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

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

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是一種需要早睡早起,與絕大多數人的睡眠清醒節律都不相同的綜合徵。FASPS與人類per2密切相關。

概述

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familial advanced sleep phase syndrome, FASPS)是一種需要早睡早起,與絕大多數人的睡眠清醒節律都不相同的綜合徵。FASPS與人類per2(human Period 2,hPER2)基因(一個對光因子反應的重要生物鐘重設的關鍵基因)密切相關。
另外,研究人員獲得了一個FASPS hPER2 S662G突變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發現S662位的磷酸化導致了PER2轉錄的增加,以及另一位點的磷酸化會引起Per2的降解。改變CKIδ的劑量可以改變S662表型,這說明CKIδ可以通過調控per2調節體內時序。這些研究成果對於理解人類晝夜節律調控基因具有重要意義。
【圖示轉基因老鼠生理節奏的表型(Circadian Phenotypes of Transgenic Mice)】

實例

如果按照俗語說的那樣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或許蘇珊·麥德布魯克應該生活得很不錯,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無論她是否願意,每天凌晨1點半到3點鐘這段時間裡,她都會“準時”起床,她說:“那時候我已經非常清醒了,我準備開始油漆我的房子了,甚至連一杯咖啡都不用喝,完全不用。”但是到了每天下午4點到5點,她又變得昏昏欲睡了,她的生物鐘和多數人的完全不一樣。
奇怪的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05年3月30日報導,現年49歲的麥德布魯克是美國佛蒙特州的居民,她患有一種被稱為是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familial advanced sleep phase syndrome)的疾病。她每天下午5點半至7點半的這段時間裡就要上床睡覺,並且會在第2天凌晨的時候起床,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睡眠清醒節律都不相同。
麥德布魯克說:“這種綜合徵導致的最終結果是讓我感覺非常的孤單,因為沒有人願意在凌晨3點的時候參加聚會。”所以,她只能靠靜靜地整理房間、準備早餐或者乾脆抱著一本書獨自度過這段漫長的時光。
研究人員表示,世界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患有這種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這其中就包括麥德布魯克的母親、兩個姐姐和女兒。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傅英惠(Ying-Hui Fu)和她的同事專門針對這種睡眠周期紊亂的疾病進行了深入研究。3月3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自然》將發表其研究報告。
報告中稱,一種被新發現的單個基因突變是引發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的原因。但科學家們目前尚不能確定這種基因突變是如何改變人們睡眠時間的。實驗室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突變使一種名為CKIdelta的蛋白質活性變差。傅英惠說,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科學家們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委。
卡爾·亨特是美國馬里蘭州國家衛生研究院睡眠紊亂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他說,這項研究使人們對調節睡眠的基因發揮的重要作用變得關注起來,或許更為重要的是,這項研究能確定為什麼某些人具有與眾不同的睡眠習慣。
對人體至關重要的晝夜節律
傅英惠表示,控制著人體的生物鐘的是10多個緊緊纏繞在一起的基因,而生物鐘又控制著身體和行為周期的某種變化,其中包括心率血壓以及免疫系統的變化。所有的這些周期被人們統稱為晝夜節律,一般以24小時一晝夜為一個循環。
其實早在2001年,傅英惠和她的同事就發現了另外一種能夠引起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的基因突變。但研究人員注意到,這種突變在患有這種疾病的所有家庭成員中並非是個很普遍的現象。這就讓研究人員不得不繼續尋找另外一種能導致這種病症的遺傳基因因素。
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傅英惠和她的同事在一個患有這種病症的家族中,發現3代人中有5名成員的CKIdelta都發生了突變。除了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以外,這5個人中有4人都出現了情緒消沉和沮喪的現象。傅英惠表示:“情緒消沉很可能也是由於相同的原因造成的。我們在進一步研究基因突變為何會引起這種睡眠問題的同時,也很可能會了解導致情緒消沉的原因。”
對此,卡爾·亨特表示,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和情緒消沉兩者之間的潛在聯繫,引起了眾多研究人員的興趣。但他也同時闡明,人們目前的研究尚不能說明這兩種情況究竟哪一個是先發生的。
其他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
與此同時,科學家們也進行了一些其它的相關試驗。他們把導致這種病症的變異基因植入了果蠅老鼠體內,並觀察其結果。他們發現,這使老鼠的生物鐘發生了相似的改變,但其對果蠅的影響卻是相反的——變得更喜歡在夜晚活動了。這個試驗結果表明,儘管哺乳動物昆蟲有著相似的遺傳成分,但是其調節生物鐘的機制卻存在著一些本質的不同。
傅英惠說,對果蠅和哺乳動物之間出現的不同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則可能會向人們揭示,晝夜周期是如何建立及保持的。亨特說,這項研究非常重要,因為“它向人們提供了一個額外洞察和額外了解24小時生物鐘調節的分子機理的機會。”
傅英惠表示,她和她的同事希望這項研究能讓人們更好地了解人體生物鐘是如何調節和控制人們的行為的;同時,這些知識可能導致治療諸如由家族性睡眠狀態提前綜合徵和生理節奏失調,到諸如潛在的抑鬱症癌症而引起的一切毛病。
參考資料
Cell, Vol 128, 59-70, 12 January 2007 - Modeling of a Human Circadian Mutation Yields Insights into Clock Regulation by PER2
詳細:http://www.cell.com/content/article/fulltext?uid=PIIS00928674060159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