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洞鄉風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位於四川南部興文縣,因該縣石林、溶洞遍及17個鄉,故有“石海洞鄉”之譽。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位於四川南部興文縣,因該縣石林、溶洞遍及17個鄉,故有“石海洞鄉”之譽。石海洞鄉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石海洞鄉風景區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四川興文縣中城鎮南30公里處。因奇石林立、洞壑連襟而得名。總面積126.4平方公里,由天泉洞中心景區九絲山景區大壩鯢源景區周家溝溶洞景區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岩構成,分為石林、石海、溶洞三個部分。整個景區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地下溶洞縱橫交錯,洞重洞,洞托洞,洞穿洞,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構成龐大的地下溶洞群。

景區簡介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位於宜賓地區興文縣城南的興堰、石林、周家、德勝、博望等鄉境內,景區面積136平方公里。中心景區面積14平方公里,分布在興堰、石林兩鄉,距縣城25公里,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的景區。地表石林怪石雄峰同地下充滿幻景的龍空神洞,形成獨特風貌,故稱“石海洞鄉”。石海洞鄉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雲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縱橫,似桂林蘆笛迷宮。天下奇觀集於一地,上下相映,與竹海、恐龍、懸棺並列為川南四絕。 由天泉洞中心景區九絲山景區大壩鯢源景區周家溝溶洞景區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岩構成,分為石林、石海、溶洞三個部分。

天泉洞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天泉洞景區是四川省興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個溶洞,形成地質年代距今約三百萬年,其空間規模和系統遊覽長度均居世界之首,在世界洞穴中享有極高聲譽,被世界地學家和探險家譽為最具科考、探險價值的絕佳洞穴。天泉洞景區溶洞和石林結合,14平方公里的石林掩蓋著26個洞穴,其中天泉洞、天梁洞、天獅洞均在10萬平方米以上,被列入全國十大洞穴系統之列。天泉洞空間高大奇偉,共5層,有12個大廳,體積達270萬立方米,居全國各大洞之首。主洞長1300多米,高約50米~100米。洞內地面乾燥,空氣清新,冬暖夏涼。開放遊覽主洞第三層、第四層,面積8.l萬平方米,分為穹廬廣廈、長廊石秀、雲步通幽等7個大廳。各大廳景觀別具一格,鍾乳、石花、石緯、石柱等組成琳琅滿目、五光十色的景致。主洞內有寬敞的大廳,也有迂迴的安仁古鎮地處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是國家重點鎮,是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六朵金花之一”——劉氏莊園所在地。地面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迎賓石七女峰天涯望歸人石林翠竹翠屏古塔斜塔石林疊翠夫妻峰龍牙觀瀑等。景區內還有都掌人古城遺址九絲山凌霄山。天泉洞圖片

九絲山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九絲山 : 位於九絲山景區。距縣城61公里,海拔1247米。山高而險,四面峭壁,傳說以絲圍之,約重九兩,故名。又說,都掌人氏族紛繁,其姓有九,號為九絲。山上有九崗四水,地面極廣,可耕種。下唯一徑,可通東北。九絲山為都掌人的世居之地。明代初年,“改土歸流”後,官吏橫行,重稅勒索,激起了都掌人的切齒痛恨,多次起兵反抗,他們在山上依山築城,修建宮殿、糧倉和48個哨樓,與朱明王朝分庭抗禮。據《明史》和興文舊縣誌載:自洪武二十七年(1394)至隆慶年間,朝廷先後發兵11次對都掌人進行征討。但“九絲天險,大兵每望而不敢進”。萬曆元年,曾省吾、劉顯占據凌霄山後,鏇即攻打都都寨,酋長阿墨及數百人被俘殺。兩翼既剪,官軍向九絲大舉進攻,相繼克雞冠嶺60餘寨,先後俘獲都掌人首領阿大、阿二、方三等,俘斬五千七百餘人,九絲城陷。戰後,曾省吾奏準改九絲城為“平蠻城”。經過官軍多次剿殺,從此都掌人不復見於記載。清嘉慶十五年(1810),富順縣士紳毛東山等九姓人到九絲山避亂,重修城垣、哨樓、寨門等,取名“永清寨”。不久,縣紳楊之南為霸占毛氏九姓財產攻城,城中建築被毀無餘。今僅存城基、宮殿、房舍遺址。大王倉被燒後,迄今四百餘年還有“糊米”可尋。

