化寺”。後周顯德二年(955)於拯迷寺石壁峰前建看經院。宋至道二年(996)改名顯聖院。舊雲門寺老宿所棲庵亦於熙寧二年(1069)賜名壽聖寺。其時雲門寺已一裂為四。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高宗為雲門廣孝寺題“傳忠廣孝之寺”,中間又題小字云:“賜傳忠廣孝寺”。廣孝寺前,有宋高宗書“傳忠廣孝之寺”碑額,碑高丈餘。寺有彌陀道場,杭僧元照書額。(另有“南宋度宗鹹淳年間(1266-1274)曾改名為“傳忠廣孝寺”之說。)寺後廢。至明熹宗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僧福坤偕獻之裔孫於舊址募資重修,僧雪嶠任住持。又恢復雲門寺的舊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崇禎十一年(1638),會稽籍高僧弘禮住雲門寺,“刀耕火種,有古德風”,著語錄30卷。雲門寺在明末稱曹洞中興道場。雲門一系,自湛然(圓澄)以後,其勢力頗足,與臨濟宗的天童一系相頡頑。時雲門廣孝寺、顯聖寺法席大振,威震江南。清初,平水佛教進入高層次的理論研究,高僧、名僧層出不窮,湛然門下出石雨(明方)、三宜(明盂)、瑞白(明雪)。當時,繼席雲門顯聖寺的均為有名宗匠,明方門下的遠門淨柱,位中淨符,明盂門下的狼亭淨挺、西遁淨超,明雪門下的百愚淨斷等,都是很有名的禪宿、有語錄行世。1586-1676年,臨濟宗禪宿高僧道忞,奉詔敕建平陽寺,建閣七楹,其血書法華經全部,堪稱佛門珍品。清順治十七年(1661),賜帑銀五百兩,重修雲門寺塔。後毀。建國初,寺內尚存佛像,有宗教活動。辛亥革命後,平水佛教寺院每況愈下。抗日戰爭時,平水寺院遭日寇蹂躪,寺毀僧散。解放以後,又一些寺院被毀,雲門寺年久失修,湮於榛莽之中。佛像被毀,寺屋改作他用。今尚存廣孝寺部分殿宇 及碑文。1986年後,當地信教民眾募款重建,重塑佛像,恢復宗教活動。寺內尚存明代“募修雲門寺疏碑. 至目前,平水還保留雲門寺的部分。

雲門寺在歷史上之規模是非常之宏大。雲門寺鼎盛時期曾熱鬧非凡,陸游在《雲門壽聖院記》中寫到:“雲門寺自晉唐以來名天下。父老言昔盛時,繚山並溪,樓塔重複、依岩跨壑(hè),金碧飛踴,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歸。游觀者累日乃遍,往往迷不得出。雖寺中人或旬月不得覿(dí )也。”從此可以看出當年之盛況。另據《康熙會稽縣誌》中的記載和雲門寺圖上可以看出,進入峽谷之後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寫著“雲門古剎”的石牌坊,然後是辯才塔、“卓立雲門”石牌坊、雪嶠塔、五雲山亭、火者塔然後走過五雲橋到達雲門寺的山門前面,寺前面還有一片楓林,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雲門寺當時的雲門寺有五進之多,有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禪堂等主要殿堂。寺院的兩邊各建有兩排長長的廂房。寺院的周圍還有鐵門限、溪風閣墓、王子敬筆琢、王子敬山亭(書上說:唐高宗上元二年(675)三月上已日,名例“初唐四傑”之首的文學家王勃,在雲門寺王子敬山亭主持過一次“克隆”晉代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曲水流觴的修禊盛事。)、洗硯池、白乳亭、五雲山等。另外雲門寺除主寺之外還設定有“看經院”(另有“刊經院”、之說)、“芍師院(懺堂)”、“顯聖院”(雲門顯聖寺 寺址在今紹興城區東南玉笥山前。後周顯德二年(955),僧重曜於拯迷寺石壁峰前募緣建造。初名顯聖院(雲門看經院)。宋至道二年(996)九月,敕改顯聖寺。院後有王子敬筆倉,實一眢井。元時,寺毀。明萬曆二十二年(1594),大學士張浚元等延請圓澄(湛然)禪師重建寺於玉笥山前,開法雲門顯聖寺,法席大盛。

