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餅

鐵餅

鐵餅起源於公元前12~前8世紀三希臘人投擲石片的活動,英文discus。公元前708年第18屆三代奧運會列為五項全能項目之一。鐵餅最初為盤形石塊,後逐漸採用銅、鐵等金屬製作。現代奧運會史上,曾有過雙手擲鐵餅的比賽項目(左手+右手)。擲鐵餅技術經歷過原地投、側向原地投、側向鏇轉投、背向鏇轉投幾個發展過程。鐵餅可用木料或其他適宜材料製作如橡膠,男子鐵餅重2公斤,直徑22厘米;女子鐵餅重1.5公斤,直徑18.1厘米,中心用水填滿。比賽時,運動員應該在直徑2.50米的圈內將餅擲出,鐵餅必須落在34.92度的角度線內方為有效。

基本信息

運動由來

古代奧運會擲鐵餅比賽古代奧運會擲鐵餅比賽

古代希臘在公元前十二世紀至公元前八世紀,已有投擲石片的體育活動,這可能是擲鐵餅運動的最早淵源。擲鐵餅運動是在在公元前708年第十八屆古代奧運會上,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的,它同時也是“五項全能運動”項目之一。最初的鐵餅是一個圓盤形石頭,後來逐漸演變為用青銅、鐵等金屬製成的運動器械。
十九世紀在奧林匹亞出土的鐵餅,重量和規格很不一致,大部分鐵餅的重量是3~9磅,直徑為6~9英寸,鐵餅表面有的刻著記事的文字,有的飾有競技者的畫像,有的鐵餅用皮囊裝著,可見其珍貴程度。比賽時,競技者從被古希臘人稱之為“巴爾比斯”的場地上擲出。“巴爾比斯”占地面積很小,僅夠一人活動,除其後方外周圍均有標線。競技者雙腳並立站在距“巴爾比斯”前方標線一步的地方,右手握餅向身體右側轉動預擺數次之後,左腳即向前邁出一步,隨後用力將鐵擲出,不得踩踏或超越前方或側邊的界線。這就是後來被人們稱之為“希臘式”的擲鐵餅動作。投擲成績以木樁標定,最遠者的距離則用標桿予以標明。
為了表現運動員在奧林匹克競技場上的精湛表演,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倫,創作了一座健美剛毅的“擲鐵餅者”雕像,它的複製品至今還聳立在許多國家的文化廣場、公園或體育場館。
男、女鐵餅分別於1896年和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根據文獻記載,擲鐵餅在很早的時期就出現了,它最早的來源是一些擲石片的活動。在遠古時期,古人類為了獲得生活資料,常用石塊去投擲飛禽走獸;在採集高大植物的果子時,也常用石塊投擲,打擊樹枝,使果子掉下樹來,便於人們的採集。
這是一項和人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活動,它既是人們的生產活動之一,也是一項自然而且令人獲得滿足的活動。在空中飄擲或在水面上滑擲扁形的石塊,可能是向投擲鐵餅項目演進的第一步。
早在希臘的荷馬時期,擲石塊和擲鐵餅就已經成為當時的希臘人一項很普遍的體育活動。這在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中也有很多的記載。
在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擲鐵餅比賽中,所用的鐵餅最初是用石頭製成的,它的形狀是略成圓形,且中心厚度較周邊大,後來才逐步演變成用各種金屬(如鐵、銅、鋁等類)製作的鐵餅。據考古挖掘的史料證明,那時鐵餅的直徑大部分為6至9英寸,重量為3至9磅,另外也有直徑11英寸,重量達15磅重的,那是為了在訓練或競賽中分別給少年及成年運動員使用的。當時在鐵餅的表面,一般都刻有記載事物的文字,有的還飾有某種造型以及竟技者的畫像等。十九世紀在奧林匹亞出土的鐵餅中,人們還發現,有些鐵餅是用一種皮囊裝著的。可見,鐵餅在當時是一種相當珍貴的運動器材。
比賽時,竟技者不限定姿勢,鐵餅是從一個被古希臘人稱之為“巴爾比斯”的場地上擲出的。“巴爾比斯”占地面積很小,只夠一個人活動之用,除其後方外,周圍均有標線。投擲時,競技者可以任意由“巴爾比斯”的後方向前走若干步,但卻不得踩著或超越前方線和側邊的界線。然後,競技者雙腳並立站在“巴爾比斯”前方標線一步的地方,這時右手握鐵餅並同時向身體右側轉動,頭部略微後仰,這樣經擺動數次之後,其左腳即向前邁出一步,隨後利用腿部和軀幹的力量使身體向左鏇轉,同時張臂鬆手,最終將鐵餅擲出。

當初,競技場上常出現傷害事故。這是因為圍觀比賽的人常隨便進人投擲區域所造成的。據說在公元前六九六年的第二十一屆古奧運會上,有個優秀的斯巴達城邦的運動員就死於飛來的鐵餅之下。以後,仲裁委員會便做出規定,任何人都不準在比賽時無故進入投擲的區域。

2004年第28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回到了它的出生地希臘,但是與2000多年前的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已經有了很大區別,那么,從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的古代奧運會是什麼樣的呢?
古希臘人把運動員投擲鐵餅的節奏和準確度和他的力量視為同等重要。鐵餅通常由石頭、鐵、青銅或鉛製成,形狀如同一個飛起來的碟子。大小不一樣,因為少年組的運動員不可能投與成年男子組一樣重的鐵餅。擲鐵餅也是在公元前708年第十八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的,它同時也是“五項全能運動”項目之一。
今天的人們在進行鐵餅比賽時,所用的姿勢和米隆的那件雕塑品中的運動員所用的姿勢是完全一模一樣的。而鐵餅的形狀,也是一模一樣,都是中心的厚度較四周的厚度大,形狀也都是圓形的。所不同的是它們的周長和重量有很大的區別。另外還有一點不同的是:古代鐵餅比賽是用距離和姿勢的優美來確定優勝者,而今天,則純粹是用距離來衡量勝負。

