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齋即事

秋齋即事

《秋齋即事》是宋代詩人許棐的作品之一。許棐,字忱夫,一字枕父,號梅屋。

基本信息

詩詞正文

桂香吹過中秋了,菊傍重陽未肯開。
幾日銅瓶無可浸,賺他飢蝶入窗來。

內容梗概

此詩字面意思:桂花的香氣已經吹過了(桂花通常每年9~10月開花),而中秋也度過了,但在瀕臨九九重陽的時節,菊花確不肯開放。這些天來銅製花瓶儘管沒有鮮花可插也還是浸滿了清水,要騙取那飢餓的蝴蝶飛入窗內。

點評鑑賞

秋齋即事秋齋即事
詩人所題秋齋即事,就是在秋日的書齋即興應景而做的詩句,是詩人清寂生活的寫照。詩人遠離科舉、俗務,詩書自娛,每日裡面對四壁的書卷,雖然在內心裡了悟這書香的花樣繁美,但也有萬卷讀過而期望更近一分秋色收穫的心態,這秋天香花交繼的自然現象也是詩人文心嬗變的印象。學問有所成,確無所用,如銅瓶無花可插,是寂寞也是悲哀。但詩人的內心卻並不枯寂,洋溢著對生活的渴望,對美的感召,即使是清水一捧,也自信會讓飢餓的蝴蝶入我圈套。詩人在秋日的書齋里,看聞繁花交接,靜待著那花中傲霜而開的君子菊花的開放。這是修心養性的禪功,也是詩人鮮活精神的體現。詩人書齋號為梅屋,他必然是欽佩梅花斗雪的氣節。秋天來了,冬天也不遠了。在封建社會不為統治者所用的詩人,在此梅屋裡的對世態炎涼的感悟與遺世獨立的情懷,在這首詩里表露無遺。
以禪悟的境界解釋此詩含義,桂香菊花、中秋、重陽都是天地大道的訊息,唯有通達的人能夠覺照。萬物與我一體,詩人的心神就是那清水的銅瓶,張揚著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豪邁,必定要網路那些飢餓的蝴蝶、有緣的眾生而度化之。

作者簡介

許棐秋齋即事
許棐(?~1249)字忱夫,海鹽人(今屬浙江)。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隱於秦溪,築小莊於溪北,植梅於屋之四檐,號曰梅屋。四壁儲書數千卷,中懸白居易、蘇軾二像而尊崇之。許棐著作頗多,有《梅屋詩稿》一卷,《融春小綴》一卷,《梅屋三藁》一卷,《梅屋四藁》一卷,《雜著》一卷,《樵談》一卷,《獻醜集》一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