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球

馬球

馬球,騎在馬背上用長柄球槌拍擊木球的運動。這項古老的運動起源於2000年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以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西方人相信馬球運動即起源於此。中國也是馬球的起源地之一,古代的史籍上叫擊鞠、擊球或打球。

簡介

馬球比賽馬球比賽

馬球一直被視為帝王的運動。這項運動集速度、策略、技術、思考和團隊合作精神為一體,是鍛鍊“領導智慧型”的最佳方法,成為歐洲歷代的皇室、貴族成員都必須從小練習的體育項目。時至今日,馬球運動依然是皇室貴族、各國領袖的摯愛。馬球會分布在全球六十個多個國家,是富豪名流雲集的地方。醉心馬球的名人包括英國皇儲查爾斯及他的二位皇子、蘇丹皇子拉集達、澳大利亞傳媒巨頭凱瑞·柏克及電影明星湯米·李·瓊斯等等。

目前全球共有80多個國家開展馬球運動,其中以阿根廷、英國、美國、巴西、智利為佼佼者,每年都有許多馬球賽事舉辦,世界很多知名品牌積極贊助並投資馬球比賽,也組織專業選手參賽。而英國作為下屆奧運會的主辦國,正在努力使馬球運動重返奧運會。目前世界馬球運動聯合會是這項運動的世界性組織。

歷史

馬球的歷史久遠悠長。關於馬球的起源有三大學說:波斯、西藏黃河流域,至今沒有定論。而三種起源學說中,中國就占了兩種,可見馬球和中國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在中國古代,馬球史稱“擊鞠”,盛行於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沒,主要流行於軍隊和宮廷貴族中。各種文獻和文物都記載了中國馬球的興盛。球狀小如拳,以草原、曠野為場地。遊戲者乘馬分兩隊,手持球伏,共擊一球,以打入對方球門為勝。

現代馬球運動在19世紀50年代英國人從印度帶到歐洲,重新制定規則並加以完善,很快就從歐洲的宮廷傳播到全世界。1900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奧運會上,馬球比賽成為正式比賽項目,截止到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馬球比賽一共舉辦過5次,當時馬球運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迎來了馬球的黃金時期,但後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經濟一蹶不振,也影響了馬球的後續發展,使之退出了奧運會,但很多馬球愛好者仍在積極運動使之重返奧運會。

基本規則

基本要求

馬球馬球

打馬球沒有年齡的限制,但需要一定的騎術技巧,一般人從不懂騎馬到上場打馬球,需要三至六年的培訓。馬球的境界很廣,以國際等級區分,從-4至10,共分15個等級。

處罰

比賽中,裁判主要依靠運球路線和球員進攻權來進行處罰。運球路線是指球被擊後的運行軌跡。進攻權是指擊球後的球員有策馬接著在運球路線上追逐再次擊球的權利。誰最後擊球,誰就擁有進攻權。比賽規定對方球員不可在進攻球員前橫穿運球路線以干預進攻或者將他撞離運球路線。但是,在進攻球員沒有被阻擋的前提下,並排側面阻擋或使用球桿干擾是允許的;角度小於45度的衝撞也並不算犯規。衝撞接觸點僅僅限於馬的臀部和肩部,球員間的故意碰撞則視為違例。球員不可用球桿有意觸擊另一球員以及他的坐騎。比賽中規定右手持球桿。每匹馬球馬最多可在一場比賽中參加兩局。

球隊分配

馬球比賽兩隊對抗,每隊4人,1號和2號為前鋒,3號、4號為後衛。一般來說,1號相當於足球比賽中的前鋒,是主要的射門手;2號球員也是前鋒,經常埋伏在對方的禁區,伺機而動,更像一個影子殺手,要求擊球準確,主要負責組織進攻,傳球給一號得分,也可以自己射門得分;3號球員一般比較強壯,在阻礙對方傳球的同時還要回球給隊友,所以必須攻防兼備,是場上的靈魂人物;4號球員是場上的組織後衛,主要通過用球桿干擾對方球員射門得分。對於經驗豐富的球員來件,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戰術與策略。當然,在具體比賽中,每個隊員的角色必要時要進行替換,以保證準確把握戰機,射門得分。

球員進攻

比賽以中線爭球開始,運動員用球槌擊球,每個人在場上不受位置限制。在爭球過程中,對方隊員必須與領先搶球隊員的跑動方向保持一致。如形成角度或迎面而來則判犯規。由於馬球運動對抗性強,故規則細而嚴格。裁判員可根據情況判罰點球。比賽過半或每攻進一球(點球除外)後,雙方即刻交換場地,以確保雙方球隊在場地、光線和風向上都享有同等條件。球進入兩球門柱之間即得一分。

一場比賽為8小節,每節7分鐘。節間休息3分鐘,半場間休息5分鐘。馬球場地長275米,寬140米,相當於7-8個足球場的面積。兩端線有白線和旗子做標誌,各設一球門。門柱高3米,用布包裹,以確保全全。兩柱間距為7.3米。半場各有罰球線3條,依次為從球門底線到30碼、40碼、60碼處,犯規地點離哪條線近,就在哪條線進行罰球。

