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第7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20年4月20日至9月12日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舉行。大會於8月14日正式開幕,8月29日閉幕。從1913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後,到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召開時,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生了許多重大的事情。

基本信息

申辦背景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在古代,所有戰爭在奧運會舉辦期間都要停戰,而現代奧運會正好相反,原定於在柏林舉行的1916年奧運會因為眾所周知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敗爆發被取消,國際奧委會也於1915年從巴黎遷到瑞士洛桑.為了對在戰爭中遭受不幸的比利時人民表示尊敬,1920年奧運會承辦權便交給了安特衛普。

1918年,一戰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和平生活,當國際奧委會提出召開七屆奧運會時,仍有3個城市申請主辦:布達佩斯、里昂和安特衛普。國際奧委會因此在1918年的年會上,決定由安特衛普承辦本屆奧運會。

舉辦城市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一個省城,跨斯海爾德河兩岸,為歐洲北部貿易中心,世界大港之一。

開幕式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在8月14日運動會開幕的當天上午,由比利時大主教在安特衛普市中心的教堂舉行彌撒,以悼念大戰中喪生的奧運名將。下午才在安特衛普運動場內舉行了正式的開幕儀式。
比利時國王阿爾伯特陛下宣布開幕後,大會第一次升起了由顧拜旦1913年設計的奧林匹克會旗;隨後,一群象徵和平的各自騰空而起,在場地上空盤鏇飛翔,這也是奧運史上第一批和平鴿。此外,為了悼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的協約國將士,在運動場上第一次點燃了象徵勝利和光明的火焰,與後來的奧林匹克聖火不同的是,火種不是取自奧林匹亞,也未進行火炬傳遞。
開幕式上,還首次舉行了運動員宣誓儀式。這個儀式是顧拜旦1913年提出,國際奧委會贊同並擬於1916年第6屆奧運會開始實施的。起因是前兩屆奧運會上都出現了某些運動員為獲取金牌而弄虛作假的現象,這促使顧拜旦選擇採用了古代奧運會的選手宣誓儀式。首次代表運動員宣誓的是比利時水球和擊劍運動員維克托·布安。宣誓後,由1200名比利時歌唱演員進行了精彩的文藝表演。

重大事件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運動會開幕前夕,組委會面臨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即是否邀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元兇德國及其同盟者參加。如果邀請戰爭時期曾圍困這個城市,並使它遭到破壞和流血的昔日敵人參加,這是安特衛普人民在感情上難以接受的。國際奧會會考慮再三,決定不予邀請,以示對他們破壞奧林匹克運動和平的懲罰。但是,比利時組委會卻犯了另一錯誤,沒有邀請剛剛成立新政權的蘇聯與會。
在1914年巴黎奧林匹克大會上決定採用由顧拜旦創造的代表五大洲的五環奧林匹克旗,本屆奧運會公眾首次看到了奧運會會旗。
在美國代表團眾多成員中必須要提到出生於1896年的海格.普列斯特,他在跳水項目上獲得一枚銅牌。在閉幕式上他與隊中的隊員打賭:他就會偷走在旗桿上的奧林匹克會旗然後拿回美國,最後他贏了。80年後,超過100歲的普列斯特被邀請參加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火炬接力,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他又被奧委會主席作為特邀嘉賓參加開閉幕式。
50名比利時軍隊中經驗豐富的老兵負責放50隻信鴿,信鴿用以向四面八方傳達奧運會開幕的訊息。方式眾多獨特的開幕式首次使用了由顧拜旦設計代表著五大洲團結的五環奧林匹克旗,首次由參賽者進行奧林匹克宣誓,首次放和平鴿作為追求和平的象徵。

賽事名人

夏奧會上賽冰球

第七屆奧運會舉行了一場冰球比賽,這場比賽在4月份就拉開了帷幕。在夏季舉行冬季奧運項目比賽,這在當時是件很困難的事。國際奧委會決定從1924年起另行組織冬季奧運會。這樣,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行的這場比賽,就成了夏季奧運會歷史上唯一的一次冰球比賽。 

