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菜

紅花菜

紅花菜 ,藥材名稱,是豆科植物紫雲英的全草,清熱解毒,專治風痰咳嗽,喉痛,火眼,疔瘡,帶狀皰疹,外傷出血。此時,壯家婦女成群結隊背簍上山採擷,用以製作“紅花菜”。女方為了表達自己對男方的一片真情,就把這提籃花送給他,幾天后,“朵玲花”被晾乾了,發出一陣清幽的芳香。他把這些晾乾的“朵玲花”與辣椒骨同煮作菜。從此,將其稱為紅花菜,世代沿襲,流傳至今,成為壯家的傳統風味菜。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紅花菜

(《植物名實圖考》)

生命頑強的紅花菜生命頑強的紅花菜

【異名】米布袋

(《救荒本草》),碎米薺(《野菜譜》),翹搖、翹翹花、野蠶豆(《植物名實圖考》),紫雲英、荷花紫草(《芥子園畫譜》),荷花莨(《耕心農話》),荷花郎(《現代實用中藥》),蓮花草、花草(《國產牧草植物》),螃蟹花、燈籠花(《貴州民間方藥集》),米傘花、野鴨草(《貴州民間藥物》),斑鳩花(《貴州草藥》),滾龍珠(《陝西中草藥》),米篩花草、紅花草、花菜(江西《草藥手冊》),紅花郎(蘇醫《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豆科植物紫雲英的全草。

形態特徵

紫雲英

紅花菜紅花菜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或匍匐,高10~40厘米。單數羽狀複葉,小葉7~13,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20毫

米,寬5~12毫米,頂端凹或圓形,基部楔形,兩面被長硬毛;托葉卵形。傘形花序腋生,有花5~9,栽培的達10餘花,總花梗長;苞片三角卵形,被硬毛;萼鍾狀,外面被長硬毛;花冠紫色或黃白色,旗瓣卵形。基部楔形,頂端圓形微缺,翼瓣稍短,龍骨瓣和旗瓣等長;雄蕊10(9+1),子房,花柱與柱頭都無毛。莢果條狀矩形,稍彎,長1~2厘米,黑色,無毛。花期2月中旬至6月上旬。果期3月初至7月底。

分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並廣泛栽培。

本植物的種子(紫雲英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3、4月間采,曬乾或鮮用。

化學成分

紅花菜紅花菜

全草含多種黃酮類成分:槲皮素糖甙(glycoside of quercetin),芹菜素(apigen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刺槐素(acacetin),山柰酚(kaempferol),此外還含有胡蘆巴鹼(trigonelline),膽鹼(choline),腺嘌呤(adenine),脂肪(fat),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丙二酸(malonic acid),刀豆氨酸(canavanine),ATP酶(ATPase)。花粉中還含蛋白質(protein),乳酸脫氫酶(lactate dehydrogenase),天冬氨酸轉氨酸酶(aspartic transaminase),丙氨酸轉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鹼性磷酸酯酶(alkphosphatase)。葉含紫雲英葉蛋白。

性味

甘辛,平。

①《貴州民間藥物》:"性平,味微甘。"

②《陝西中草藥》:"味澀甘,性寒,"

③蘇醫《中草藥手冊》:"微辛,平。"

藥用價值

紅花菜紅花菜

清熱解毒。治風痰咳嗽,喉痛,火眼,疔瘡,帶狀皰疹,外傷出血。

①《貴州民間藥物》:"清火解毒。治疔瘡,喉痛,痔瘡。"

②《陝西中草藥》:"清熱解毒,祛風消腫。治帶狀皰疹,瘡癤。"

③江西《草藥手冊》:"祛風明目,解熱利尿。治風痰咳嗽,瘧疾,火眼,外傷出血。"

④蘇醫《中草藥手冊》:"治眼部疾患,神經痛。"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鮮用搗汁。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選方】

①治疔毒:米傘花搗爛,敷疔瘡周圍,露頭。

②治喉痛:米傘花、白果葉,曬乾,研成細末,加冰片少許,用紙筒吹入喉內,吐出唾涎。

③治痔瘡:米傘花適量,搗汁,外痔敷;內痔用一兩煎水服。(①方以下出《貴州民間藥物》)

④治齒齦出血:荷花郫洗淨,切細,搗汁服,一日三、五回,每回十至二十公分,涼開水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⑤治風痰咳嗽:紫雲英(白花的乾全草)一兩,白馬骨五錢,蓮虆四錢。水煎,加白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江西《草藥手冊》)

⑥治瘧疾:紫雲英、鵝不食草各一兩。煎水服。

⑦治火眼:紫雲英搗爛敷。

⑧治外傷出血:紫雲英葉搗爛敷。(⑥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美食做法

〔原料〕

朵玲花

...........................................200克

精鹽

...............................................5克

辣椒骨

...........................................200克

味素

...............................................3克

〔烹製方法〕

1.先把採摘回來的朵玲花置蒸籠蒸煮,取出倒在簸箕或竹蓆里,置太陽下曬乾備用。

2.做菜時抓一把用溫水泡洗乾淨,下鍋與辣椒骨一起煮沸,即可食用。

〔工藝關鍵〕

蒸朵玲花,大火氣足,蒸約 1小時即成。

〔風味特點〕

1.紅花菜系廣西西林縣壯家風味名菜,西林縣馱娘江兩岸,每年冬盡春來,滿山滿嶺,開放一種小瓣的紅花,稱為“朵玲花”,又叫“映山紅”。此時,壯家婦女成群結隊背簍上山採擷,用以製作“紅花菜”。

紅花菜紅花菜

2.紅花菜的歷史十分悠久。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對壯家青年戀人,在新春佳節相約到山上對歌,此時正值“朵玲花”滿山遍野,紅花簇簇,女方為了記下他們對歌有多少,每唱一首就採下一朵“朵玲花”。唱啊、唱啊,直至日落西山,這時,提籃里已裝滿了紅花。女方為了表達自己對男方的一片真情,就把這提籃花送給他,幾天后,“朵玲花”被晾乾了,發出一陣清幽的芳香。他把這些晾乾的“朵玲花”與辣椒骨同煮作菜。結果,其味道竟是出人預料的甘美可口。從此,將其稱為紅花菜,世代沿襲,流傳至今,成為壯家的傳統風味菜。

紅花菜紅花菜
紅花菜紅花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