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洞鄉風景名勝區

石海洞鄉風景名勝區

石海洞鄉位於四川南部興文縣,因該縣石林、溶洞遍及17個鄉,故有“石海洞鄉”之譽。景區東接瀘州,西通宜賓,遊客一般可將蜀南竹海與石海洞鄉連作一個整體,兩地有公路相通,車程僅1個小時。石海洞鄉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雲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縱橫,似桂林蘆笛迷宮。天下奇觀集於一地,上下相映,與竹海、恐龍、懸棺並列為川南四絕。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石海洞鄉石海洞鄉

石海洞鄉為省級風景名勝區。石海洞鄉風景區以喀斯特岩溶地貌為主的風景名勝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位於四川興文縣中城鎮南30公里處。因奇石林立、洞壑連襟而得名。總面積126.4平方公里,由天泉洞中心景區、九絲山景區、大壩鯢源景區、周家溝溶洞景區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岩構成,分為石林、石海、溶洞三個部分。整個景區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地下溶洞縱橫交錯,洞重洞,洞托洞,洞穿洞,大小溶洞相互交錯,構成龐大的地下溶洞群。

石海洞鄉風光石海洞鄉風光

石海洞鄉風景區位於宜賓地區興文縣城南的興堰、石林、周家、德勝、博望等鄉境內,景區面積136平方公里。中心景區面積14平方公里,分布在興堰、石林兩鄉,距縣城25公里,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的景區。地表石林怪石雄峰同地下充滿幻景的龍空神洞,形成獨特風貌,故稱“石海洞鄉”。石海洞鄉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雲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縱橫,似桂林蘆笛迷宮。天下奇觀集於一地,上下相映,與竹海、恐龍、懸棺並列為川南四絕。由天泉洞中心景區、九絲山景區、大壩鯢源景區、周家溝溶洞景區組成。地上、地下均由石灰岩構成,分為石林、石海、溶洞三個部分。

主要景點

石海洞鄉石海洞鄉

位於周家鄉的神風洞面積最大,達20多萬平方米,但景觀最為豐富的要數位於興晏鄉的天泉洞。該洞深藏在百米高的臥虎嶺下,從下到上,共分4層,現已開放第3、第4層,共7個大廳。底層有暗河,水中有玻璃魚。主洞長2000米,最高處達百米,最寬處有80米,總面積81000多平方米。洞內空氣清新,冬暖夏涼,年平均溫度13~19攝氏度,有3至4級微風。天泉洞入口較寬,前行30米為“穹廬大廈”,上下平整,面積12000多平方米。過將軍石,進入長達340米的“長廊石秀”,兩壁布滿鐘乳石。沿石級登“雲步通幽”,進入洞心大廳。廳高大寬敞,面積和洞口大廳相仿。“廳內兩山對峙,一澗中流,小橋橫臥。大廳右面屋頂,有一天窗,強光射入,映照飛泉,宛如晶瑩的珍珠,故廳名為“瀉玉流光”。大廳左側有兩個盆洞,前洞叫“石芽奇觀”,後洞叫“石林翠竹”。後洞口,有一高大明亮的大廳,面積13000平方米,因頂上光潔如鏡,故名“天泉明宮”。

離後洞不遠,有一碗形窪地,為天然大漏斗(一種特定的地理現象),直徑650米,深208米,超過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直徑330米,深70米),堪稱世界一絕。1935年,一名掉隊的紅軍小戰士,被當地反動武裝俘後拋人窪心,故人們將此地一處石岩取名為紅軍岩

興文縣城西南蘇麻灣,有古代人懸棺,亦值得一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