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花葉病毒

楊樹花葉病毒

楊樹花葉病毒是一種外來病毒,原產地為加拿大,可引發楊樹花葉病毒病,該種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

基本信息

寄主植物

病毒粒子病毒粒子

楊樹花葉病毒的自然寄主為楊樹,包括黑楊派和青楊派的美洲黑楊、黑楊、萊比錫楊、健楊、I-214楊、I-262楊、沙蘭楊、毛果楊等。另外,楊樹花葉病毒自然宿主廣泛,人工接種可侵染20種雙子葉植物。

常用的診斷寄主包括菸草、三生煙、麥格隆熄豐煙、心葉煙、三月花葵、曼陀羅、辣椒、莧色藜、黃瓜、碧冬茄、豇豆等植物,豇豆也可用作病毒測定寄主。

病毒特徵

感染楊樹花葉病毒的樹葉感染楊樹花葉病毒的樹葉
該病毒有耐高溫的特性,致死溫度在75-80℃,稀釋終點10—4 ,體外存活時間不超過7天(以病毒粗提液在室溫下保存)。在楊樹體內為系統感染,楊樹的所有組織如形成層、韌皮部和木質部等均受侵染,發病後難以防治。

傳播途徑

感染楊樹花葉病毒後的樹葉感染楊樹花葉病毒後的樹葉

該病毒在自然界可通過種條和根部自然接觸傳播。在沒有有效檢疫手段的條件下,人為調運種條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帶病毒的樹與健樹的根部接觸傳染病毒雖然已被實驗所證實,但這種方式在病害流行中的作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該病毒公認插條帶毒傳播,插條浸出液同樣傳病。嫁接、根接和修枝,都能擴散病害。截至2010年,尚不明確昆蟲能否傳病。已知下列蚜蟲不傳毒:桃蚜豆衛矛蚜、扁豆蚜、馬鈴薯長管蚜楊紋翅大蚜

危害性

楊樹花葉病毒可引發楊樹花葉病毒病 ,楊樹花葉病毒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主要危害幼苗、幼樹,致使幼苗高生長、徑生長受阻,幼樹生長量至少降低30%。嚴重發病的植株木材結構異常,密度和強度降低,使用價值降低。一旦發病很難防治。

該病最早於1935年在保加利亞的香脂美楊Populusbalsamifera上發生,到20世紀60年代發現有50餘種栽培的楊樹種或雜種可感染此病毒。此病廣泛分布於歐洲楊樹栽植區,並在許多地區造成嚴重的病害。此病於1972年隨引進的Havard(I-63/51)、Lux(I-69/55)和Onda(I-72/51)等義大利品種的種苗(插條)而傳入中國。目前,在中國局部地區造成危害。

分布

國內分布:分布在山東省、河南省、湖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地。

國際分布:此病毒1935年在國際上已有初報,但截止至20世紀60年代才進行較仔細研究。已知此病毒引發的楊樹花葉病毒病以普遍發生在歐洲,北美以及亞洲的日本與南韓。中國自1981年起開始進行研究,特別對已分布在許多省區的義大利楊進行了調查。

防治措施

發現該病毒後可噴施0.1%-0.3%硫酸鋅溶液,用藥量為0.75-2.25kg/hm2 。或將感病植株周圍1-3m範圍內的植株全部拔除銷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