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齊己

早梅齊己

《早梅齊己》為晚唐齊己所作的五言律詩,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梅花傲寒的品性,是一首詠物詩。首聯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第二聯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奇特的景象;第三聯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對仗精緻工穩;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全詩語言輕潤平淡毫無浮艷之氣,用高遠的境界寄託理想,意蘊深刻。

作者簡介

齊己(860-約937)俗名胡得生,唐末五代詩僧,晚年自號衡岳沙門。家境貧寒,父母早逝,7歲即替大山寺放牛。性穎悟,常年牛背作小詩,寺僧以為奇,勸其出家。先居大山同慶寺,後棲衡山東林。酷愛山水名勝,遍游終南、華山和江南各地。《宋高僧傳》卷三十載:“乃益陽人也”(原益陽縣今赫山區)。晚唐著名詩僧。自幼家貧,六、七歲時父母相繼去世,靠牧牛度日。後出家,佛事文事雙修。60歲以前大部分時間在衡岳道林寺、廬山東林寺度過,期間曾雲遊四方。晚年駐錫荊南龍興寺。一生除精研佛理外,致力於詩歌創作,是中晚唐與皎然、貫休齊名的三大詩僧之一,其傳世作品數量居三大詩僧之首。《全唐詩》收錄其詩作800餘首,數量僅次於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位。其詩除禪林生活和登臨酬答等題材外,不少是反映晚唐和五代社會動盪、戰禍頻仍、民生疾苦的現實主義之作,具有較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積極意義,藝術上亦具鮮明特色,歷代詩人和詩評家多有讚譽。一生著述甚豐,有《白蓮集》、《風騷旨格》、《玄機分別要覽》等。

詩詞鑑賞

賞析一

以詩名於時,留下大量詩作,門人輯為《白蓮集》10卷,又輯《白蓮編外集》10卷和詩論《風騷指格》1卷。

鄭谷住在袁州,齊己於是帶著自己的詩作前去拜見他。詩作中有一首《早梅詩》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枝不能表現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齊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裝,舉手加額長跪而拜。從此,文人間把鄭谷看作齊己的一字之師。

鄭谷:唐朝詩人。2、齊己:唐朝和尚,善詩。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艷的風韻,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首聯即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是將梅花與“萬木”相對照:在嚴寒的季節里,萬木經受不住寒氣的侵襲,簡直要枝幹摧折了,而梅樹卻象獨凝地下暖氣於根莖,回復了生意。“凍欲折”說法略帶誇張。然而正是萬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性格,同時又照應了詩題“早梅”。

第二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此聯象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地說“昨夜”開,明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第三聯“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此聯對仗精緻工穩。“遞”字,是說梅花內蘊幽香,隨風輕輕四溢;而“窺”字,是著眼梅花的素艷外貌,形象地描繪了禽鳥發現素雅芳潔的早梅時那種驚奇的情態。鳥猶如此,早梅給人們帶來的詫異和驚喜就益發見於言外。以上三聯的描寫,由遠及近,由虛而實。第一聯虛擬,第二聯突出“一枝”,第三聯對“一枝”進行形象的刻畫,寫來很有層次。

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此聯字面意不難理解。然而詠物詩多有詩人思想感情的寄託。這裡“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齊己早年曾熱心於功名仕進,是頗有雄心抱負的。然而科舉失利,不為他人所賞識,故時有懷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自己處於山村野外,只有“風”、“禽”作伴,但猶自“孤根獨暖”,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意味。又因其內懷“幽香”、外呈“素艷”,所以,他不甘於前村深雪“寂寞開無主”的境遇,而是滿懷希望: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占鰲頭。辭意充滿著自信。

這首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穠艷之氣,雕琢之痕。詩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通觀全篇,首聯“孤根獨暖”是“早”;頷聯“一枝獨開”是“早”;頸聯禽鳥驚奇窺視,亦是因為梅開之“早”;末聯禱祝明春先發,仍然是“早”。首尾一貫,處處扣題,很有特色。