起源發展

鐵餅起源於公元前12~前8世紀三希臘人投擲石片的活動,英文discus。公元前708年第18屆三代奧運會列為五項全能項目之一。鐵餅最初為盤形石塊,後逐漸採用銅、鐵等金屬製作。現代奧運會史上,曾有過雙手擲鐵餅的比賽項目(左手+右手)。擲鐵餅技術經歷過原地投、側向原地投、側向鏇轉投、背向鏇轉投幾

鐵餅鐵餅

個發展過程。鐵餅可用木料或其他適宜材料製作如橡膠,男子鐵餅重2公斤,直徑22厘米;女子鐵餅重1.0公斤,直徑18.1厘米,中心用水填滿。比賽時,運動員應該在直徑2.50米的圈內將餅擲出,鐵餅必須落在40度的角度線內方為有效。2002年<田徑競賽規則>規定,從2003年1月1日起,鉛球、鏈球、鐵餅項目落地區標誌線的內沿延長線的夾角,由原來的40°改為34.92°。男、女鐵餅分別於1896年和1928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鐵餅運動是在投擲圈內通過鏇轉,用單手將鐵餅擲出,比賽投擲距離的比賽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公元前776--前393年的古希臘五項運動中,就有投擲鐵餅比賽.希臘雕刻家米隆於公元前5世紀創作的"擲鐵餅者"雕像,成為鐵餅運動早期發展的歷史見證。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男子鐵餅即被列為比賽項目;1897年首次出現了鏇轉擲法;1912年國際田聯統一了鐵餅的重量和規格;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上,女子鐵餅也被列為比賽項目。現代鐵餅運動於20世紀初傳入中國,中國選手在世界大賽上率創佳績,但仍與歐美等強國有一定差距。

擲鐵餅是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已被列為比賽項目。當時的餅是用石頭和青銅製作的,在石頭台座上正面站立進行投擲。隨著實踐經驗的積累和器械、場地、規則等方面的改變以及科學的不斷發展,投擲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由過去的正面站立、側向站立和換步鏇轉投擲等方式,發展成為背向鏇轉投擲的技術,現在又出現了寬站立、低姿勢、背向大幅度鏇轉投擲的技術。世界上第一個男子擲鐵餅的正式成績是一八九六年在第一屆奧運會上創造的,成績是29.13米(鐵餅重量不詳)。以後,年年都有提高,現在的世界男子擲鐵餅紀錄已提高到74.08米。 

鐵餅冠軍鐵餅冠軍

女子擲鐵餅在一九二八年第九屆奧運會上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當時的成績是39.62米。一九五二年有人用新的背向鏇轉投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以57.04米的成績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引起了世界各國擲鐵餅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重視。事物在不斷發展,運動成績在不斷提高,一九八零年女子擲鐵餅的世界紀錄已提高到71.50米。

正式比賽中鐵餅的重量男子為兩公斤,女子為一公斤。內圈直徑為2.50米,有效區角度為34.92度。

擲鐵餅的技術動作分為握法、預備姿勢和預擺、鏇轉、最後用力和維持身體平衡四個技術環節。

記錄演變

世界上第一個男子擲鐵餅的正式成績是1896年在第一屆奧運會上創造的,成績是29.13米(鐵餅重量不詳)。1901年,來自波士尼亞的F·揚達蘇克將成績提高到39.42米。1912年,美國選手創造了第一個世界紀錄47.58米。1930年,美國運動員埃·克蘭茨採用上步側鏇的投擲技術,以51.03米刷新世界紀錄,第一個突破50米大關。1961年,美國運動員威爾金斯第一個以60.56的成績突破60米大關。
五六十年代,美國運動員阿爾弗雷德·厄特(AlfredOerter)以其得天獨厚的身材和非傳統的合理的獨特技術多次創造世界紀錄,並連續獲得1956年至1968年四屆奧運會的鐵餅冠軍,成為奧運會單項賽中唯一四連貫的選手,被譽為“鐵餅之神”和美國鐵餅運動的“常青樹”。1962年,他在洛杉磯以61.10米的成績首次打破世界紀錄,以後,他又以62.45米、62.62米兩次改寫世界紀錄,1964年,他以62.94米再創世界紀錄。1980年,在他43歲的時候,仍將自己的最好成績提高到69.46米,轟動了世界體壇。
女子鐵餅於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世界紀錄直到1936年才開始設立,創建者是30年代德國著名投擲運動員吉·毛厄爾邁爾,成績是48.31米。1952年有人用新的背向鏇轉投擲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並以57.04米的成績創造了當時的世界紀錄,引起了世界各國擲鐵餅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重視。1960年,前蘇聯選手塔瑪拉·普雷斯(TamaraPress)以57.15米的成績刷新了世界紀錄,1965年又創造了59.70米的新紀錄,自此,她共12次改寫鉛球、鐵餅的世界紀錄。
女子鐵餅技術的發展主要受男子影響,但70年代初原蘇聯運動員法·麥爾尼克取得了突破,她率先採用了適合自己特點的在左腳跟上開始鏇轉的投餅技術,取得了優異成績,在1971~1976年間,她11次刷新世界紀錄,成為鐵餅屆破紀錄次數最多的運動員,成績從64.22米到70.50米。麥爾尼克的技術後來被前民主德國選手埃·雅爾所沿用,她分別以70.72米和71.50米兩次打破世界紀錄。現世界紀錄為前民主德國選手加布里爾·賴因施1988年7月9日在新布蘭登堡創造的76.80米。