有傷風化

美國女游泳運動員布萊雷,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了自由式比賽的100米、300米和4×100接力的3枚金牌,被譽為“女飛人”。曼哈頓警察當局以在公開場所裸體游泳有傷風化為由逮捕了她。 

超人冠軍

 繼科勒赫邁寧之後,芬蘭又一長跑明星帕沃·魯米在這屆運動會上初露鋒芒,一舉奪得了10000米個人和8000米糰體、個人的3枚金牌。在第八屆奧運會上他的運動狀態達到了巔峰,他以完美的技巧和驚人的體力一舉奪得了1500米、5000米、10000米個人和3000米、10000米糰體共5枚金牌。在所參加的3屆奧運會中,共獲9枚金牌、3枚銀牌,共打破世界記錄39次。

夏威夷冠軍

美國游泳選手夏威夷的杜克.卡漢納莫庫在100米自由式比賽中連續第二次獲勝。在半決賽中他還追平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在決賽中他又打破了此項紀錄。在接力比賽中他又添一枚金牌。
王者表現:法國網球選手蘇珊.朗格倫,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子網球選手之一,在所有比賽中她以全勝且僅輸4局的表現贏得奧運冠軍。隨後她又與法國的馬克思.德庫吉斯合作贏得混雙金牌,與達耶聯手贏得女子雙打的銅牌。
擊劍五牌:義大利擊劍選手內多.納迪又獻上了最出色的奧運表演之一。他贏得了個人花劍和佩劍的冠軍,並率領義大利在三個團體項目上奪冠,在同一屆比賽中創紀錄的奪得5枚擊劍獎牌。

標誌及口號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獎牌正面為一名高個兒裸體運動員。他左手拿著象徵勝利的棕櫚葉月桂花冠。在他的身後是吹著喇叭的信息女神像。

背景是一檐壁,其橫樑下方用希臘語刻著“第七屆奧運會”字樣。

獎牌背面是為紀念名叫巴拉沃的勇士而設立的安特衛普紀念碑,背景是安特衛普大教堂和港口;頂部刻有“ANVERS MCMXX”字樣,意為安特衛普1920。

安特衛普的意思是“丟棄的手”。傳說斯凱爾特河上有一個兇殘的巨人,威脅一切過往船隻交納過路費;如果船長拒絕,他就砍下船長的手。就這樣,巨人在這條河上稱霸多年,直到有一天出現了一名叫巴拉沃的勇士。這位古羅馬士兵和巨人展開搏鬥,殺死了巨人,將其手砍下,扔入河中,以祭奠那些死在屠刀下的冤魂。

比賽項目

同以往某些屆次一樣,開幕前有些項目已經開始比賽,閉幕後有些項目的比賽仍在繼續。如花樣滑冰冰球比賽的鑼聲早在4月就已敲響。帆船射擊則安排在7月,而足球等項目的比賽遲至9月仍在激烈爭奪。本屆準確會程是4月20日至9月12日,而不以開、閉幕日為期。

參賽國家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本屆參賽的國家共有29個。首次參加的有 阿根廷摩納哥巴西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愛沙尼亞芬蘭也以獨立的身份參加了比賽。運動員共2607人,其中女選手64人,人數最多的前三名國家是:比利時332人、法國292人、美國282人、比賽項目比上屆增加了,列入了上屆取消的自由式 摔跤拳擊馬球橄欖球曲棍球等。。冬季項目,除重新列入花樣滑冰外,首次增加了冰球,這也是夏季奧運會最後一次舉行這類比賽。

奧運場館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一個省城,跨斯海爾德河兩岸,為歐洲北部貿易中心,世界大港之一。當第七屆奧運會決定在這裡 。