裝備

馬球運動員的裝備齊全。頭戴馬球帽,前有護面,防止打馬球時擊中頭部;腿著皮製護膝,防止馬在奔跑中的橫向碰撞傷害膝蓋;腳蹬棕色皮靴,身穿白色馬褲和本隊顏色的上衣。

馬種

馬球馬馬球馬
在世界上現存300多個馬種中,按馬的性格氣質來分,可分為熱血馬冷血馬溫血馬。熱血馬個個都像熱血青年,通常都用作速度賽馬;冷血馬體型龐大,通常都為工作用馬;溫血馬是熱血馬和冷血馬雜交而成,體型和性格在兩者之間,馬球運動使用的正是溫血馬。

馬球馬的身材和年齡不限,但需具備良好的速度、耐力和靈活性,特別是脾氣溫順,否則易在激烈對抗中受驚、失控而引發事故。比賽前馬球馬要做嚴格的保護措施:為馬腿纏上馬腿繃帶,那是比賽中最容易被擊中的地方;飛散的馬尾可能影響揮桿,要把馬尾如同編麻花辮那樣辮起,一折為二,並擰起紮緊;球場上馬球馬的裝扮不僅僅是為了漂亮,更重要的是為了保護激烈對抗下馬匹和騎手的安全。

馬球馬的訓練要求也很嚴格,幾匹馬要能並排前行及奔跑訓練,不能互相踢打,橫排馬貼在一起走,能急跑急停,才能適應賽場上的要求。調教成熟的馬球馬,甚至從後面接近也不會後踢,也能在球手擊球時靈活讓出擊球位置。

精彩激烈的馬球比賽能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一名優秀的馬球手需要具備高超的技藝。在單手控馬,縱馬馳騁、迴旋自如中,做到人馬合一;巧妙控球、帶球過人的個人技巧,隊員之間的戰術配合、高度的技藝性、激烈的對抗性和超強的速度感都是比賽的看點。馬球比賽也同樣可以使用快攻戰術、陣地進攻、防守反擊等足球中常用的戰術,不同的是馬球比賽中沒有足球中的越位,所以只要防守穩固就可以利用防守反擊偷襲成功。

在中國古代

馬球中國古代馬球
球類活動,是中國最古老的體育運動之一。公元3世紀,曹植在他的《名都篇》里有兩句詩:“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這個“擊鞠”實際上就是對古代馬球的一種描寫,說明在漢末時,馬球就已存在,而且當時人們的“擊鞠”水平已達到了“巧捷惟萬端”的熟練程度。文獻記載,馬球最初作為軍中練武之用,之後逐漸發展到民間,並普及到閨閣之中。

到了唐代,馬球運動成了上自“天子”,下至“庶黎”,人人愛好的一項體育活動,而且還出現了專門的馬球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唐長安大明宮曾經發現了一塊奠基石,上面就記載著關於馬球場建立的情況:“含光殿及球場等大唐太和辛亥歲乙未月建”。

五代時期,馬球繼續流行。當時在皇宮中打球,是宮女們的主要娛樂活動。前蜀皇帝王建將成都官府內的舊球場改建成皇家大球場。後主王衍為了便於打馬球,專門在宮苑內養了數百匹好馬,對其中幾匹還特別取了諸如“錦地龍”、“掠地雲”、“雪面娘”、“天花落”等好聽的名字。王衍還將大臣、宮女組成男、女馬球隊,除分別比賽,還要進行男女混合馬球賽。

北宋時宮廷女子馬球這一運動項目更是延續不斷。宋徽宗趙佶在位期間,隨著這位“百藝之王”的愛好和倡導,女子馬球有了驚人的進展。北宋宮廷女子馬球隊無論在乘騎上、服飾上都非常豪華,這時的球場也已鋪上了草坪,成了綠茵場地。因此,要談到草地球場,中國恐怕要站在世界各國的前列。

爭搶非遺

2013年2日至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在亞塞拜然巴庫舉行。亞塞拜然在這次會議上申請馬球為本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但遭到伊朗代表團的強烈反對,最終亞塞拜然申遺成功的僅是該國的馬球比賽場地。

伊朗副總統兼文化遺產、旅遊、手工業組織主席納賈菲4日在德黑蘭說,伊朗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達成書面協定,“馬球”將以伊朗的名義註冊。他說,伊朗目前正在積極準備申報材料,相信“伊朗馬球”入選世界非遺名錄沒有問題。伊朗奧委會主席阿里阿巴迪日前也致信國際奧委會和國際馬球聯合會,稱馬球是起源於伊朗的體育項目,其它國家不應該提出申請。

伊朗輿論普遍認為,馬球被亞塞拜然搶先申遺,表明伊朗在保護本國文化遺產方面意識落後。也有伊朗專家指出,目前以某國名義申遺的做法並不科學,馬球運動並非一國獨有,伊朗應該聯合其它國家一起申請馬球為多國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像此前申遺成功的“諾魯孜節”一樣。

中國古代的娛樂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