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石海

興文石海

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屬四川盆南山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公園內石灰岩廣泛分布,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質構造環境和氣候環境條件形成了興文式喀斯特地貌,是國內發現和研究天坑最早的地方,也是研究西南地區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區之一。 主要景區包括石林迷蹤、夫妻峰、僰人懸棺、第一大漏斗、溶洞等。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1111
興文縣地處四川盆地南部與雲貴高原過渡地帶,是喀斯特地貌最久遠、最齊全、分布最廣泛的地方。公園內保存了距今4.9-2.5億年各時代的碳酸鹽地層或含碳酸鹽的地層,地層中含有極其豐富的海相古生物化石和沉積物標誌。公園內各類地質遺蹟豐富、自然景觀多樣、優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各類地質遺蹟、獨特的僰人歷史文化和豐富多彩的苗族文化共同構成了一幅完美的自然山水畫卷。
宜賓興文石海位於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境內,東通瀘州,西接宜賓,與蜀南竹海相鄰,是我國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完善的地區之一。因全縣石林、溶洞遍及十六個鄉,故有“石海洞鄉”之譽。
2005年2月1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法國巴黎舉行第二屆世界地質公園專家評審大會。以7票通過正式成為了第二批世界地質公園。

地形特點

11
興文石海景區面積70平方公里,以岩溶地貌為特色,以石林、溶洞為基礎構景,地表奇峰林立,千姿百態,地下溶洞交錯,洞中有洞,如謎宮仙境。“三絕共生”的“地表石海、地下溶洞、天坑。
景區已發現大小溶洞183個,其中面積在1萬平方米。已開放的天泉洞,洞體規模宏大,為多層長廊和廳狀地下岩溶洞穴,洞道總長4.2公里,總面積81168平方米,總體積270萬立方米,分“穹廬大廈”、“天泉明宮”、“瀉玉流光”、“雲步通幽”、“石花奇觀”、“長廊石秀”、“石林仙姿”美景七個大廳。“瀉玉流光”碩部有個奇特的“天窗”,泉水從“天窗”飛瀉而下,如銀簾高掛,宏偉壯觀,故名“天泉洞”。天泉洞出口處有神奇的“天盆”--大漏斗,比號稱世界之最的直徑330米、深70米的美國阿里西波大漏斗還大得多。具有很大的觀賞價值。在石海景區中心景區,地下是溶洞,地上是石林,在方圓14平方公里範圍內的地表上,有典型而齊全的石芽式、棋盤式、尖脊式、石林式等奇峰怪石,構成了規模宏大的石海景區。地面景區的主要景點有迎賓石、七女峰、天涯望歸人、石林翠竹、翠屏古塔、斜塔、石林以疊翠、夫妻峰、龍牙觀瀑等。
景區內還有都掌人古城遺址九絲山、凌霄山。

成因

11
二億三千多萬年前,興文石海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250萬年前的一次地質構造運動,大面積石灰岩相繼出露於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這一地質變遷已經由興文石海發現的從坭盆紀到二疊紀時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證。這片岩石的海洋是目前中國面積最大的地表岩海。隨著時間的推移,地面上的石灰岩受到雨水的不斷沖刷、融蝕,形成了地下洞穴、地下河流。天長日久,地下河空間擴大,超過承受極限後開始出現垮塌,出現了漏斗、石峰、石柱,洞中出現了邊石壩,地面則留下石幔及各種形態的溝、漕、石林、石牙、石孔與殘岩斷壁。地面的泥土一天天減少,石頭一天天增多,從高處往下一看,灰白色的大地就像是一片翻騰的大海。

科研意義

11
世界級規模的大漏斗、大量的流入型洞穴、完整的喀斯特流域、優良的喀斯特發育條件,構成了獨具特色的“興文式”喀斯特地貌。“興文式”岩溶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成為四川乃至中國岩溶地質研究的典範,與雲南路南石林、廣西桂林溶峰叢景觀組成了中國西部喀斯特三種類型的典型代表。因此,興文喀斯特地質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國際對比研究意義。

