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山麓,風景秀麗的嘉陵江畔,成立於1960年,占地面積1918畝,是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科研機構。現任所長周常勇同志,黨委書記龍力同志。

基本情況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縉雲山麓,風景秀麗的嘉陵江畔,成立於1960年,占地面積1918畝,是唯一的國家級柑桔專業科研機構。現任所長周常勇同志,黨委書記龍力同志。

歷史沿革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成立於1960年,系農業部所屬全國性柑桔科學研究專業機構。2001年9月起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西南農業大學共建。2005年7月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西南大學(由原西南師範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共建該所,在保留原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名稱同時,成立西南大學柑桔研究所。

職能機構

綜合管理辦公室,科研開發管理辦公室,財務與國有資產管理科,保衛科。

研究機構

資源育種研究室,栽培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貯藏加工研究室,南方果樹信息資源研究室。

科研平台

國家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柑桔品種改良中心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國家柑桔加工技術研發分中心,國家柑桔野外觀測台站,農業部柑桔及苗木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柑桔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柑桔學重慶市市級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植物病害生物學重點實驗室,重慶市柑桔危險性有害生物檢測鑑定中心,重慶市柑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柑桔病蟲害防控功能研究室,農業部柑桔栽培與耕作功能研究室,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學重點開放實驗室。

科研隊伍

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在職職工216人。其中,科技人員92人,行政管理人員21人,技術工人103人(含提前退養21人)。在科技人員中,擁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農業部突出貢獻青年專家1人,國家現代農業(柑桔)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中國農業科學院二級學科(植物病理、遺傳育種、種質資源和農產品加工)崗位傑出人才4人,三級學科崗位傑出人才7人,重慶市“百人計畫”人選2人,“巴渝學者”1人,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重慶市“322”人才工程入選專家2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44人。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的19人(含5名歸國博士)、碩士學位的37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61%;科技人才的年齡結構趨於年輕化,45歲以下的科技人員62人,占科技人員總數的67%,形成了一支團結協作、結構合理、創新能力較強的柑桔科技創新和工程技術人才隊伍。

科研成果

獲各項研究成果15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成果10項,部省級獎勵成果51項),專利9項,出版著作100餘部,發表論文1878篇。

主辦期刊

編輯出版、公開發行的兩個專業刊物《中國南方果樹》和《中國果業信息》訂戶遍布全國29個省(區、市),多次被授予重慶市廣告行業精神文明先進單位。

主辦網站

主辦網站“中柑所線上”,2007-2010年連續獲評為“中國農業網站100強”、“最具社會責任單位”、“最具投資價值農業網站”等稱號。

業務範圍、服務宗旨

以開展柑桔科技創新,促進優勢產業發展為重點,科研工作包括種質資源收集、評價與保護,新品種創新與推廣;現代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柑桔病蟲害防治研究與監測,柑桔加工及儲藏工程研究,柑桔及苗木產品質量委託檢驗,相關標準擬定與檢測技術方法制定,科技諮詢與專業培訓、《中國南方果樹》和《中國果業信息》出版等。

