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柑

石柑

石柑,又名石柑子、石柑兒、石氣柑,鐵板草,上樹葫蘆,鐵斑鳩、巴岩姜,巴岩香、青葫蘆茶、石葫蘆。屬於天南星科石柑屬。為附生藤本,匍匐於石上或纏繞於樹上,長0.4—6米。莖亞木質,淡褐色,近圓柱形,具縱條紋,粗約2厘米,節間長1-4厘米,節上常束生長1-3厘米的氣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鱗葉1枚,線形,長4—8厘米,寬3-7毫米,銳尖,具多數平行縱脈。產於雲南省除中部、北部外的其他地區,四川、湖北、貴州、廣西、台灣、廣東其沿海島嶼。

基本信息

概述:

所屬卷:Pothos L.
所屬科:Araceae
中文名:石柑
其它中文名:石柑子、石柑兒、石氣柑(四川),鐵板草(滄源),上樹葫蘆(廣西),鐵斑鳩、巴岩姜(貴州),巴岩香、青葫蘆茶、石葫蘆(蒼梧)。
文獻來源:Pothos chinensis(Baf.)Merr.(1948).
Tapanava chinensis Raf. (1837); Pothos scandens sensu Lindl.(1830); Benth. (1861), non L.(1753); Pothos seemanii Schott(1853, 1857, 1860); Engl. in DC. (1879),(1905*); N. E. Brown (1903); Matsum. et Hayata(1906); Hayata(1915*); Merr.(1927); S. Y. Hu(1968); Pothos yunnanensis Engl. in Engl.(1905), Gagn. in Lecte. (1942 ).
描述欄位:附生藤本,匍匐於石上或纏繞於樹上,長0.4—6米。莖亞木質,淡褐色,近圓柱形,具縱條紋,粗約2厘米,節間長1-4厘米,節上常束生長1-3厘米的氣生根;分枝,枝下部常具鱗葉1枚,線形,長4—8厘米,寬3-7毫米,銳尖,具多數平行縱脈。葉片紙質,鮮時表面深綠色,背面淡綠色,乾後表面黃綠色,背面淡黃色,橢圓形,披針狀卵形至披針狀長圓形,長6—13厘米,寬1.5—5.6厘米,先端漸尖至長漸尖,常有芒狀尖頭,基部鈍;中肋在表面稍下陷,背面隆起,側脈4對,最下一對基出,弧形升,細脈多數,近平行;葉柄倒卵狀長圓形或楔形,長1—4厘米,寬0.5—1.2厘米,約為葉片大小1/4—1/6。花序腋生,基部具苞片4—5(-6)枚,苞片卵形,長5毫米,上部的漸大,縱脈多數。花序柄長0.8-1.5(-2)厘米;佛焰苞卵狀,綠色,長8毫來,展開寬10(-15)毫米,銳尖;肉穗花序短,橢圓形至近圓球形,長7—8(-11)毫米,徑5—6(-10)毫米,梗長3-5(-8)毫米。漿果黃綠。色至紅色,卵形或長圓形,長約1厘米。花果期四季。
分布及生境:除雲南中部、北部外,大部分地區都有,海拔200—2400米,常附生於陰濕密林或疏林的樹幹或石上。四川、湖北貴州廣西台灣廣東其沿海島嶼也有。分布於越南寮國泰國,P. yunnanensis Engl. 的模式林本(A. Henry 11799)采自思茅。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全株入藥:能清熱、解毒、袪風濕,治風濕麻木,咳嗽,氣癰,骨折,勞傷,小兒疳積等。獸醫用以治牛飽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