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言第十二

[1]被:及,達到。 [10]神明:謂無所不知,如神之明。 [15]為善:做好事。

作品原文

安徐正靜,其被[1]節無不肉[2]。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3],以待傾[4]損。有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5],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湊並進,則明不可塞[6]。有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7]。”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8]。高山仰之可極[9],深淵度之可測。神明[10]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歟!有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11]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暗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12]乾君?有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13]。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有主問。
心為九竅[14]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15]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16]。因之循理,固能久長。有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17]。家於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18]?開閉不善,不見原也。有主周。
一曰長目[19],二曰飛耳[20],三曰樹明[21]。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暗變更。有主恭。
循名而為[22],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23]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24],德生於和[25],和生於當。有主名。

作品注釋

[1]被:及,達到。
[2]肉:肥滿。
[3]虛心平意:內心謙虛,意志平和。
[4]傾:倒塌、覆滅。
[5]以天下之目視者:以天下人的眼光去看。
[6]塞:堵塞、蒙蔽。
[7]勿堅而拒之:不要堅持己見而拒絕對方。
[8]拒之則閉塞:拒絕採納臣民的進言,那民心必然離叛,使君主和臣民之間的通路閉塞。
[9]可極:可看到頂點。
[10]神明:謂無所不知,如神之明。
[11]驗:和證據互相對照,以便明了真相。
[12]奸者:邪惡、狡詐的人。
[13]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指應知天時、地利、人事。
[14]九竅:就是口、兩耳、兩眼、兩鼻孔、二便孔等,但是通常都除掉二便孔而稱為“七竅”。竅:小孔、洞。
[15]為善:做好事。
[16]聖人用之,故能賞之:用之,任用他們。賞之,疑為“掌之”。
[17]亂:叛亂。
[18]開:原意為開門,這裡指開放而引起的變化。
[19]長目:眼睛看很遠。
[20]飛耳:耳朵聽很遠。
[21]樹明:明察事物。
[22]循名而為:採取符合名分的行動。
[23]當:適合、恰當。
[24]德:道德。
[25]和:和諧、協調。

作品譯文

如果一個人能安、徐、正、靜的話,那么他的修養自然能達到應有的境界,這是毫無問題的。如果善於合作而不能安靜,就要心平氣和地等待變化,以恢復安靜。
眼睛要明亮,耳朵要敏銳,心智要敏捷。為人君的,假如用天下的眼睛來看,那就沒有什麼看不見的;假如用天下的耳朵來聽,那就沒有什麼聽不見的;假如用天下的思想來思考,那就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如果天下人心聚於一處,就像車輪一樣並排前進,那么君主的眼睛就不會被蒙蔽;可見君主要明察天下了解百姓疾苦才行。
接受聽言的方法:“不要堅持己見而拒絕對方。”採納進言,民眾就會守衛君主,拒絕進言,就會阻礙君主視聽。仰望高山可以看到山頂,測量深淵可以測到淵底;然而神明的心境是正靜的,那是絕對沒辦法測出高深的,可見君主必須廣泛採納廣大民眾的意見。
使用獎賞的原則貴在守信,使用懲罰貴在公正。獎賞貴在守信,一定要用耳聞目睹的事實來驗證。那些不能聽到或見到的,也是在潛移默化中不知不覺發生影響。至誠在於天下暢通,要讓百姓知曉,猶如有神明君主保佑一樣。又何懼奸邪之徒冒犯君主呢?因此君主一定要信賞必罰。以上主賞。
一叫作天時,二叫作地利,三叫作人和。四方上下、左右前後方位的關係也應知曉,還應知熒惑星運行到了何處。可見君主的發問必須針對天時、地利、人和。
心是九竅的統治者,君主是五官的首長。做好事的臣民,君主就會給他們賞賜;做壞事的臣民,君主就會給他們懲罰。君主根據臣民來朝見的思想,斟酌實際情形而給予賞賜,如此就不會勞民傷財。依據遵循事理,所以能夠長久。以上主因。
為人君的必須要知道世間的一切道理,如果君主不通人情道理,那么群臣就會發生騷亂。人間沒有一點聲音是不正常的,對內對外都沒有交流,又怎能知道天下大事的演變呢?開放或封閉使用不當,就無法發現善政的根源,可見為人君者必須普遍通曉事理。以上主周。
一個叫“千里眼”,一個叫“順風耳”,一個叫“樹明”。在一千里之外的地方,也就是在隱隱約約、渺渺茫茫之中,這就叫作“洞”。天下的奸邪,在黑暗中也不變更,可見君主所用來觀察天下的就是千里眼、順風耳和萬靈心。
遵循名分去做,實際就安全而完好。名和實互相依託,反過來又合於情理。所以說:名分誕生於實在,實在誕生於真理。真理誕生於名實相符的道德之中,而道德誕生於和平之中,和平誕生於適當。可見君主必須採取恰如其分的手段。

作品賞析

鬼谷子先生認為:“養志是由於欲望不能都得以實現,需要養志以通達。要求為人君者必須做到:安徐正靜的境界;高瞻遠矚,耳聰目明;善於聽取各種言辭;賞罰必正;善於統領百官,遵循為政之理;思維周密,洞察隱微。所謂柔順處事,指順應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以行動。”
老子說:“知道規律,叫做明”,“知道規律,所以能包容萬物。能包容萬物,所以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所以天下歸服。天下歸服,於是順應了自然。順應了自然這才是處世之道。掌握了處世之道,就能長治久安,終身不遭危險”。

作品簡介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傳。《鬼谷子》的版本,常見者有道藏本及嘉慶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電子文本為道藏本,取自蕭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譯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作者簡介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