技術演變

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誌。
上文的評述對象,是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myron)在大約公元前450年時的代表作---《擲鐵餅者》。擲鐵餅運動在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就已經得到藝術的體現,可見其歷史源遠流長。19世紀,在奧林比亞發掘出一批體育運動的文物,其中就有古代的鐵餅。這些鐵餅重約1.5至1.7公斤,直徑為16.5至34厘米,厚約1.4厘米。出土的"鐵餅"有木質、石質、鐵質等,表面都刻有運動員的肖像,有的還刻有銘文。
回到更古的時代,人類投石擊獸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投擲圓石,後來演變成推鉛球;另一種是投擲扁石,後來成了投擲鐵餅。這便是鐵餅運動最初的起源。
擲鐵餅也是在公元前708年第十八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正式列為競賽項目的,它同時也是"五項全能運動"項目之一。古代奧運會上鐵餅比賽所用的器材就是扁圓的石塊,重量大小沒有統一標準。比賽時,運動員站在一個石台上,做幾次預擺後將餅擲出,運動員不準離台,投擲的方向不受限制。古代鐵餅比賽是用距離和姿勢的優美來確定優勝者,而今天,則純粹是用距離來衡量勝負。
關於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鐵餅比賽成績,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據傳,當時有一名叫福萊蓋依的運動員,曾把鐵餅擲過寬約50米的阿爾菲斯河,可見當時鐵餅運動水平之高。
隨著時間推移,鐵餅的比賽規則不斷改變和完善。原來沒有規定投擲方向,鐵餅隨意飛向各方,常常傷人。後來規定了投擲區,鐵餅落在90度的扇形區內方為有效。17世紀開始,人們將鐵餅改為鐵木結構,並規定了標準:重量1.924公斤,直徑21.9厘米。一直到18世紀初,鐵餅的形狀結構、直徑以及重量都只有微小的變化。
現代正式比賽中使用的鐵餅是一個木質圓盤加上金屬包邊,它的上下兩面都一樣光滑,中心是平的。男子鐵餅重約2.005至2.025公斤,直徑21.8至22.1厘米。女子鐵餅重約1.005至1.025公斤,直徑18至18.2厘米。
鐵餅比賽中運動員都是在投擲圈中站立開始投擲。投擲圈外圍是鐵鑲的邊,有6毫米厚,頂端塗白。在投擲時,運動員不能接觸鐵邊的頂端或者投擲圈以外的地面。鐵餅的投擲圈直徑為2.5米,圈內地面由水泥或者有相似的硬度又能防滑的物質構成,它的高度略低於地面高度。鉛球投擲圈的正前方放著一個木質的擋板,長約1.21至1.23米,用於防止運動員滑出圈外的。運動員可以碰擋板的內側,但不能碰擋板的頂部。
鐵餅著陸區都是由煤渣、草坪或者其他能留下印記的物質構成的平坦區域。每一個扇區由5厘米寬的白線分開,扇面角度是34.92度(2003年前為40度)。
擲鐵餅的過程由運動員身體鏇轉與直線向前的兩種動作結合而成。投擲技術由側向鏇轉向背向鏇轉發展。背向鏇轉技術在動作結構和節奏上得到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動作幅度大、有效加速距離長、出手速度快,更符合生物力學要求。現代擲鐵餅技術的特點是鏇轉平穩舒展,騰空時間短,身體重心和轉動軸變化合理,整個動作協調連貫,加速節奏好,用力幅度大,出手速度快,最後用力時男運動員多採用“跳投”技術,女運動員多採用“支撐投”的方法。

器械演變

擲鐵餅是一項古老的運動,遠古人類投石擊獸大致有兩種形式:一種投擲圓石,後來演變成推鉛球;另一種是投擲扁石,後來成了投擲鐵餅。
擲鐵餅是在公元前708年第十八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正式列為比賽項目的,當時所用的器材就是扁圓的石塊。
比賽時,運動員站在一個石台上,做幾次預擺後將餅擲出。那時的“鐵餅”重量大小沒有統一標準,因為比賽是用距離和姿勢的優美來確定優勝者,而今天則純粹是用距離來衡量勝負。古代的擲鐵餅是一項演繹了人體和諧、健美和青春力量的運動,這一點單從古希臘著名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擲鐵餅者》就可見一斑。
隨著時間的推移,“鐵餅”的形狀逐漸趨於規範,材質也趨於多種多樣。19世紀,在奧林匹亞發掘出一批關於體育的文物,其中就有古代的鐵餅。這些鐵餅重約1.5至1.7公斤,直徑為16.5至34厘米,厚約1.4厘米。出土的“鐵餅”有木質、石質、鐵質等,表面都刻有運動員的肖像,有的還刻有銘文。
17世紀開始,人們將鐵餅改為鐵木結構,並規定了標準:重量1.924公斤,直徑21.9厘米。一直到18世紀初,鐵餅的形狀結構、直徑以及重量都只有微小的變化。
現代正式比賽中使用的鐵餅是一個木質圓盤加上金屬包邊,它的上下兩面都一樣光滑,中心是平的。男子鐵餅重約2.005至2.025公斤,直徑21.8至22.1厘米。女子鐵餅重約1.005至1.025公斤,直徑18至18.2厘米。鐵餅比賽的投擲區的為直徑2.50米的圓形區域,四周設有“U”型的護籠。鐵餅為圓盤形,中間厚,四周薄,多以金屬和木料製成;男子鐵餅重約2.005~2.025公斤,直徑21.8~22.1厘米;女子鐵餅重約1.005~1.025公斤,直徑18~18.2厘米。