寺院建築。全寺傍山而築,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殿堂宇舍200餘間。民國19年(1930),有僧200餘人。32年,部分寺舍為侵華日軍所焚。抗日戰爭勝利後,住持元相慘澹經營,然終難振舊觀。1949年,有僧22名。1951年,寺舍廢,改民居。)、廣孝寺(廣孝寺前,有宋高宗書“傳忠廣孝之寺”碑額,碑高丈餘。寺有彌陀道場,杭僧元照書額。門外有麗句亭,刻唐賢詩賦於其上。寺前有辨才塔。寺內有辨才香閣,智永禪師之徒辨才曾居此。世傳辨才於雲門寺鑿暗檻置右軍蘭亭序真跡於樑上,唐太宗御史蕭翼以計取之。)、廣福院(老宿所棲庵)、藥師院等副寺,後來主寺日漸衰落各副寺就別立為寺了,如顯聖寺、雍熙寺、壽聖寺等。在當時的這幾個主要別立的寺院在加上雲門寺本身被當地稱為“一山四寺”、“一主四副”或雲“一本而四名”。但在當地信眾的觀念中通常把這些寺院視其為雲門一寺。另外在其不遠還有很多的寺院、庵堂。“雲門”只是一個總稱而已。至宋,雲門析為廣孝、顯聖、雍熙、普濟、明覺、雲門六寺。明萬曆《會稽志》卷十六載:“今雲門有寺六:廣孝,恩昱諸公所居也;上庵曰廣福;看經院曰顯聖;悶興懺院早雍熙;西曰普濟;南曰明覺,各有勝地。”足見當時的盛況。

雲門寺曾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歷任住持者皆系當時著名僧人,如首任住持帛道猷(yóu)係為東晉一代名僧。隨後相繼還有法曠、竺道一(壹)、支遁、曇一、弘明、弘瑜、智永、智果、圓信、湛然、重曜、淨挺、辯才、允若、具德禮、王門等等皆是一代高僧,尤其是支遁和曇一,前者創“即色空”學說,後者創了“幻化宗”學說。對中國佛教的發展都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其中猶以辨才香閣最為文人喜愛。辨才為雲門寺律師,王羲之七世孫智永之得意弟子,其生前所住香閣,當然亦為後人重視。香閣之得名,看來源於雲門特有之天香。宋之問《宿雲門寺》曰:“天香眾壑滿。”孫邈 《酬萬八賀九雲門下歸溪中作》曰:“天香滿袖歸。”孟浩然《游雲門寺詩》曰:“香界登閣憩。”孫邈《宿雲門寺閣》曰:“香閣東山下,煙花象外幽” 孫邈不住岩東院而住香閣院應從心理上考慮。(按宣宗大中年間,浙東觀察史李褒到雲門,也住香閣院,並留下《宿雲門香閣院》詩)當年《蘭亭序》就是藏在這香閣之梁檻之上,詩人宿此當為憑弔。另一處“客棧”當為東客院,即岩東院,雲門寺接待院。當年蕭翼受唐太宗之託來雲門騙取《蘭亭序》時便住於此。蕭翼有《宿雲門東客院》詩。詩人初至雲門就是以此詩結交辨才,博得辨才好感。

歷史上的雲門寺與海外的佛教高僧也有著聯繫,如明末住持僧杉木祖師(原名段蘭公)就曾去日本弘揚教義達三十年之久,為中日兩國之間的佛教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基礎。雲門寺在我國歷史上曾經聲名顯赫,歷代帝王都很啟重此寺。如晉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吳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順治、康熙、乾隆等皇帝都十分關注云門寺,或賜名題額、或樹碑建塔、或給予各種賞賜等。

紹興東湖風景區紹興東湖風景區
寒碧亭

走近東湖,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三角小亭寒碧亭。因為它整年在山北的角落裡,終年見不到陽光,因此而得名。特別到了冬天,一長串一長串的冰條懸掛在山崖,懸掛在亭子邊上。沿著汀步小橋,繞過寒碧亭,拾階而上攬越亭,極目遠眺,古越風貌一覽無餘。再沿著幽靜的竹林小道,很快便來到了陶社。