科研情況

中國農科院柑桔研究所以套用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根據全國柑桔產業發展需要和學科發展需求,著重解決柑桔生產和科學研究中全局性和關鍵性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大力加強開發研究,推廣科研成果,開展科技諮詢和人員培訓;組織協調全國性重大科研或科技項目協作;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編輯出版全國性專業刊物。
建所50年來,先後獲得各項研究成果150餘項(其中國家級獎勵成果10項,部省級獎勵成果51項),專利10項(“十五”以來,獲得科研成果12項,申請專利6項,新品種審定5個,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5項);編著和參加編著科技著作100餘部,發表論文1800餘篇(“十五期間,發表論文341篇,出版專著14部)。
柑桔所現有植物病理學、果樹學和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3個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植物病理學、作物遺傳育種學、作物種質資源學、果樹學、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土壤學、微生物學、植物學、細胞生物學等9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26人,招收研究生228人,其中碩士202人,博士26人,博士後6人。
重點研究領域:
品種資源收集評價和利用工作,通過全國柑桔栽培品種和野生資源調查收集,建立起“國家果樹種質重慶柑桔圃”,已經保存柑桔類種質資源1268份,涵蓋柑桔亞科植物中10屬25種14變種;此外,在“國家柑桔苗木脫毒中心”的無病毒良種庫已保存396個優新品種原種材料。初步建成了柑桔種質收集、保存、鑑定和評價利用的研究體系,在柑桔分類、系統演化、分子進化、種質創新及其理論基礎以及基因發掘利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柑桔育種工作,主要致力於引種、選種、雜交育種、輻照育種、基因工程育種和航天育種,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柑桔(含砧木)優新品種;開展柑桔遺傳育種領域的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探索柑桔重要性狀遺傳規律,創新育種技術;開發和利用分子標記、轉基因產品及其檢測技術。
柑桔栽培與生理研究方面,系統開展柑桔大小年結果、花芽分化機理及其調控、保花保果、營養診斷、缺素症矯治與精準施肥、菌根調查與篩選、水肥一體化灌溉施肥、水分生理與節水灌溉、產地環境與生態修復、果園水土保持、果品質量控制、精準管理、遠程決策、良好農業規範(GAP)管理模式、果園規劃設計、留樹貯藏等領域的研究或技術開發。
柑桔病蟲害防治研究,在柑桔病害方面,著重研究病毒病和類似病毒病害、真菌病害及線蟲病,調查鑑定在國內發生分布情況,篩選柑桔抗病品種,開展柑桔病害分子檢測與分子病理學、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體系技術、非疫區建設關鍵技術、危險性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等研究。在柑桔蟲害方面,著重研究蟎、蚧類害蟲的生物學特性、發生規律及綜合防治技術。開展柑桔蟲害與分子昆蟲學、天敵資源與開發利用、生物源農藥研發和新農藥篩選等研究。保存182種柑桔害蟲標本,22種病害標本,62種害蟲天敵標本。
貯藏加工研究方面,系統開展柑桔果實采後生理、采前處理及采後商品化處理、貯藏期包裝方法、防腐保鮮劑篩選、產地高效節能貯藏、通風貯藏、製冷貯藏、濕冷貯藏、柑桔適宜加工品種篩選、加工新產品和新工藝、加工副產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加工技術與裝備等研究。
柑桔質量安全與標準研究,主要開展柑桔全程質量安全控制技術、質量安全檢測技術、質量安全標準、溯源檢測技術、新型分離介質及其在農藥檢測中的套用等研究,有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以及柑桔苗木、鮮果及加工品質量等監督檢驗工作。
巨觀發展與信息研究。開展全國柑桔生產區劃、良種區劃和生態區劃研究,國家和區域柑桔發展規劃編制,產業信息資源研究,專業信息資料庫及其檢索系統研究開發,專業期刊編輯出版,我所入口網站建設,智慧型化專家決策支持系統研究與建立,多維柑桔數據模型與虛擬技術研究,柑桔信息監測與速報系統研究與建立,柑桔現代教育和遠程培訓系統研究與建立等。
由該所完成的”柑桔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體系的建立“成果,對新一輪柑桔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全國柑桔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體系已初具雛形,部分省市已全部採用無病毒良種苗木。該所主持的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關專項”三峽庫區柑桔生態經濟系統重建關鍵技術研究“,有效地支撐了三峽庫區生態友好型高效柑桔產業發展和亞洲最大橙汁加工基地建設;該所組織的柑桔轉基因抗潰瘍病品種研發和基因晶片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該所獲得的主要國家級成果獎有:
1、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中育7號甜橙育成與套用;
2、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果樹種質圃的建立、果樹資源性狀鑑定及最佳化種質篩選;
3、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哈姆林甜橙的引種及推廣、國外果樹引種試種研究與利用;
4、全國、省、市科學大會獎3項:柑桔罐藏品種研究、套用抗生素防治柑桔黃龍病、雲南紅河橙—柑桔屬大翼橙亞屬的一個新種;
5、“國家科技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獎1項:《中國南方果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