成績

田徑戰幕揭開後,上屆奧運會英雄、芬蘭長跑將科載赫邁寧又出現在觀眾面前,雖已年滿31歲,在這次馬拉松賽中,獲得了他的第四枚,也是最

後1枚奧運會金牌。4年後,他在巴黎奧運會馬拉松賽中因腳傷不得不中途退出比賽,並從此掛鞋引退。科勒赫邁寧,是芬蘭長跑界的先驅,深受芬蘭人民的愛戴。 
自聖路易奧運會後一直未進行的舉重賽,這次又列上了日程。首次按體重分成了60、67.5、75、82.5、和82.5公斤以上5個級別,為以後舉重公級奠定了基礎。三項總成績不是後來的推、抓、挺舉,而是單手抓舉、單手挺舉和雙手挺舉。法國得了兩項冠軍,其他3個級別的金牌為比利時愛沙尼亞義大利瓜分。這次比賽雖按體重分了級,但出現了體重的比體輕的成績還差的現象。

拔河比賽自1900年始已是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列入。英國隊獲得了冠軍。有趣的是,英國隊中的詹·謝潑德弗·漢弗萊斯埃·米爾斯3名隊員1908年就是英國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拔河隊的成員,12年後,他們居然又重獲冠軍的榮譽。

古典式摔跤比賽有19個國家的155名運動員參加,獎牌全由歐洲人包下。芬蘭仍象上屆一樣,保持了優勢,在總共15枚獎牌中,奪得了9枚,芬蘭的 埃·韋爾和瑞典的 克·約翰松都是第二次奪冠。自由式摔跤也是歐洲人占優勢,5個級別的獎牌僅被美國拿去1枚金牌,美國的 愛德華·伊根這次奪得了79.38公斤級 拳擊賽冠軍。1932年他又在冬季奧運會四人雪橇賽中奪冠。他是奧運會史上在冬、夏季奧運會比賽中均獲金牌的唯一選手。馬術、帆船賽基本是瑞典人、挪威人包攬天下。瑞典人奪得 了馬術賽7枚金牌中的4枚,挪威人則在帆船賽中拿下了全部14枚金牌的半數。

奧運紀錄

芬蘭選手在這次比賽中不僅長跑成績出色,在三級跳遠鉛球鐵餅標槍和五項全能中也接連取勝,總共得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了9枚金牌,與美國恰好相等,一個小國能與世界頭號田徑強國在金牌上平分秋色,這在奧運會上的歷史上是空前的。

拔河比賽自1900年始已是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列入。英國隊獲得了冠軍。有趣的是,英國隊中的詹·謝潑德弗·漢弗萊斯埃·米爾斯3名隊員1908年就是英國拔河隊的成員,12年後,他們居然又重獲冠軍的榮譽。

世界紀錄

美國男子游泳在本屆比賽中獲得了7個項目中的5項冠軍,另兩項由瑞典哈·馬姆羅思摘取了桂冠。美國第一次派隊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參加女子游泳,包下了全部項目的金牌。其中 艾·布萊布特雷不僅在個人參加的三項比賽中均奪得了 金牌,而且包括分組預賽在內,她五次參賽均打破了世界紀錄。 跳水賽中,美國也占有相當優勢,奪得了5個項目中的3項冠軍。獲得跳板跳水第一名的美國選手 艾倫·里金剛剛14歲,是本屆獲金牌最年輕的運動員。
 

英雄人物

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影響,歐洲各國普遍受到波及,因此安特衛普奧運會中,只有美國選手表現仍像以往各屆奧運會一樣,金牌數特別突出。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  網球明星朗格倫

美國游泳隊這次是精銳盡出,15面金牌包下11面,男子隊選手贏得游泳7個項目中的5項金牌,女子隊美國第一次出征,就把全部女子游泳項目金牌全部抱回家,3個項目都是由Ethelda Blei 一個人包辦,並且3個項目全部都打破世界紀錄。連跳水也不放過,跳水有5面金牌,美國隊奪得3面。其中跳板金牌選手Aileen Riggin才14歲,是本屆奧運會中最年輕的金牌選手。

田徑場上的表現,美國在短跑有傑出表現,但是長跑方面則完全看芬蘭選手的表演。8年前在斯德哥爾摩奪得3金1銀的名將Johan Kolehmainen已經31歲,再度代表芬蘭參加長跑比賽,他在馬拉松賽創下最佳成績奪得個人的第4面奧運金牌。另一位名將則是Paavo Nurmi,他在本屆奧運會得到3面金牌,接著又連續在1924年和1928年奧運會奪得6面金牌,總計在3屆奧運會中得到9金3銀,是奧運會史上奪金最多的田徑選手。

