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

移風易俗,拼為yí fēng yì sú,指移:改變;易:變換。改變舊的風俗習慣。出自《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基本信息

條目

移風易俗( yí fēng yì sú )

解 釋

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示 例

我們要~,形成講科學的好風氣

近義詞

推陳出新、破舊立新

反義詞

因循守舊、一成不變、墨守成規

歇後語

大年初一吃麵條;新媳婦下地

英 文

transform outmoded habits and customs <change prevailing habit and customs>

美學

儒家美學用語。指文藝具有改變社會風氣、風俗的審美功能。語出《荀子·樂論》:“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荀子認為,音樂可以使民心向善,深深地感動人,使社會風氣和習俗得以改變。因此禮樂兼用,才能使社會安定。荀子強調聲色之欲,與生俱來,只能“心止之也”。但對於心,只能用樂來感染,通過樂促使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而達到人們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變,最終實現影響整個民族性格、整個社會風氣的社會功能。儒家的關於文藝具有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的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漢代《毛詩序》、魏晉時阮籍的《樂論》以及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中對文藝的移風易俗的作用都有深入的探討。

資料

【漢語】移風易俗
【拼音】yífēngyìsú
【英文】Changeexistinghabitsandcustoms
【解釋】移:改變;易:變換。改變舊的風俗習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出處】《荀子·樂論》:“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示例】聖人的快樂可以改變人們的善心,會感動人們深處的心靈,我們要移風易俗,形成講科學的好風氣。
【近義詞】推陳出新、破舊立新
【反義詞】因循守舊、一成不變、墨守成規
【歇後語】大年初一吃麵條;新媳婦下地
【燈謎】移風易俗(打成語一)謎底:氣度不凡

故事

西漢初年,社會秩序很不安定,雖然國力得到一定的恢復,但社會風氣沒有大的改觀。賈誼看到這個問題深為憂慮,就上書漢文帝:雖然政權已經改變,但社會遺風餘俗依然存在,而移風易俗、使人心趨向正道的使命不能推卸,不能只用文書往來應付
儒家美學用語。指文藝具有改變社會風氣、風俗的審美功能。語出《荀子·樂論》:“故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平和,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荀子認為,音樂可以使民心向善,深深地感動人,使社會風氣和習俗得以改變。因此禮樂兼用,才能使社會安定。荀子強調聲色之欲,與生俱來,只能“心止之也”。但對於心,只能用樂來感染,通過樂促使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而達到人們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變,最終實現影響整個民族性格、整個社會風氣的社會功能。儒家的關於文藝具有移風易俗的社會功能的思想,在中國美學史上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在漢代《毛詩序》、魏晉時阮籍的《樂論》以及嵇康的《聲無哀樂論》中對文藝的移風易俗的作用都有深入的探討。

正文

魯國之法:魯人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夫聖人之舉事,可以移風易俗,而教導可施於百姓,非獨適己之行也。今魯國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魯人必多拯溺者矣。”

譯文

魯國有一條法律,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貢(端木賜)在諸侯國贖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拒絕收下國家賠償金。孔子說:“賜(子貢的名)呀,你採取的不是好辦法。聖人所做之事,可以改變風俗習慣,影響老百姓的行為,但並非只適合你個人的行為。現今,魯國富人少而窮人多,你收回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的價值;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肯再替淪為奴隸的本國同胞贖身了。”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注釋

於:在
讓:不要
舉:興起,起
移:改變
施:給予,傳授
適:適合
寡:少
府:國庫
臣妾:古時對奴隸的稱謂,男稱臣,女稱妾
子貢:孔子的學生
賜:子貢的名
子路:孔子的學生

發展

新中國移風易俗活動起源於愛國衛生運動。1952年2月29日,美國飛機共14批148架次侵入我國安東穴丹東雪、撫順等地。先在撫順,後來又在其他地區播撒帶有病毒、細菌的昆蟲,對我國發動了細菌戰爭。當年3月14日,政務院決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員會,任務是領導反細菌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3月19日,中央防疫委員會向各省、市、自治區發布反細菌戰的指示,要求各地做好滅蠅、滅蚊、滅蚤、滅鼠以及殺滅其它病媒昆蟲的工作。7月10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進一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社論,指出愛國衛生運動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
1957年9月20日,黨的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愛國衛生運動的任務和目的是:“除四害,講衛生,消滅疾病,振奮精神,移風易俗,改造國家。”
1958年2月14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指出,以除“四害”為中心的愛國衛生運動,就是通過民眾運動的方式,從除“四害”做起,普及衛生常識,破除迷信,消滅各種疾病和它們的根源,增進人民的健康。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全國各地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人民民眾積極回響,取得了重大成就
1960年,黨中央在1960年《關於衛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中央現在提醒同志們,要重視這個問題,要把過去兩年放鬆了的愛國衛生運動重新發動起來。”並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以衛生為光榮,以不衛生為恥辱。”在1960年先後召開的全國農村和城市衛生工作現場會議上,又重點介紹、推廣了山西稷山縣、廣東佛山市兩個改造舊農村、舊城市衛生面貌的先進典型經驗。使各地愛國衛生運動有了新的發展
這場運動七十年代後擴展到改變舊的風俗習慣,特別是紅白事的新事簡辦。反對索要彩禮,反對大操大辦,提倡勤儉節約。有些方式在一些地方還保留下來。如有些地方人死後三天內要入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