景區評價

11
當遊人進入興文石海,就像進入當代世界雕塑藝術大師的大型博覽廳,數千百副巨型的雕塑品,各具匠心,有的肖人,有的肖物。如“群羊上山”“金龜戲狗熊”“夫妻峰”“仙女峰”“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中國圖”......等三百六十景,真是“石海無俗石,個個似神工”。
特別是其中的群羊上山,這片石芽,顏色潔白,猶如羊群只只膘肥體壯,其態或行或站,或蹲或臥,有的好像正埋頭啃草,有的好像在側耳靜聽,有兩隻小羊,似乎還將前腳趴在母羊身上正撒著嬌,其形其態,確實乖巧,有趣極了,年過個景觀,若閉隻眼睜隻眼,頭在上下左右輕輕晃動,群羊就似乎都動了起來,若是春夏天,當四周青草一片的時候,這個景觀就顯得更有味道。在特殊的構造和雨水條件下,有時可形成高達數十米的石芽。遠觀石芽,似排排涌浪,波狀起伏,如同凝固的波濤,讓遊客不敢身居其中,害怕其波濤洶湧的海浪扑打其身。
11
在景區東側,有一個巨大的天坑,在地質上被成為漏斗。這個龐然大物東西長650m、寬490m,直徑550m,高208m,呈橢圓形,其勢如刀劈斧砍,四面絕壁,底部為塌陷鬆散堆積地貌,整體猶如一個漏斗狀,形態完整,其規模位居世界岩溶漏斗前列。在漏斗錐形絕壁中間,有一環繞漏斗的遊覽環線,身居大漏斗頂部,你會被此天坑所震撼,1989年胡耀邦總書記重走紅軍路時,也忍不住在此地題詞“天下奇觀”。
天泉洞,是興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個溶洞,形成地質年代距今約三百萬年。“天窗”是天泉洞著名的景觀之一。天窗是一種罕見的洞穴奇觀,它是洞頂岩石裂隙遭到地表窪地流水的滲透溶蝕,發生小規模崩塌而在洞頂部形成的自然穿孔。因天光可人,地學上因形命名,謂之“天窗”。天泉洞的天窗、天泉珠連壁合,堪稱天下一絕,其景觀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春夏秋冬各具意韻,不少文人墨客常常為它的神奇而傾倒,紛紛吟詩作賦,,讚美之詞溢於言表。

景區四絕

地質公園包括4個園區;由以天泉洞為代表的200多個大小溶洞組成的洞穴群小岩灣地質園區;以自然生態著稱,匯聚了峽谷、瀑布、湖泊、溶洞、古僰人遺址等多種地質遺蹟景觀的僰王山園區;形成於距今4.9億年的奧陶紀,古石林、千年銀杏、溶洞群、翠竹林海相伴相生的太安石林;桫欏樹掩映著凌霄僰人遺址的凌霄城園區。
地心絕景:天獅洞
天獅洞長度有9000多米,比天泉洞稍短,但它的大廳大得出奇,四個大廳中最大的三角廳達31000平方米,它的三條長廊平均寬度只有一米左右,然長度卻分別為900多米和2000多米,且都沒有任何垮塌,完全是由水流沖刷溶蝕而成的管狀長廊。天獅洞的形成在天泉洞之後,沒有人為破壞的痕跡。
一絕:中國天然遊覽長度最大的溶洞——天泉洞天泉洞,是興文石海洞穴群中著名的一個溶洞,形成地質年代距今約三百萬年。其空間規模和系統遊覽長度均居世界洞穴之首。已探測長度為10.5公里,上下共分四層。石花、石乳、石筍、石柱、石幔、石瀑布、石梯田等洞內沉積物種類繁多,或卷或翹、或立或吊。重鑲迭嵌,千態萬狀;似仙闕樓台,若瑤池勝景,如海市蜃樓,使人目不暇接,疑入夢景。
二絕:地表石海,岩溶奇觀
地表石海東西延綿二十餘里,南北約八里,異峰競秀,怪石爭奇,藤纏蔓繞,山水和諧,景趣融匯,遊人至此,俱與石對話,與水通心,在大自然的和諧野趣中釋放自我,感悟人生真諦。
三絕:天下第一大漏斗——世界奇絕
大漏斗長徑650米,短徑490米,深208米是號稱世界最大的美國“阿里西波”規模的兩倍。大漏鬥氣勢雄偉、深盆暗底、翠竹綠樹、怪石林立、坐盆觀天、圓天遙遙。在興文石海世界地質公園內,有小岩灣大漏斗、大岩灣小漏斗,是我國最早發現和對天坑進行研究的地方。

