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赤斑沫蟬

稻赤斑沫蟬

成蟲體長11-13.5mm,黑色狹長,有光澤,前翅合攏時兩側近平行。頭冠稍凸,複眼黑褐色,單眼黃紅色。顏面凸出,密被黑色細毛,中脊明顯。

基本信息

分布及為害

稻赤斑沫蟬分布廣泛。主要為害水稻劍葉,成蟲刺吸葉部汁液,初出現黃色斑點,葉尖先變紅,後葉片上呈現不規則紅褐色或中脈與葉緣間變紅,後全葉乾枯。孕穗前受害,常不易抽穗,孕穗後受害致穗形短小秕粒多。

稻赤斑沫蟬 稻赤斑沫蟬

形態特徵

稻赤斑沫蟬 稻赤斑沫蟬

成蟲體長11-13.5mm,黑色狹長,有光澤,前翅合攏時兩側近平行。頭冠稍凸,複眼黑褐色,單眼黃紅色。顏面凸出,密被黑色細毛,中脊明顯。觸角基部2節粗短,黑色。前翅黑色,近基部具大白斑2個,雄性近端部具腎狀大紅斑1個,雌性具2個一大一小的紅斑。卵長橢圓形,乳白色。若蟲共5齡,形狀似成蟲,初乳白色,後變淺黑色,體表四周具泡沫狀液。

發生規律

河南、四川、江西、貴州、雲南等省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田埂雜草根際或裂縫的3~10cm處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下旬孵化為若蟲,在土中吸食草根汁液,2齡後漸向上移,若蟲常從肛門處排出體液,放出或排出的空氣吹成泡沫,遮住身體進行自我保護,羽化前爬至土表。6月中旬羽化為成蟲,羽化後3~4小時即可為害水稻、高梁或玉米,7月受害重,8月以後成蟲數量減少,11月下旬終見。一般分散活動,早、晚多在稻田取食,遇有高溫強光則藏在雜草叢中,大發生時傍晚在田間成群飛翔。一般田邊受害較田中心重。

防治方法

結合冬耕將田塊四周雜草剷除乾淨,並在冬前和春後分別深挖田埂1次。為害重的地區,冬春結合鏟草積肥或春耕漚田時,用泥封田埂,能殺滅部分越冬卵,同時可阻止若蟲孵化。

卵孵盛期即泡沫大量出現時,用乾石灰粉適量,撒施於泡沫上(蓋住、吸乾泡沫為度),也可用細炭灰、草木灰加25%殺蟲雙顆粒劑,按60:1充分拌勻撒施。

在6~7月成蟲發生盛期,噴灑下列藥劑:

40%異丙威乳油150-200ml/畝對水75-100kg;

45% 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40%氧樂果乳油l500倍液;

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

40%水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

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均勻噴霧,施藥時田間保持淺水層2~3天,能兼治稻薊馬等。

中國有害生物

中國有害生物種類很多,包含:中國外來入侵昆蟲,中國外來入侵植物資料庫,中國水田雜草資料庫,中國果菜類蔬菜害蟲資料庫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