比賽規則

鐵餅比賽
1.應抽籤決定運動員的試擲順序。
2.運動員超過8人,應允許每人試擲3次,有效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可再試擲3次,試擲順序與前3次試擲後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試擲結束後出現第8名成績相等,按規則第146條3處理。當比賽人數只有8人或少於8人時,每人均可試擲6次。
3、比賽開始前,運動員可在比賽場地練習試擲,練習時應按抽籤排定的順序進行,並始終處於裁判員的監督之下。
4.一旦比賽開始,運動員不得持器械練習,無論持器械與否,均不得使用投擲圈或落地區以內地面練習試擲。
5.應從投擲圈內擲出鐵餅。運動員必須從靜止姿勢開始試擲。允許運動員觸及鐵圈內側。
6.(a)不允許使用任何裝置對投擲時的運動員進行任何幫助。例如使用帶子將兩個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開放性損傷需要包紮以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繃帶或膠布。
(b)不許使用手套。
(C)為了能更好地持握器械,運動員可以使用某種物質,但僅限於雙手。
(d)為防止脊柱受傷,運動員可系一條皮製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的帶子。
(e)不允許運動員向圈內或鞋底噴灑任何物質。
7.運動員進入圈內開始試擲後,如果運動員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圈外地面或鐵圈上沿,均為一次試擲失敗。
8.如果在試擲中本違反上述規則,運動員可中止已開始的試擲,可將器械放在圈內或圈外,在遵守本條第11款
的前提下,可以離開投擲圈,然後返迴圈內從靜止姿勢重新開始試擲。
註:本款中允許的所有行動應包括在規則第142條4中規定的一次試擲的時限之內。
9、鐵餅必須完全落在落地區角度線內沿以內,試製方為有效。
10、每次有效試擲後,應立即測量成績。從鐵餅落地痕跡的最近點取直線量至鐵圈內沿,測量線應通過投擲圈圓心。
11、運動員在器械落地後方可離開投擲圈。離開投擲圈時,首先觸及的鐵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須完全在圈外擺線的後面,白線後沿的延長線應能通過投擲圈圓心。
12、應將器械運回投擲圈,不許投回。
13、應以每名運動員最好的一次試擲成績,包括因第一名成績相等而進行的決名次賽的試擲成績,作為其最後的決定成績。
鐵餅圈
14、結構
套用帶形鋼、鐵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投擲圈,投擲圈頂端應與圈外地面齊平。圈內地面套用混凝土、瀝青或其他堅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內地面應保持水平,低於鐵圈上沿14~26毫米。
15、規格
投擲圈內沿直徑應為2.50米(正負5毫米)。鐵圈邊沿至少應厚6毫米,並應塗成白色。
16、從金屬圈頂兩側向外各畫一條寬5厘米、長至少為75厘米的白線。此線可以畫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適宜材料製成。白線後沿的延長線應能通過投擲圈的圓心,並與落地區中心線垂直。
鐵餅
17、結構
鐵餅的餅體可為實心或空心結構,套用木料或其他適宜的材料製成,周圍鑲以金屬圈,金屬圈邊緣應呈圓形。外緣橫斷面應為標準原型,半徑約為6毫米。鐵餅兩面中央可鑲有與餅體齊平的圓片。也可不裝金屬圓片,但相應部位呈平面。鐵餅的大小和總重量應符合規定。
鐵餅的兩面必須相同,製造時不得帶有凹陷、凸起或尖緣。從金屬圈邊緣彎曲處至餅心的邊沿,鐵餅表面應呈直線傾斜,餅心的半徑為25-28.5毫米。
應按下列規格設計鐵餅剖面:
從鐵圈彎曲處開始至鐵餅最大厚度D處,鐵餅的厚度應均勻增加,在距鐵餅中軸軸心Y點25~28.5毫米處達到鐵餅的最大厚度。從此點至Y點的厚度應該相同。鐵餅的兩面必須一致,鐵餅在繞Y點軸鏇轉時必須對稱。
鐵餅包括整個鐵圈和結點處在內應該光滑,鐵餅各處應均勻一致。
18、鐵餅應符合下列規格:
19、在規則第12條1(a)的比賽中,只許使用組委會提供的器材,在比賽中不許改變。不允許運動員攜帶任何器材進入比賽場地。
在所有其他比賽中,運動員可以使用自備器材,但在比賽前應經組委會批准,這些檢查合格並做有標記的自備器材,所有運動員均可使用。
鐵餅落地區
20、落地區在投擲方向上的向下傾斜度不得超過1:1000。
套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適宜材料鋪設落地區,鐵餅落地時應能留下痕跡。
21、套用寬5厘米的白線標出落地區,其延長線應能通過投擲圈圓心,圓心角為40度。
註:可用下列方法精確設至40度扇形落地區,在距投擲圈圓心20米處,二條落地區角度線相距13.68米,即每離開圓心1米,落地區角度線的橫距增加68.4厘米。
22、可用醒目的旗幟或標誌物標出每名運動員的最好試擲成績,放置標誌物時,應沿落地區角度線方向放在角度線外側。

技術介紹

①握餅的方法。五指自然分開,拇指和掌心貼在餅面上,其餘四指末節扣住鐵餅邊緣,餅的上邊緣靠在前臂上,手腕微屈,整個手臂和肩部肌肉都要放鬆(圖2握餅方法示意圖)。

②背向鏇轉擲餅技術。整個擲餅動作從開始預擺到鐵餅出手是一個完整的、連貫的加速過程。開始階段(站位、預擺、進入鏇轉)是鏇轉擲餅的一部分。投擲者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左右開立,稍寬於肩,兩膝微屈,右臂(持餅臂)自然下垂,然後擺動,當餅擺至身後時,以左腳掌為軸向左轉動左肩、左膝。隨著左臂和左肩前引,右腿抬起,繞左腿向投擲方向作弧形擺動,形成騰空前的單腿支撐。鏇轉階段(左腳離地、鏇轉、右腳著地)是投擲的過渡階段,目的是為最後用力獲得預先速度,創造最有利的姿勢。在右腿圍繞左腿向投擲方向加速擺動時,左腳迅速蹬離地面(主要蹬伸腳腕),與此同時,右腿內轉下壓,落地點在圓心附近。右腳落地後,身體成背對投擲方向的姿勢。這時軀幹處於最大限度的扭緊狀態,鐵餅遠遠留在後方,左臂自然屈於胸前,體重落在彎屈的右腿上,左腿微屈,靠近右腿,做好迅速落地的準備。最後用力階段(左腳著地、投餅)是擲鐵餅的最主要階段,鐵餅飛行的遠度主要取決於這個階段動作完成的質量。最後用力是在右腳落地後,左腳下落時開始的。用力的順序是,右腿繼續沿著逆時針方向積極轉動,左臂及時向前上方牽引;在此基礎上積極送髖、挺胸,揮臂擲餅。鐵餅離開食指後,按順時針方向鏇轉飛行。為了避免運動員身體出圈犯規,投擲者在鐵餅出手後,交換兩腿、順著慣性向左轉體,或抬起左腿以緩和向前的衝力,保持身體平衡。要想使鐵餅飛行得遠,就必須增加最後用力的幅度,縮短用力的時間,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空氣的上升力,還應控制好鐵餅出手的角度(30°~35°)

