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花葉病毒病

扁豆花葉病毒病

[1] mosaic virus稱扁豆黃花葉病毒,也是該病病原。

為害症狀

扁豆花葉病毒病扁豆花葉病毒病
扁豆花葉病毒病主要發生在花前或花後,表現為系統花葉及斑駁,葉片生長基本正常、葉上出現輕微淡黃綠相間的斑駁,葉片變小或明脈,有的心葉不舒展或節間縮短;扭曲畸形,有的表現為系統環斑。病株矮小。

病原形態特徵

SMV病毒粒體長764納米,扁豆葉組織超薄切片中可見風。輪狀及束狀內含體,三種免疫學測試可與大豆花葉病呈陽性反應,體外失毒溫度60~65℃,稀釋限點100~1000倍,保毒期2~4天,摩擦接種可系統侵染大豆、蠶豆,在莧色藜上產生褪綠斑,在菜豆上產生枯斑,CMV參見瓠瓜病毒病。此外,有報導:DolichosLablabyellowmosaicvirus稱扁豆黃花葉病毒,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大豆花葉病毒可由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方式傳播,黃瓜花葉病毒主要靠農事操作接觸摩擦傳毒。田間管理條件差、蚜量大、氣候乾旱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用白花面豆(峨眉豆)、紅花面豆(紅邊峨眉豆)等抗病性強的品種。

2、建立無病留種田,及時拔除病株,選用確實無病、無褐斑豆粒做種。上述3種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種傳力,其中SMV可達30%。

3、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及早防治蚜蟲,防止病毒蔓延。

5、必要時可在發病初期開始噴灑5%菌毒清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20%病毒寧水溶劑500倍液、83增抗劑100倍液、抗毒劑1號水劑300倍液、20%毒剋星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視病情防治1次或2次。採收前3天停止施藥。

中國有害生物

中國有害生物種類很多,包含:中國外來入侵昆蟲,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資料庫,中國水田雜草資料庫,中國果菜類蔬菜害蟲資料庫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