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苗族鄉

大壩苗族鄉

大壩苗族鄉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距縣城25公里,東接麒麟苗族鄉,南接壤雲南威信縣舊城鎮,西連九絲城鎮,北靠石海鎮和仙峰苗族鄉。幅員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

基本信息

大壩苗族鄉大壩苗族鄉
大壩苗族鄉距縣城25公里,東接麒麟苗族鄉,南接壤雲南威信縣舊城鎮,西連九絲城鎮,北靠石海鎮仙峰苗族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光照適中。屬低山地貌,有少量平壩,水資源豐富。民眾性文化活動豐富,苗族文化獨具一格,以舞蹈、蘆笙等獨領風騷,旅遊資源豐富,有秀麗迷人的鯢源風景朝陽洞,歷史悠久、底蘊濃郁的晏州高樁文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馴繁養殖基地”等,境內人民安康,社會和諧,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概況

大壩苗族鄉大壩鯢源風光
大壩苗族鄉距縣城25公里,海拔在420米—1056.5米之間,年均溫度18.8℃,年降雨量1356毫米,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光照適中。屬低山地貌,有少量平壩。水資源豐富,有大漁洞、小漁洞、洞河三條主要河流;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磷、硫鐵礦、高鋁礦等。幅員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個社區,149個社,有農戶7860戶,28540人,其中苗族1037戶,4347人,有耕地面積16045畝,其中:田9680畝,土6365畝,是純農業鄉,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紅薯、馬鈴薯。養殖業以生豬、烏骨雞、牛、羊為主,經濟作物有經濟林、烤菸、蠶桑、瓜-稻-菜等產業骨幹。電力、交通、通訊實現三通。水利設施明顯改善,學校實現遠程教育,“兩基”達標,民眾性文化活動豐富,苗族文化獨具一格,以舞蹈、蘆笙等獨領風騷,旅遊資源豐富,有秀麗迷人的鯢源風景朝陽洞,歷史悠久、底蘊濃郁的晏州高樁文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馴繁養殖基地”等,境內人民安康,社會和諧,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發展。

自然景觀

大壩苗族鄉大鯢水源保護區
座落在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石海洞鄉景區內的大壩苗族鄉,有幾顆閃耀的溶洞明珠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驚喜和關注。在方圓不到八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因若干年前的地殼造山運動,以喀斯特地貌為特徵的地方,天然造化,孕育形成以朝陽洞、小魚洞、大魚洞、洞河四洞為主要景觀的大壩溶洞風光。

1.大鯢:大壩苗族鄉境內大、小魚洞均產鯢魚,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河俗稱“鯢源”,故有“鯢鄉”之稱。

2.高裝:為大壩獨特傳統盛會,據傳始於清乾隆年間,地方志無時間詳載。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初二(文昌會)舉辦一次,連續二天。盛會期間,從古至今,數百里商賈賢士雲集,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成為大壩傳統盛會。二00三年經高裝協會進一步修整,於縣“一會一節”成功展出。二00四年石海洞鄉申報世界地質公園評審期間兩次到縣城演出獲得聯合國專家好評。二00七年被省上批准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正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壩苗族鄉大壩苗族鄉風光
3.朝陽洞:朝陽洞風景區屬石海洞鄉一個重要景區,面積6平方公里,位於四川盆地邊緣,地處雲南交界的過渡帶,緊靠大壩苗族鄉集鎮北面,距興文縣城28公里,川雲公路橫貫景區而過。景區新掘溶洞過去默默無聞,由於近幾年來旅遊事業前進的鼓點,把它從千萬年沉睡中敲醒,引起雲、貴、川三省遊客的特別親睞。此洞吸山川之靈氣,采天地之精華,極具迷人魅力。

朝陽洞按喀斯特地貌分為三層。一層為暗河,全長1000餘米,暗河內生長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又名娃娃魚);二層為三豐迷宮,全長800餘米,寬10—40米,高20—30米,有12個洞廳,32處主要景點;三層為朝陽仙景,全長100米,寬40米,洞中有明朝武當派創始人張三豐隱居修煉的朝陽寺,內設旅遊服務部、餐廳、茶座、盆景園等娛樂設施,洞前為視野開闊的田園風光和古老的邊貿集苗族鄉。大魚洞、小魚洞兩條河流環繞城區而過,洞的東面有約200多畝桫欏群。作為革命老區,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每年春節要舉辦傳統的高樁盛會,展示出非常濃郁的民族風情。有詩讚曰:古洞何年劈,天然造化功;睡獅呼欲起,臥虎勢成雄;暮藹和煙翠,朝霞映日紅;山嵐奔眼底,雲氣盪胸中;佛地超塵運,仙源有路通;蓬萊堪著錫,爪跡映飛鴻。

4.小漁洞:在大壩苗族鄉集市南,洞口高10米,寬15米,洞中伏流自遠而出,繞市流入鯢源河,水溫常在2-15℃,洞內產大鯢,細鰱,每逢春節(冬春交際)有近萬尾幼鯢從洞內浮出,有“天然孵化場”之稱。洞水冬暖夏涼,清瑩潔淨,沿岸柳陰花紅,芳草鮮美,有詩曰:“桃花楊柳沿溪岸,柳堤春肖伴人行”就是這裡的風景寫照。

5.大漁洞:座落在大壩苗族鄉集市西邊,有一洞伏流遠出,洞口高30米,寬20米,洞中水來自余脈暗流潛伏約100多公里,水系冬暖夏涼,水溫常在4-18℃之間,洞內產大鯢、細鰱,此水時有間歇漲渾水泥漿,變化無常,傳說“朝陽洞原有雌雄犀牛一對,因事不和,雄犀牛逃至大魚洞內隱居,洞水乾涸和渾濁,都因犀牛所致。”傳說終歸傳說,但為了鎖住野訓的河流,人民政府已投入資金,築起攔河大壩,形成近30000平方米的漂亮人工湖泊,既可灌溉2000多畝良田,又供遊客盪漿遊玩,湖四周綠樹成蔭,田園環抱,2003年,人民政府招商引資200萬元,在此建成中國大鯢訓繁基地。

6.洞河:洞河在大壩苗族鄉集市東西約5公里處,洞口高40米,寬25米,洞中河水從石海洞鄉天泉洞底層的暗河伏流出大壩洞河,號稱地下十里長河,洞的兩旁及頂端掛滿千奇百怪的鐘乳石,倒影映入水中,宛如龍宮寶殿,洞河兩岸石壁琅軒,芳草鮮美,景色宜人。大壩溶洞景觀奇特,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科學和藝術價值,都將成為石海洞鄉地質公園不可缺少的輝煌壯美的一頁,西部大開發中,大壩溶洞地理位置特殊,豐富的內涵資源,不僅僅屬於淳樸、熱情、好客的大壩人民,更主要的是它應屬於整個西部地區、全國、全世界的,應當受到非常的重視和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