技術要領

正式比賽中鐵餅的重量男子為兩公斤,女子為一公斤。內圈直徑為2.50米,有效區角度為40度。

擲鐵餅的技術動作分為握法、預備姿勢和預擺、鏇轉、最後用力和維持身體平衡四個技術環節。

握法

五指自然分開,拇指和手掌平靠鐵餅,其餘四指的最末指節扣住鐵餅邊沿,鐵餅的重心在食指和中指之間,手腕微屈,鐵餅的上沿靠在前臂上,持餅臂自然下垂於體側。

預備姿勢和預擺

預備姿勢:

運動鐵餅運動鐵餅

背對投擲方向,兩腳左右開立約一肩半,站於圈內靠後沿處的投擲中線兩側。兩腳平行開立或左腳稍後,持餅臂自然下垂於體側,眼平視正前方。

預擺:

預擺是為了獲得預先速度,為鏇轉創造有利條件。目前常見的預擺有兩種。

左上右後擺餅法:開始時,持餅臂在體側前後自然擺動,當鐵餅擺到體後時,體重靠近右腿,接著以軀幹帶動持餅臂向左上方擺起,當鐵餅擺到左上方時,左手在下托餅,體重靠近左腿,上體稍左轉。回擺時,軀幹帶動持餅臂將鐵餅擺到身體右後方,身體向右扭緊,體重處於右腿上,上體稍前傾,左臂自然微屈於胸前,眼平視,頭隨上體的轉動而轉動。

身體前後擺餅法:開始時,持餅臂在體側前後自然擺動,當鐵餅擺向體前左方時,手掌逐漸向上翻轉,右肩稍前傾,體重靠近左腿。鐵餅回擺到體後時,手掌逐漸翻轉向下,體重由左向右移動,上體向右後方充分轉動,使身體扭轉拉緊。這種方法動作放鬆,幅度大。目前大多數優秀選手都採用這種預擺方式。

鏇轉

預擺結束後,彎屈的右腿蹬地,上體向左轉動,同時左膝外展,體重由右腳向邊屈邊轉的左腿移動。接著兩腿積極轉動,並以左腳前腳掌為軸向投擲方向轉

鐵餅鐵餅

動,身體向投擲方向傾斜,投擲臂在身後放鬆牽引鐵餅。當左膝、左肩和頭即將轉向投擲方向時,右膝自然彎曲,以大腿發力帶動整個腿繞左腿向投擲方向轉扣(右腳離地不能過高),這時左髖低於右髖,身體成左側單腿支撐鏇轉(圖1之9),接著以左腳蹬地的力量推動身體向投擲圈的中心移動,右腿、右髖繼續轉扣。當左腳蹬離地面,右腿帶動右髖快速內轉下壓,左腿屈膝迅速向右腿靠攏,左肩內扣,上體收腹稍前傾(圖1之10—12)。接著,左腳積極後擺,以腳掌的內側著地,落在投擲圈中線左側,圓圈前沿稍後的地方,身體處於最大限度的扭轉拉緊狀態,鐵餅遠遠留在右後方,左臂自然微屈於胸前(圖1之14),為最後用力做好準備。

最後用力和維持身體平衡

當左腳著地時,右腳繼續蹬轉,使右髖積極向投擲方向轉動和前送。接著,頭向投擲方向轉動,左臂微屈於胸前,胸部開始向前挺出,體重逐漸移向左腿。當體重移向左腿時,右腿繼續蹬伸用力,以爆發式的快速用力向前挺胸揮餅。與此同時,左腿迅速用力蹬伸,左肩制動,成左側支撐,使身體右側迅速向前轉動,將全身的力量集中在鐵餅上,當鐵餅揮至右肩同高並稍前時,用小指到食指依次用力撥餅出手,使鐵餅順時針方向轉動向前飛行。

鐵餅出手後,應及時交換兩腿,身體順慣性左轉,同時降低身體重心,維持身體平衡。

教學方法

教材概述

擲鐵餅是單手握持鐵餅站在投擲圈後緣,經鏇轉後充分發揮全身的力量,以最快的出手速度和最適宜的出手角度,將鐵餅從體側後方經體側向前擲出,並儘可能獲得遠度的投擲項目。
擲鐵餅是田徑運動中較為複雜的投擲項目之一。它是由握餅、預備姿勢和預擺、鏇轉、最後用力和維持身體平衡幾個技術環節所組成。其每一個技術環節的動作是否正確直接影響鐵餅成績的好壞。擲鐵餅的技術則從原地擲、上步擲、側向鏇轉擲發展到背向鏇轉擲。大幅度、快速度、低重心的換步式背向鏇轉擲鐵餅技術是當今最為流行的技術。
擲鐵餅是最古老的運動項目之一,在古希臘,擲鐵餅不僅是奧運會五項運動比賽項目之一,也是統治者對國民進行身體訓練的一種手段。擲鐵餅能發展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投擲能力和控制身體的能力,培養堅毅、頑強和勇於進取的優良品質。

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最後用力技術。
難點:是鏇轉與最後用力的銜接技術。

教學建議

1、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可把技術分解成若干階段,找出各階段的重點,並使關鍵技術與其前後的動作有機地連線起來。
2、按照形成技術的規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逐步掌握擲鐵餅的完整技術。
3、在練習時將器械(木棒、小球等)的練習與持鐵餅的練習結合起來,以加強對動作的體會和對器械的感覺。
4、在擲鐵餅的練習中,應使學生明確超越器械,用力順序,左側支撐,鞭打用力等動作的實際意義,預防學生追求運動成績而忽視技術動作。
5、在改進和提高技術階段,要有目的地進行分組練習,組織學生相互觀摩,以便更好地認識技術,加深對技術的理解。
6、在教學過程中,加強組織教學和紀律教育,做好預防傷害事故工作。