賞析二

“寒風凜冽,似要摧折千樹萬木;只有梅樹,根聚地氣而生意獨回;村前深雪遍野,一枝梅花,在昨夜凌寒綻放。幽幽清香,隨風飄向四方;灼灼素白,禽鳥也來偷偷欣賞。明年它也應該順應自然的節律,最先在望春台上開放吧……”

詩人首聯對比,描寫梅花耐寒的秉性:“萬木”,其他樹木,語帶誇張;“折”,凋殘枯敗;“回”,音huái,回復生機與活力。在嚴寒的冬季,別的樹木都凋摧不堪,唯有梅樹努力積聚地底的暖氣而回復生機。對比之下,梅樹不畏嚴寒的特點鮮明突出。“欲”、“孤”、“獨”,三個極具感情色彩的詞,將萬木與梅樹人格化,暗寓詩人像梅一樣堅貞不屈、清高孤傲的性格。

頷聯敘述梅開的情形:“前村”,即村前。一棵枝幹虬曲梅樹,傲然挺立在銀裝素裹的曠野上;一枝素雅明艷的梅花,赫然綻放在寒氣森森的北風中。就像一幅清麗奇特的“寒雪梅花圖”,早梅凌寒獨放的倔強個性、詩人不屈困境的孤傲情懷,畢現於圖中矣。在積雪皚皚的大背景下,獨放的這一枝梅花尤其引人注目。“一枝”,既言梅花比別的花開得早,又言比別的梅開得早。如果用“數枝”,反而“亂花漸欲迷人眼”、凸顯不出“早梅”那“一枝獨秀”“早”的意韻了。鄭谷一字之改,確實高妙。

頸聯描寫早梅的風韻:“遞”,飄送;“窺”,偷偷看;“素艷”,潔白而美麗的花,點明“早梅”是白色的梅花。花香清幽怡人,隨風徐徐而來;花色素雅明艷,禽鳥暗羨而窺。一個“遞”字,將凜冽的寒風溫柔化,仿佛它也對早梅充滿了愛憐之意;一個“窺”字,將無知的禽鳥人格化,好像它們也對早梅滿懷欣賞和羨慕。風、鳥如此,人亦更甚!早梅悠遠的清香,宛在鼻息;動人心魄的姿色,猶在目前;清高素雅的風韻,瞭然心會;詩人內秀、高雅的情懷,不言而喻之矣。

尾聯雙關作結,抒發寄望:“知”,了解、遵循;“律”,萬物生長的周期、自然節候的規律;“望春台”,既指觀賞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天道有常、萬物有序,今年的這枝早梅,到明年此時,應該還是在會春回大地之前、率先開放在高高的望春台吧。從字面上看,這是詩人對早梅的殷切期盼,希望明年還能再見到它的動人風姿,表達自己的讚美喜愛之情。但聯繫上面的內容就不難發現,詩人是大有深意的:“孤根獨回”意默默堅持的孤傲;“深雪獨開”言堅貞不屈的清高;“幽香只風遞、素艷唯禽窺”寓懷才不遇、孤芳自賞的失落與不甘;所以,“先發望春台”實際是詩人渴望到京城施展才華、獨占鰲頭、實現自己遠大抱負的自信宣言。

全詩詠物寫景,語言清麗傳神,為讀者描摹出一幅風韻十足的“寒雪早梅圖”,有“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之神;借物喻己,含蘊深借,詩人懷才不遇、清高孤傲、堅貞不屈、執著自信的節操情懷蘊含景中,又具“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之妙 。神妙畢備,意蘊雋永,堪稱詩林“詠物台”上的一枝獨秀!

齊己生活在晚唐五代,又是出家的僧人,但這首詩卻沒有絲毫頹廢萎靡的晚唐氣象,也沒有絲毫清絕枯寂的佛門意緒。它像一陣清新的風,撩起人們對於悠遠盛唐的緲緲記憶。嗚呼!詩人心中的“早梅”,竟“晚開”了上百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