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負泥甲

稻負泥甲

稻負泥甲(Oulema oryzae)以水稻為主的食葉害蟲。又名稻負泥蟲,主要分布在東北及中南部稻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學名:Oulemaoryzae(Kuwayama)屬鞘翅目,負泥甲科

成蟲圖成蟲圖

俗稱:背屎蟲、豬屎蟲。

主要分布:東北及中南部稻區。
寄主:水稻、茭白、粟(穀子)、小麥、玉米、李氏禾、蘆葦、鹼草等。
為害特點:成、幼蟲食害葉肉,殘留葉脈或一層透明表皮,受害葉上出現白色條斑或全葉發白枯焦,嚴重時整株枯死。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7~4.6mm,頭、觸角、小盾片黑色,前胸背板、足大部分黃褐色至紅褐色。鞘翅青藍色,具金屬光澤,體腹面黑色,頭具刻點,觸角長達身體之半,前胸背板長大於寬。小盾片倒梯形,鞘翅上生有縱行刻點10條,兩側近平行。卵長橢圓形,初產時淺黃色,後變暗綠至灰褐色。幼蟲共4齡,頭小,黑褐色,腹背隆起很明顯。蛹外包有白色棉絮狀繭。

卵圖卵圖
蛹圖蛹圖
幼蟲幼蟲

生活習性

年生一代,以成蟲在田埂、渠邊、塘附近背風向陽處越冬。翌春,越冬成蟲先在禾本科雜草上為害,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水稻等秧苗露出水面時,即遷移至水稻上為害,把卵產在葉面近葉尖處,少數產在葉背和葉鞘上,卵聚產,一般2一13粒排成2行;初孵幼蟲多在心葉內為害,後擴展到葉片上,幼蟲怕光,喜歡在早晨有露水時為害,晴天中午藏在葉背或心葉上,末齡幼蟲把屎堆脫去,分泌出白色孢沫凝成繭後化蛹在繭內。5月下旬一6月上旬進入幼蟲化蛹盛期,以成蟲於8月上旬後越冬。雌成蟲壽命309—328天,雄蟲245—277天。成蟲交尾適溫16—22℃,相對濕度80%,雌性能重複交尾,雄性則不能。第1次交尾時間9—16時,第2次18—23時,日均溫高於15℃開始產卵。

發生規律

稻負泥甲稻負泥甲

每年發生1-2代。在江蘇儀征、浙江嘉興、貴州、四川等地,每年發生1代。江西南昌等地區每年發生2代。一年發生l代區均以成蟲越冬;一年發生2代區除多以成蟲越冬外,尚有若蟲越冬。越冬場所多在背風向陽的山坡、田埂雜草的根際、土縫、石下、落葉間、樹皮下、禾蔸叢等處。一年發生1代區越冬代成蟲於5~7月先後遷入稻田,7月中下旬為產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進入盛孵期,9月上旬進入羽化盛期,羽化後10天左右開始尋找越冬場所越冬。一年發生2代區,越冬代成蟲於5月中下旬遷入稻田,6月上旬至7月中旬進入產卵期,一代若蟲於6月中旬至7月中旬末孵出,7月中旬至8月中旬羽化,8月初至9月中旬產卵;二代若蟲於8月上旬至9月中旬末孵出,8月末至9月下旬羽化,10月中下旬開始越冬。上年暖冬且當年夏季乾旱少雨的年份,稻負泥甲的越冬死亡率低、發生量大,其為害也較重。播種早、插秧早、生長旺盛、沿堤埂、沿山丘及抽穗早的稻田發生量較大,受害也較重。田畔雜草叢生的稻田,發生量一般較重。

防治方法

(一)稻象甲春耕進撈去水面雜物深埋,可以殺滅上浮蟲體。成蟲盛發期,在田間放置噴了糖酒醋液的毒稻草把,可誘殺大量成蟲。稻葉初蟲孔時,每畝用40%水胺硫磷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克,對水50升噴霧,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發生嚴重的地方,每畝用甲六粉2千克加細砂或細土20千克撒施,能殺死根部幼蟲。結合薅秧進行效果更佳。也可栽秧前耙田時施放,但施藥後保持淺水,不宜放水。每畝撒施3%的呋喃丹顆粒劑2千克亦有效。此外,每畝撒施50千克茶枯餅料也有防治效果。
(二)稻根葉甲改造低洼積水田是根治稻食根葉甲的有效途徑,消滅眼子菜是減低漚水田蟲口密度的得要措施。對於密度高的田埠,每畝用甲六粉2千克或50%胺磷乳油200毫升,拌細砂或細土撒施,栽秧犁耙前施用效果較好。撒施生石灰或茶枯餅粉,或用麻柳葉埋青也有一定效果。及時烤田、施肥,可減輕為害。
(三)稻負泥甲用敵百蟲、殺螟硫磷和甲基對硫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四)稻鐵甲剷除溝邊、田邊雜草可以減少越冬蟲源。蟲口密度較大的秧苗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浸秧,或在返青後,1代幼蟲盛孵期噴施殺螟硫磷或敵百蟲。
(五)稻水象甲朝鮮曾用10多種化學農藥做防治試驗,效果一般,其中以久效磷、馬拉硫磷效果較好(50~70%)。

中國有害生物

中國有害生物種類很多,包含:中國外來入侵昆蟲,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資料庫,中國水田雜草資料庫,中國果菜類蔬菜害蟲資料庫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