方法介紹

1、發展專項柔韌性和熟悉鐵餅性能
(1)各種轉肩練習,雙臂與肩軸的水平拉引練習。
(2)各種轉體練習,肩軸與髖軸的扭轉拉長練習。
(3)各種轉髖和擺腿練習。
(4)學習握餅、擺餅、滾餅、拋餅練習。
2、學習和掌握原地擲鐵餅的技術
(1)正面原地投擲鐵餅
(2)側向原地投擲鐵餅動作的右腿右髖轉蹬練習。
(3)側向原地徒手模仿練習。
(4)側向原地投沙袋、短棒或小石頭等練習。
(5)側向原地投擲鐵餅。
(6)後撤一步原地投擲鐵餅。
3、學習和掌握鏇轉投擲鐵餅的技術
(1)徒手或雙手扶低槓做右腿擺動練習。
(2)徒手鏇轉模仿練習。
(3)單手持輔助器械做鏇轉練習。
(4)鏇轉投輔助器械,如短棒、沙袋、小石頭等。
(5)鏇轉投擲鐵餅。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握持鐵餅時,持餅臂過於緊張,預擺動作急促,動作幅度小。
產生原因:心理上害怕鐵餅脫落造成動作緊張。
糾正方法:多做持餅在體側、體前、體後的擺動,使擺動的幅度逐漸加大;做滾餅及拋餅的練習,逐步加強器械感。
(2)投餅時只用手臂力量,不會或不善於利用兩腿及全身的力量
產生原因:對投擲動作的概念不清,控制自身動作的能力差;或預備姿勢不正確或身體重心向左腿移動過早,從而破壞了用力順序的正確結構。
糾正方法:徒手或持體操棒做模仿用力的練習。或以手拉肋木或木樁,做右腿轉蹬用力的練習。
(3)最後用力時,左側支撐不好,造成左肩後撇,上體左倒或左腿彎曲,使得不能在出餅時提高身體重心。
產生原因:對最後用力的轉動動作,用力半徑等概念不清;左腿支撐不好,從而削弱了右腿的轉蹬用力的效果。
糾正方法:從高姿勢鏇轉投擲逐漸向低姿勢鏇轉投擲過渡,有意識地加大兩腿用力向上的協調配合,鐵餅出手時應使雙腿蹬直。
(4)身體重心不在支撐平面內,不能較好地維持平衡。
產生原因:鏇轉後身體重心移動的方向與兩腳的落地點不一致,重心不在右腳的上方,身體重心沒有到達圓心上方或是身體重心在圓心上方而右腳的落地點不在圓心附近。
糾正方法:多做高姿勢慢速鏇轉,將持體操棒或其他器械的輔助練習與持餅的練習結合起來,動作做穩定後再逐步加快動作速度。
(5)鏇轉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超越器
產生原因:鏇轉動作緊張,下肢動作不夠積極特別是在右腿落地後,左腳不能及時地快速落地。
糾正方法:多做正面鏇轉持體操棒或鐵餅的高姿勢轉投擲練習,逐步過渡到低姿勢快速鏇轉練習。或將木槓置於肩上,做鏇轉的模仿練習,體會下肢對軀幹和上肢的超越,使之產生拉緊用力肌群的感覺。