英國選手Albert Hill參加時已經31歲,他奪得800公尺和1500公尺兩面金牌。美國的100公尺世界紀錄保持人Charley Paddock如願在100公尺封王,但在200公尺決賽中,敗給候補進入美國代表隊的Allen Woodring,顯得相當懊惱。

從1900年起舉行的拔河比賽,本屆是最後一次舉行,之後這個項目就被摒除在奧運會大門之外。本屆奪冠的英國隊,陣中有3位選手曾經是1908年的冠軍隊成員,他們分別是Edwin Mills、James Shepherd、Frederick Humphreys。經過12年之後,仍能奪得奧運會金牌,實在不容易。

舉重比賽中斷幾屆之後,本屆再度成為比賽項目,並且首次按照體重分級比賽,共分成60公斤、67.5公斤、75公斤、82.5公斤、82.5公斤以上5個量級。比賽的項目是單手抓舉、單手挺舉雙手挺舉,成績則是以3個項目的總和排列名次。舉得最重的不是體重最重的一個量級,而是82.5公斤級的法國選手Ernest Cadine舉起295公斤重量,這一量級前3名的成績都比82.5公斤以上級金牌選手舉得重。67.5公斤金牌愛沙尼亞選手Alfred Neuland成績257.5公斤,也比75公斤級金牌的245公斤高出一大截。

角力比賽自由式和希羅式各5面金牌中,全部都是歐洲人的天下,只有一面自由式金牌由美國選手Charles Ackerly奪得。

拳擊比賽恢復舉辦,美國選手Edward Eagan奪得175磅級金牌。他在12年之後,也就是1932年的寧靜湖冬季奧運會中,參加四人雪橇比賽,又奪得一面奧運會

金牌,成為唯一一位曾經在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奪得金牌的選手,至今還沒有人可以達到這項成就。

擊劍比賽義大利兄弟檔出盡鋒頭,其中Nedo Nadi個人奪得男子擊劍6個項目中的5面金牌,這個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他的兄弟Aldo Nadi在本屆奧運會中,也獲得3金1銀。兄弟兩人幾乎包辦了擊劍比賽的所有金牌。匈牙利從1908年到1964年在鈍劍個人賽連霸的局面,只有在本屆中斷,因為匈牙利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元兇之一,本屆奧運會未被邀請。

經典回憶

 16年來未舉行奧運會比賽的舉重項目,這次也重新恢復了。冬季項目,除重新列入花樣滑冰外,首次增加了冰球,這也是夏季奧運會最後一次舉行這類比賽。

國際奧委會首次作出決定,賽艇比賽每個單項一個國家只限派一條船艇參加。這為以後其他項目限制參加人數或隊數開創了先例。

歷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語:Jeux olympiques;英語:Olympic Games)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分為夏季奧運會(奧運會)、夏季殘奧會冬季奧運會(冬奧會)、冬季殘奧會夏季青年奧運會(青奧會)和冬季青年奧運會。奧運會是各個國家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民的運動精神。  
1896年雅典奧運會(第1屆) 1900年巴黎奧運會(第2屆)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第3屆) 1908年倫敦奧運會(第4屆)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第5屆) 1920年安特衛普奧運會(第7屆) 1924年巴黎奧運會(第8屆) 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第9屆)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第10屆)
1936年柏林奧運會 (第11屆) 1948年倫敦奧運會 (第14屆)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 (第15屆)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第16屆) 1960年羅馬奧運會 (第17屆) 1964年東京奧運會 (第18屆)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 (第19屆)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第20屆)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第21屆)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第22屆)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 (第23屆) 1988年漢城奧運會(第24屆) 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第25屆)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第26屆) 2000年悉尼奧運會(第27屆) 2004年雅典奧運會(第28屆) 2008年北京奧運會(第29屆) 2012年倫敦奧運會(第30屆) 2016年裡約熱內盧奧運會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第32屆未舉辦)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第6屆、第12屆、第13屆奧運會因戰停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