美食相關

大壩裹腳肉

選用上等放養的豬鮮肉,整塊薄片,輔以姜、蒜、蔥、醋、糖、紅辣椒等佐料。具有肉薄、形寬、淡爽的風格,因為肉片大,吃得時候要用筷子一圈一圈地裹起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裹腳肉”,平日也將其稱為“薄片肉”。吃的時候,最妙的是一口一塊,那才應了苗家人“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地方特色。

劉抄手

劉抄手:煮熟的抄手湯色清亮,上面飄灑的蔥花色澤清脆,皮薄透明餡肉隱約可見,聞之有股濃濃的油香,肉眼看去比普通抄手的餡分量更足。桌上擺放著油辣子、醬油、醋等多種調味品,顧客可以根據自己口味選擇。用筷子夾起一隻滑嫩的抄手送進嘴裡,輕輕一抿,香濃滿足感在舌尖彌散開來,令人回味無窮。

石海烤魚

石海烤魚以山溪中花鰱、鯉魚為原料,使用苗家自磨青沒和中草藥為調料,先烤後炸。具有皮焦、肉嫩、味鮮的獨特風味,佐以米酒或啤酒,成為當地苗族人最鍾情的夜宵。

景區地圖及交通

推薦遊程:
1、從山門出發觀看石海涌浪、苗寨
2、看4D影院,回到山門進景區
3、遊覽七女峰環線
4、賞古僰文化,玩古僰遊戲
5、看天下第一大漏斗
6、地下溶洞環線遊玩
7、地洞河探險

交通簡介

興文石海位於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市的興文縣石海鎮,地處杭州、成都、昭通、遵義四大省會城市的中心地帶,位於宜賓、瀘州的交界處,距宜賓、瀘州約110公里,只需1.5個小時車程,即可到達景區。同時宜賓的機場有直達杭州、北京、上海、廣州、昆明、深圳、三亞等地的直航飛機,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住宿情況

寓苑春賓館:三星級農家樂,又名寓苑春酒樓。位於興文石海景區內,左靠石海苗寨,正面景區山門,環境優美,視野開闊。建築風格頗具僰苗特色,配套設施完備,內設多功能會議廳、棋牌娛樂室和餐廳數個,同時擁有高配置單間5個(80-138元)、標間15個(100--148元)、三人間2個(120--168元),可滿足不同出遊人群需要。聯繫人:袁定琴Tel:0831-8622078南遊石海,浪漫旅途,寓苑春是你的最佳選擇!
陽光賓館:位於景區山門外50米處,地理位置極佳,推窗觀石海,清新空氣迎面來。可在賓館享用特色菜餚,房間寬敞舒適,可謂價廉物美好選擇。聯繫人:王安瑜Tel:0831-8622078

景區民族

僰族

僰族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民族,距今已消失500餘年。但公園內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僰人的遺物遺蹟。據史料記載:天泉洞在先秦時期就曾是已神秘消亡的古僰人棲居地。明朝萬曆年間,歷史上著名的九絲山僰、漢大戰,這裡曾作為僰人屯糧練兵的場所。清代,當地苗族人也長期在此躲避戰亂和匪夷。洞內外保存完好的岩畫、七星灶、濾硝池、石城堡等遺蹟,神奇獨特,撲朔迷離,記錄著一段段僰苗歷史。僰人後裔每年農曆9月初9前後9天舉辦盛大的“僰人賽神節”活動,以祀先祖。

苗族

興文縣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人口約四萬人,大部份居住在石海景區內,屬花腰苗支系。興文苗族語言大體一致,服飾各具特色;風俗習慣大同小異,大多以種養業為主,善狩獵。由於長期居住偏僻山區,過著刀耕火種的封閉式生活,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古樸濃郁,得以傳承幾千年而不變。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服飾文化、婚喪習俗、宗教信仰、民間工藝、口頭文學以及音樂舞蹈等。

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範圍的地質遺蹟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2009年由《行游天下》雜誌社、搜狐旅遊等媒體及百萬網友,選出了中國最美的十大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