基礎訓練

鐵餅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早已為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所重視。但是力量素質的提高往往與鐵餅專項成績的提高不成正比,只有一般力量素質有效地轉換為專項力量,並與專項技術相結合,才能促進專項成績的提高。本文在認真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目前鐵餅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所存在的這一薄弱環節,通過對鐵餅運動員的力量訓練的經驗總結,以期找出將一般力量轉化為專項力量以及與專項技術相結合的訓練方法。為鐵餅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提供參考,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 鐵餅運動員發展專項力量的重要性
從擲鐵餅動作可以看出,擲鐵餅是直臂鏇轉投擲項目,其能力的來源在於軀幹,下肢則起支撐固定作用,扭轉軀幹的大肌肉群產生的力量推動伸展著的雙臂與雙肩一起沿逆時針方向轉動。所以,在擲鐵餅的力量訓練中,提高扭轉軀幹的力量是擲鐵餅的基礎力量。力景訓練可分為一般力量訓練和專項力量訓練。一般力量訓練是基礎,主要目的是發展基礎力量。經過系統、有效的練習可以增強運動員軀幹與四肢的力量;專項力量訓練是指與專項動作有直接關係的、近似於專項技術動作的練習,主要目的是發展參與專項動作的肌肉的力量以及肌肉群協調用力的能力。關於鐵餅運動員的力量訓練,我們曾經盲目追求一般力量的提高,而忽視了專項力量訓練及與專項技術動作和速度節奏結合,結果是力量素質提高了,專項鐵餅成績卻很少提高,甚至下降。其原因在於,一般力量素質只有有效地轉換為專項力量,才能促進專項成績的提高。因此,在擲鐵餅專項教學和訓練實踐中,為了取得理想成績,人們極其重視培養擲鐵餅運動員的這種專項力量。
2 專項力量訓練的途徑與方法
2.1 鐵餅運動員專項力量訓練內容的排序
在擲鐵餅運動中,最大力量是基礎,快速力量是核心。力量訓練與運動量合理結合非常重要。快速力量是受最大力量、爆發力和起動力量制約的,只有3個力量素質都得到發展,快速力量才能提高。在擲鐵餅動作中,肌肉用力都是在特定時間內、特定方向以及特定用力程度上進行的。通過對我國優秀鐵餅運動員的專項力量訓練指標的測試資料以及運動員力量素質與運動成績的相關分析得出:專門投和彈跳力的練習對鐵餅運動成績的影響較大,而大力量素質對成績的影響最小,但它直接影響專門投和快速力量素質的發展。因此筆者認為,當前女子擲鐵餅專項力量訓練的內容排序首先為專門投;其次,是在發展大力量素質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以快速力量為核心的訓練排序。
2.2 “專門投”練習內容與方法
專門投擲練習在肌肉用力方向、時機、程度上,都應與投擲鐵餅的技術動作相類似。通常採用的練習方法包括:負重模仿、擲輕餅、擲重餅、原地擲標準餅等。採用負重模仿練習包括下列手段:原地揮片,著重發展腿、髖、軀幹和肩帶的多環節專門力量;仰臥揮片,發展腹部、軀幹和肩帶的專門力量,建立正確的用力順序;槓鈴掄擺,發展下肢、特別是軀幹的轉動力量;雙手拋擲鈴片,發展腿、髖和軀幹的專門力量,培養投擲用力意識;肩負槓鈴桿原地鏇轉一周,發展左、右腿的專門力量,提高進入鏇轉動作的身體平衡能力。
訓練中,使用不同重量鐵餅的比重,要根據各鐵餅運動員訓練水平、訓練時期和階段任務有所不同。應在全年訓練中不斷改變它們之間的比重;單獨使用輕鐵餅時,適宜的訓練時間為6~8周,1年可安排12次。可與跑、跳結合起來進行,實踐中很少與力量訓練結合;單獨使用標準鐵餅的訓練,適合安排在比賽的前期,主要任務是促進競技狀態的形成。根據人體機能發展的階段性規律。在一次訓練課中安排3組投擲,負荷安排為:輕投(5~8次)——全力投(8~10次)——放鬆投(4~7次),即進入工作狀態——最佳競技狀態——體會動作節奏及對鐵餅的感覺。在訓練中,不同重量鐵餅混合作用時的投擲順序應引起重視,專家們認為:先輕後重的原則優於其它安排。“專門投”是專項力量中首先要注意的問題,在“專門投”練習時應多注意器械重量的轉換,把重器械的力量轉化到擲鐵餅中去。
2.3 專項力量訓練內容與方法
專項力量是專項的基礎,是為專項服務的。而專項力量與專項能力是直接為專項技術服務的。所以,找準專項力量訓練手段與訓練方法是鐵餅運動員力量訓練中的關鍵。擲鐵餅的專項力量訓練又根據不同的訓練水平和層次分為專項基礎力量、專項技能力量和專項投擲力量:專項基礎力量主要是指完成專項技術動作需要的最大力量和最大功率,主要的訓練手段如抓舉、挺舉、高抓、高翻、快挺、臥推、半蹲、深蹲、蹲跳、跳深、蛙跳、立定跳遠、立定三級跳遠、多級跨跳等;專項技能力量主要是指完成技術動作需要的最大功率和爆發力量,主要的訓練手段(器械不出手)如轉體、仰臥擴胸、槓鈴輪擺、連續轉髖、仰臥單臂揮片、連續揮片、原地鞭打、肩負槓鈴片鏇轉等、徒手連續鏇轉等;專項投擲力量主要是指完成專項技術動作需要的爆發力量和速度力量,主要的訓練手段(器械出手)如投壺鈴、後拋鉛球、前拋鉛球、高拋實心球、鏇轉推實心球、側拋鈴片、投重器械、輕投器械、對網投膠球等。優秀鐵餅運動員在訓練方法和手段的採用上,依訓練內容和性質的不同,呈現出合理分化與有機綜合相統一的特點,鐵餅運動項目的專項力量訓練手段和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練員可根據專項需要選擇行之有效的適合運動員個體的訓練方法與手段,以此來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水平。最後我們提出注意的是:教練員和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一般力量訓練與專項力量訓練相結合,專項力量訓練與專項技術訓練相結合,訓練手段的合理搭配直接關係著專項成績的提高。
3 鐵餅運動員進行專項力量訓練的注意事項
3.1 符合專項技術的動作要求
擲鐵餅技術具有起轉平穩、動作舒展大方、身體重心起伏小、騰空時間短、各技術環節動作轉換合理、銜接緊密、完整技術加速節奏好、最後用力幅度大、出手速度快等特點。因此,這就要求專項力量訓練中,在專項時間、空間上進行強化,即以投擲專項技術的動作用力路線、方向、幅度、強度、神經一肌肉控制程度、動作節奏、速度、身體環節和肌群用力順序要求進行訓練。
3.2 促進專項技術的掌握
根據運動員不同的技術表現,安排專項力量訓練手段,促進專項技術的掌握。運動員技術穩定時,可安排各種以不同節奏投擲多種重量器械的專門練習,以便發展技術控制能力;在運動員技術紊亂時,儘量安排各種完整技術專門練習,投擲固定重量器械,以便穩定技術。
3.3 注意運動員的身體狀況
根據運動員具體身體狀況安排專項力量訓練內容。運動員身體狀況良好時,可安排增加阻力的各種專項力量練習,來發展專門能力;運動員身體狀況欠佳時,則需儘量安排無附加阻力的接近完整技術動作要求的專項力量練習,來保持專項能力水平。
3.4 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一般來說,鐵餅運動員的運動損傷包括勞損性和創傷性兩大類。因此,除積極制定和採取各種嚴密的安全措施外,還應重視準備活動、提高身體素質、最佳化運動技術、加強醫務監督等。
4 小結
專項力量練習手段只有接近或符合專項比賽動作要求時,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效果。鐵餅運動員專項素質由專項投擲能力、最大力量和下肢爆發力3個遞進的層次構成。其中專項投擲能力對專項成績的影響最大,其次為最大力量和下肢爆發力。鐵餅運動員專項投擲速度最大的影響素質是下肢爆發力,其次是軀幹力量。訓練中,應加大專項投擲速度的訓練比重,注重發展下肢爆發力,適度進行軀幹力量訓練,有限度地安排下肢最大力量練習。

國際賽事

奧運會鐵餅項目、世界盃田徑賽鐵餅項目、世界田徑錦標賽鐵餅項目、國際投擲賽鐵餅項目。世界鐵餅運動由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IAAF)負責管理。國際田聯1912年成立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現有會員國210個,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聯合會的宗旨是:開展世界田徑運動;在所有會員之間建立友好關係;採取必要措施反對種族、政治和宗教信仰歧視,為不同種族、不同政治態度和不同宗教信仰的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消除障礙;制定國際比賽的章程和規則,保證會員之間的比賽按田聯制定的章程和規則進行;與新的國家田協聯繫,解決在田徑運動中出現的有爭議的問題;與奧運會組委會合作舉辦田徑比賽;制定世界紀錄登記規章。中國於1928年加入該組織,後由於政治原因於1958年退出,1978年國際田聯恢復了中國在該組織的合法地位。

中國的發展

現代鐵餅運動於二十世紀初傳入中國;1914年,男子鐵餅首先成為全國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1933年,女子鐵餅也被列入。新中國成立後,鐵餅運動,尤其是女子擲鐵餅運動有了很大發展,中國選手在國際大賽上屢創佳績。近年來,中國的鐵餅運動水平略有滑坡,與歐美等強國還有一定的差距。

