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梅》

《早梅》是盛唐的張謂七言絕句。

張謂詩《早梅》

作品信息

【名稱】《早梅》
【年代】盛唐
【作者】張謂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早 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注釋譯文

【注釋】
⑴迥:遠。
⑵傍:靠近。
⑶銷:通“消”,融化。
【譯文】
有一樹梅花凌寒早開,枝條潔白如玉。它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人們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發,以為那是經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作品鑑賞

自古詩人以梅花入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一個“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潔白如玉,又照應了“寒”字。寫出了早梅凌寒獨開的丰姿。第二句寫這一樹梅花遠離人來車往的村路,臨近溪水橋邊。一個“迥”字,一個“傍”字,寫出了“一樹寒梅”獨開的環境。這一句承上啟下,是全詩發展必要的過渡,“溪橋”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說一樹寒梅早發的原因是由於“近水”;第四句回應首句,是詩人把寒梅疑做是經冬而未消的白雪。一個“不知”加上一個“疑是”,寫出詩人遠望似雪非雪的迷離恍惚之境。最後定睛望去,才發現原來這是一樹近水先發的寒梅,詩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點出了。
梅與雪常常在詩人筆下結成不解之緣,如許渾《早梅》詩云:“素艷雪凝樹”,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張謂的詩句則是疑梅為雪,著意點是不同的。對寒梅花發,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詩人也都產生過類似的疑真的錯覺。宋代王安石有詩云:“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也是先疑為雪,只因暗香襲來,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謂異曲同工。而張謂此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錄覓的認識過程。並且透過表面,寫出了詩人與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讀者透過轉折交錯、首尾照應的筆法,自可領略到詩中悠然的韻味和不盡的意蘊。

作者簡介

張謂(?--777年) 字正言,河內(今河南泌陽縣)人。天寶二年登進士第,乾元中為尚書郎,大曆年間潭州刺史,後官至禮部侍郎,三典貢舉。其詩辭精意深,講究格律,詩風清正,多飲宴送別之作。

齊己詩《早梅》 

作品信息

【名稱】《早梅》
【年代】盛唐
【作者】齊己
【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早 梅
萬木凍欲折, 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 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出, 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 先發望春台

作品鑑賞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以清麗的語言,含蘊的筆觸,刻畫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艷的風韻,堅強地盛開,並以此寄託自己的意志。其狀物清潤素雅,抒情含蓄雋永。
首聯即以對比的手法,描寫梅花不畏嚴寒的秉性。“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是將梅花與“萬木”相對照:在嚴寒的季節里,萬木經受不住寒氣的侵襲,簡直要枝幹摧折了,而梅樹卻象獨凝地下暖氣於根莖,回復了生意。“凍欲折”說法略帶誇張。然而正是萬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襯出梅花“孤根獨暖”的性格,同時又照應了詩題“早梅”。
第二聯“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用字雖然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詩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皚皚深雪,作為孤梅獨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梅花開於百花之前,是謂“早”;而這“一枝”又先於眾梅,悄然“早”開,更顯出此梅不同尋常。據《唐才子傳》記載,齊己曾以這首詩求教於鄭谷,詩的第二聯原為“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讀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齊己深為佩服,便將“數枝”改為“一枝”,並稱鄭谷為“一字師”。這雖屬傳說,但仍可說明“一枝”兩字是極為精彩的一筆。此聯象是描繪了一幅十分清麗的雪中梅花圖:雪掩孤村,苔枝綴玉,那景象能給人以豐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詩人因突然發現這奇麗景象而產生的驚喜之情;肯定地說“昨夜”開,明昨日日間猶未見到,又暗點詩人的每日關心,給讀者以強烈的感染力。
第三聯“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側重寫梅花的姿色和風韻。此聯對仗精緻工穩。“遞”字,是說梅花內蘊幽香,隨風輕輕四溢;而“窺”字,是著眼梅花的素艷外貌,形象地描繪了禽鳥發現素雅芳潔的早梅時那種驚奇的情態。鳥猶如此,早梅給人們帶來的詫異和驚喜就益發見於言外。以上三聯的描寫,由遠及近,由虛而實。第一聯虛擬,第二聯突出“一枝”,第三聯對“一枝”進行形象的刻畫,寫來很有層次。
末聯語義雙關,感慨深沉:“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此聯字面意不難理解。然而詠物詩多有詩人思想感情的寄託。這裡“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齊己早年曾熱心於功名仕進,是頗有雄心抱負的。然而科舉失利,不為他人所賞識,故時有懷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正是這種心境的寫照。自己處於山村野外,只有“風”、“禽”作伴,但猶自“孤根獨暖”,頗有點孤芳自賞的意味。又因其內懷“幽香”、外呈“素艷”,所以,他不甘於前村深雪“寂寞開無主”的境遇,而是滿懷希望: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占鰲頭。辭意充滿著自信。
這首詩,語言清潤平淡,毫無穠艷之氣,雕琢之痕。詩人突出了早梅不畏嚴寒、傲然獨立的個性,創造了一種高遠的境界,隱匿著自己的影子,含蘊十分豐富。通觀全篇,首聯“孤根獨暖”是“早”;頷聯“一枝獨開”是“早”;頸聯禽鳥驚奇窺視,亦是因為梅開之“早”;末聯禱祝明春先發,仍然是“早”。首尾一貫,處處扣題,很有特色。

作者簡介

齊己 (863?~937?)唐代僧人,著名詩人。俗名胡得生,唐潭州益陽(今湖南寧鄉)人。出家後棲居衡岳東林,自號“衡岳沙門”。有《白蓮集》。存詩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