陶社

陶社是為紀念辛亥革龘命烈士陶成章而建的。陶成章,生於1878年,於1912年在上海廣慈醫院遇害,年僅35歲。他與秋瑾、徐錫麟並稱為“鑑湖三俠”。門的兩側掛著紹興著名書法家沈定庵先生所書的楹聯:“半生奔走,有志竟成,開中華民龘主邦基,君子六千齊下拜:萬古馨香,於今為烈,是吳越英雄人物,湖山八百並爭光”。此聯概括了陶成章光輝而短暫的一生。在紀念室內,正中懸掛著孫中山先生親筆題寫的“氣壯河山”橫匾一塊,這是陶成章遇害後,1916年孫中山為紀念烈士而親臨東湖所書的。細心的遊客可能會發現,匾中的兩字都曾出現斷筆,據說是當年孫中山先生看到山河破碎,烈士又英年早逝,書法間流露出極為悲憤的情緒。因抗戰時期陶社古蹟遭到毀壞,現今的陶社是1981年擇地重建的,現在陶社作為紹興著名的德育基地,每年有千千萬萬的學生來此悼念烈士。

烏篷船

漫步走出陶社,紹興“三烏文化”之首的烏篷船早已恭候您多時了。東湖在水中,必由之路坐烏篷。如果到了東湖,不坐坐這“水上的士”是無法領略到東湖山水風光的。烏篷船就象水鄉精靈,悄然無聲卻穿梭不息。坐烏篷船作東湖水上游,會產生一種難得的休閒恬適之感。船老大頭頂烏氈帽,嘎吱嘎吱地搖著烏篷船,偶而用淳樸的“紹普”與您交談。

秦橋桂嶺

據說這是因為秦始皇曾經到過這裡而命名的。穿過秦橋,遠遠望到的是一個湖心小島。側目南望,便是東湖一景桂嶺了。說是嶺,卻不大,像是一個小島,依岩而傍湖,曲徑能通幽。“桂嶺”上有金桂叢叢,每年金秋時節,這裡便丹桂飄香。附近的“香積亭”便是因此而得名的。這裡還有形狀怪異的盤槐,傳說那是董永和織女幽會的地方。

仙桃洞

當年採石的匠人,在兩個岩石中間留下了一堵厚不盈尺的石壁,石壁中央,又鑿一門,兩旁刻有“洞五百尺不見底,桃三千年一開花”門聯一幅,頂上赫然寫著“仙桃洞”三字。聯雖寫得有點誇張,但也道出了一個神話傳說。傳說中當年皇母在此崖壁上植了一棵仙桃,此桃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長生不老,為了防止仙桃被盜,皇母特派一員天將在此日夜看守。崖壁上至今還留著天將坐過的靠背椅呢。洞為水室,本已稱室,室內有門而又通別室,如不身臨其鏡,其巧奪天工的構思,真是無從想像。

喇叭洞

此洞下大上小,形狀極似喇叭,故又稱喇叭洞。如果您在洞內一喊,聲音在洞內迴蕩,經久不絕。尤為奇怪的是對面堤岸的萬柳橋上聽得最為清楚。

霞川橋

霞川橋兩側橋聯寫道:“剪取鑑湖一曲水,縮成瀛海三山圖”。內容是形容東湖風景秀麗,它剪取了鑑湖水系最美的一段河水,有把東湖比作《山海經》傳說中的三座仙山,由此可見東湖的地位。因為它的橋墩看起來象一個山川的“川”字,叫它霞川橋是最貼切不過了。

陶公洞

東湖有奇石,石石有奇景;東湖在奇洞,洞洞是奇觀。如果說仙桃洞之勝在於巧的話,陶公洞之妙在於絕。去了仙桃洞不到陶公洞,其憾莫過於到了廬山而不游含鄱口。小船向東往南一拐,一石壁擋住你的去路,石壁上鐫刻有郭沫若先生當年秋遊東湖所題四言詩一首,詩曰:“箬簣東湖,鑿自人工。壁立乾尺,路隘難通。大舟入洞,坐井觀空。勿謂湖小,天在其中”。據說當地的陶姓豪紳為了名傳千古,故以自己的姓命名此洞。當然也有說是陶浚宣為紀念他的祖先晉代田園詩人陶淵明而命名的。陶公洞的傳說先不去論證,陶公洞的又一絕是在於夜裡華燈亮彩,洞內一群五彩繽紛的魚在崖壁上游宋游去,將我們帶入了神奇的海洋世界。忽然又電閃雷鳴,轟轟然如山崩地裂。如果你沒有這份膽量,是無法感覺到的。

污染事件

紹興東湖風景區紹興東湖風景區
2014年7月7日中午,許多遊客們正在風景如畫的浙江紹興市東湖風景區內遊覽美景。從高處向外眺望,一牆之隔的浙東古運河,由於被上游洪水污染而呈黃色,但是牆內的東湖水卻是黛青色,水質清澈,魚翔淺底。兩者形成明顯反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