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橙

紅河橙

常綠喬木,高10m。單身複葉,葉身卵狀披針形,翼葉(具翅葉柄)比葉身長1—3倍,狹長圓形。總狀花序,花5—9,稀單花,白色。果橢圓形、圓球形或扁球形,長8—10cm,寬10—12cm,果皮厚1.5—2cm,法胞淡黃色。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紅河橙紅河橙

科拉丁名:Rutaceae

種中文名:紅河橙

種拉丁名:Citrus hongheensis Ye et al.

性狀:常綠有刺喬木,高10-20米。

花色:花白色

花期:3-4月

果期:9-11月

分布:雲南紅河縣

海拔上限:1820

生境:山坡叢林中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省三級

標準出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1996);《雲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1989年)

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10m。單身複葉,葉身卵狀披針形,翼葉(具翅葉柄)比葉身長1—3倍,狹長圓形。總狀花序,花5—9,稀單花,白色。果橢圓形、圓球形或扁球形,長8—10cm,寬10—12cm,果皮厚1.5—2cm,法胞淡黃色。

分布情況

分布於雲南南部紅河,生於海拔800—2000m處的山發。分布範圍狹,現存數量極少,處瀕危狀態。

中藥信息

藥 名:紅河橙

紅河橙紅河橙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芸香科植物紅河橙的全株。

功 效:消炎止痛

主 治:用於感冒頭痛、咳嗽、濕疹瘡癤、風濕骨痛、跌傷。

性味歸經:辛、麻、溫。入肺經。

用法用量:內服: 12一15克,水煎。外用:敷患處皮膚。

紅河橙紅河橙

別 名:樹葫蘆(《雲南玉溪中草藥》)、阿雷、枳殼(雲南紅河)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中藥化學成分:果皮含柚皮甙。

拉丁名:Cifrus hongheensis Y. L. D. L

雲南紅河橙

雲南紅河橙是1974年5月被發現的。當年秋季,由雲南省農業科學研究所雲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

紅河橙紅河橙
組成協作組,在調查中進行複查,鑑定為柑橘屬大翼橙亞屬的一個新種,並定名為“紅河橙”(Citrus hongheensis Y.L.D.L)。

紅河橙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紅河縣海拔800~2000米的山地。喬木,高約10米,樹冠10米×9米,樹幹周長1.6米。嫩梢被稀茸毛,徒長枝及隱芽枝具刺。單身複葉,本葉狹卵狀披針形,基部闊楔形;葉柄特長,可達18厘米,一般為12.5厘米,為葉身長度的2~3倍;翼葉寬長,長圓形,尖端近截狀,基部楔形。總狀花序,果大,亞球形、短橢圓形至扁圓形,果面共同色,具皺劈,油胞突起;種子大,單胚。當地哈尼族人民除在房前屋後種植作綠化環境外,並采幼果作中藥“枳殼”,或用葉作辛香調料。

外國學者曾斷言:“中國只有進化柑橘的生產,沒有原始柑橘的分布”。日本的田中長三郎認為:“由於沒有特殊引人注目的種在中國,柑橘屬的基因中心在印度,中國只不過是次生基因中心”。“紅河橙”的發現,否定了上述錯誤論點,進一步證實了中國是真正的柑橘起源中心,在學術上有重要意義。

同時,“紅河橙”在雲南南部冬春乾旱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將為今後抗旱育種和砧木利用提供良好的材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