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海菊蛤

紫斑海菊蛤(學名:Spondylus nicobaricus nicobaricus),是鶯蛤目海菊蛤科海菊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南海、印度尼西亞、中國大陸、台灣,出現在潮間帶至潮下帶、生活於淺海,以右殼固著於珊瑚礁或岩石上。

基本信息

分布類型

海水

形態特徵

貝殼近卵圓形。殼高87.2mm,殼長64.9mm,殼寬48.3mm。兩殼近相等,兩耳相似。兩殼殼頂距離很遠。左殼表面黃白色。殼頂附近具有紫色斑點。放射肋細密不規則,肋上具有稠密的小棘。右殼表面黃白色,放射肋不明顯,同心生長線淺薄片狀,翹起,不規則。殼內面紫白色,邊緣具有稠密的肋紋。兩殼各具有2枝鉸合齒。閉殼肌痕淺,卵圓形,位貝殼的背後部。

生活習性

生活在淺海,以右殼固著於岩石或珊瑚礁上。

藥用價值

藥名:紫斑海菊蛤

別名:刺蚶、海菊蛤(《中國藥用動物志》)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藥材的採收與儲藏:四季拖網捕捉,去肉,將貝殼洗淨,曬乾備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主治:用於肺癰,肺熱咳嗽,外感風熱。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肺、腎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一15克。

軟體動物門(十)

軟體動物門是僅次於節肢動物的第二大門類。身體柔軟不分節,一般可分為頭、足、內臟團和外套膜四部分。具口的頭部位於身體前端。除雙殼類外,其他各類軟體動物口腔內有顎片和舌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