奧運會傳奇

鐵餅比賽是奧運會最古老的項目和優勢,也是古代奧運會的標誌性運動。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奧運會上,來自美國的田徑運動員羅伯特加勒特,獲得擲鐵餅和投鉛球兩項冠軍。他是現代奧運會第一個鐵餅冠軍的獲得者。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然而,還有更奇怪的事情,加勒特在參加奧運會之前根本不知道鐵餅是個什麼樣的。然而這個從來沒有見過鐵餅的人竟然獲得了擲鐵餅冠軍,的確讓人不可思議。

加勒特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和田徑隊隊長,在第1屆奧運會之前,他只見過古希臘雕塑家米隆所作的《擲鐵餅者》雕塑的照片。當他得知第1屆奧運會將在雅典舉行,並且設有鐵餅比賽項目時,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曾四處打聽哪裡有鐵餅和如何擲鐵餅的方法,結果這一切都是徒勞。他只得請人按《擲鐵餅者》雕塑里鐵餅的模樣仿造了一個鐵餅,並模擬塑像的姿勢進行訓練。可是當發現仿造的鐵餅非常笨重且難以投擲時,他放棄了參加鐵餅比賽的念頭。第1屆奧運會開始以後,加勒特作為美國代表團的一員,準備參加鉛球項目的比賽。鉛球比賽的前一天是擲鐵餅比賽,這天一名希臘選手帕拉斯瓦普羅斯把鐵餅擲到了29米的地方,全場觀眾慶賀勝券在握。可是,在場觀戰的羅伯特?加勒特也躍躍欲試,當場報名參戰,因規則允許,這位從未見過標準鐵餅是什麼樣的美國人上場了他模仿希臘人的投擲動作,投了2次,找到了感覺。第3次試投時,他右臂後伸,然後用力一揮,鐵餅飛到了29.15米以外,比希臘選手的最佳成績遠了15厘米,硬是從希臘人手中搶走了冠軍,場上觀眾、裁判對他的驚人表現目瞪口呆。而觀眾卻為這位初學乍練的美國選手歡呼鼓掌。之後,加勒特還在鉛球比賽中奪得冠軍,並在跳遠和跳高項目上獲得亞軍,成為首屆奧運會獲獎牌最多的田徑選手。

後來,加勒特在1900年的第2屆奧運會上獲得了投鉛球和立定三級跳遠的銅牌。然而最讓人們難忘的仍是他在首屆奧運會鐵餅比賽中的最後一擲。

成績與進展

在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R.加勒特模彷希臘人的動作,出人意料地投擲到29.15米,獲得冠軍。在第2屆奧運會上,出現了“希臘式”和“自由式”兩種投法。在1908年第4屆奧運會上,規定要分別採用兩種投法進行比賽。美國的M.謝里登兩種投法都獲冠軍,“希臘式”的成績是37.99米,“自由式”的成績是40.89米,顯示了“自由式”的優越性,從此“希臘式”被淘汰。義大利的A.康索利尼在1948年第14屆奧運會上採用背向鏇轉投擲新技術,以52.78米榮登榜首;同年,他又把世界紀錄提高到55.33米。1956~1968年,美國的A.奧特在連續4屆奧運會上蟬聯冠軍,被人們譽為“鐵餅之神”。

女子鐵餅在1928年第9屆奧運會才列入比賽項目。1936年,德國的G.摩爾邁爾創造第一個正式世界紀錄,成績是48.31米。蘇聯三創世界紀錄的H.敦巴澤1948年以53.25米的成績第一個越過50米,1952年又創造了57.04米的世界紀錄。她採用的背向鏇轉新技術帶有波浪式的特點。羅馬尼亞的L.瑪諾柳在第19屆奧運會上以58.28米奪得金牌,當時她已36歲又176天,為年紀最大的奧運女冠軍,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

技術等級

 等級
標準
項目
國際級
運動健將
運動健將 一級
運動員
二級
運動員
三級
運動員

鐵餅(2千克)

男子

63.00
55.00
49.60
38.00
29.00
鐵餅(1千克)
女子
62.00
56.50
51.00
39.00
31.00

觀看禮儀

任何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都承載著其特定的文化,田徑也不例外。田徑愛好者應將觀看比賽當作是感受運動之美,感受生命魅力的行為。
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將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奧運賽場則是集中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視窗。
田徑是奧運會中最大的項目,在觀看田徑比賽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觀摩比賽應提前入座,這樣,既尊重運動員,也不影響他人觀看比賽。
(2)頒獎升旗奏歌時,應肅靜起立,不要談笑或做其他事情,以示尊重。
(3)運動員出場時,觀眾應該給予鼓勵和掌聲,不只給予本國的和自己喜歡的運動員,還應包括其他的運動員。
(4)當運動員開始跳躍、投擲項目助跑時,觀眾可以根據運動員的助跑節奏鼓掌,注意不要在看台上隨意走動。
(5)在高度項目比賽中,即使運動員水平再高,最終都要以自己所不能逾越的高度而告終。所以當運動員成功越過某一高度時,我們應該向運動員表示祝賀。但是,當運動員最終未能越過更高高度的橫桿而結束比賽時,觀眾也應該向運動員報以熱烈的掌聲。
(6)在進行短距離徑賽項目時,當運動員站在起跑線後,宣告員開始介紹每位運動員時,觀眾應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以表示對運動員的喜愛和支持。當裁判員發出“各就位”口令後,即運動員俯身準備起跑時,賽場應保持絕對的安靜,觀眾不要鼓掌吶喊,而應該在心裡默默地為運動員加油,以免使場上運動員由於場外因素而分神。當發令槍響後,觀眾就可以完全釋放出自己的活力和激情為自己的偶像吶喊助威了。
(7)在一些長距離項目中,如馬拉松,當遠遠落後的運動員堅持到終點時,觀眾應該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這些運動員,為其重在參與的精神鼓掌。
(8)比賽結束時,獲勝運動員為答謝觀眾一般還會繞場一周,大家一定要用掌聲和歡呼聲為其精彩表現表示欣賞和鼓勵。
(9)把賽場當作自己的家去愛護。賽場內禁止吸菸,手機要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奧運會運動項目匯總(一)

奧運會田徑比賽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