大壩鯢源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大壩鯢源景區位於興文縣城南部25千米的大壩苗族鄉,景區以喀斯特地貌和自然風光為主,山優美多姿,水清澈見底,洞奇型怪狀,是大鯢養殖孵化觀賞和科考觀光生態旅遊區。特別是大魚洞、小魚洞兩處地下暗河,是中華大鯢棲息地和天然孵化場,每年春季有多達3000餘尾的大鯢魚苗從洞中衝出,規模數量居全國之冠。現已建立一處大鯢人工養殖孵化場進行研究開發,並取得初步成效,在該領域處全國乃至世界領先水平。目前,有鯢魚4020尾,其中,白色鯢魚60尾,世屬罕見。大壩溶洞景觀奇特,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都將成為石海洞鄉地質公園不可缺少的輝煌壯美的一頁,西部大開發中,大壩溶洞地理位置特殊,豐富的內涵資源,不僅僅屬於淳樸、熱情、好客的大壩人民,更主要的是它應屬於整個西部地區、全國、全世界的,應當受到非常的重視和保護。

周家溶洞景區

石海洞鄉風景區神風洞
周家溶洞景區原名周家大洞神風洞內景觀雅致。進洞不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根拔地而起,巋然矗立,直抵天蓬的“鎮海神柱”。從神柱下行,便進入深邃而又美妙的地下世界。洞內道路坎坷,且洞中有洞,石柱、石筍、石簾、石梯田、石鐘乳、石花比比皆是,千姿萬狀。其中,參差聳立的怪石,酷似身著武裝的“鎮洞武士”;千雕萬鏤,頂如平台的一蹲巨石,名“三笛台”。民間傳說古代有3個僰人牧童,見其精雅別致,放牧時常相約攀上台頂席地而坐,競賽笛技。台側“玉樹瓊花”。其上花果纍纍,大如柚桔,似櫻桃,玲瓏剔透,因其自然造化如此神奇,人們不免為之感嘆。洞中一走廊,名“水晶宮”,銀妝素裹,壁間石花紛呈,如珊湖、翡翠、琥珀,令人目不暇接。更奇的是洞中層層疊疊的“梯田”,田中雖無禾苗、稻穀,但田中之水澄澈如鏡,內陳無數晶瑩白里透黃的“洞珍珠”,還有“普賢騎象到峨媚”、“文殊青獅吼連天”、“觀音菩薩渡南海”,一處處惟妙惟肖的象形山石,令人浮想聯翩。

數位化管理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興文石海為了加快現代化管理進程,提高景區的規範化管理水平,將景區打造成為智慧型化數字景區;興文石海風景名勝區與興文縣郵政局、四川省郵政局緊密合作,共投資近280萬元,建成了集財務管理、售票管理和檢驗票管理的興文石海郵資電子門票門禁系統。
興文石海郵資電子明信片門票採用現代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國內最先進的電子門禁技術,以其成熟的條形碼和高科技手段,將興文石海建成一個高效、穩定、安全管理的系統,使遊客在景區得到完美的服務;同時,能使景區各級管理能夠及時、準確、完整地採集各景點和服務機構的原始數據,進行匯總、統計和科學分析,實現網路互聯、信息共享;景區決策層和相關職能部門能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整個景區的所有狀況,便於合理調度和分配資源,改善興文石海洞鄉景區硬體設施與軟體建設,提升石海景區服務形象。
郵資明信片是由中國郵政統一發行,通過中國郵政的強大的郵政網路,可以擴展興文石海在海內外的知名度,並以郵政獨有的網路、宣傳優勢以及郵資明信片深厚的文化內涵,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同。
石海洞鄉風景區石海洞鄉風景區
郵資電子明信片門票改變了傳統的旅遊門票只有單純付費憑證的作用,通過遊客購買門票後既可以向親朋好友寄遞問候,聯絡感情,又達到了宣傳旅遊景區的效果,同時設計精美、小巧玲瓏,即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又作為郵資憑證、書籤、賀卡進行收藏,這樣可以讓遊客使用之後不會輕易丟棄的環保功能,有效的提升景區的文化品位和檔次,為實現興文石海旅遊產業的全面升級做出貢獻。
目前,該系統的投入運行在川南片區的旅遊景區內屬首家建成的數位化管理系統的景區,標誌著興文石海風景名勝區已進入了數位化管理時代。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