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黑色素瘤

眼黑色素瘤

眼黑色素瘤是成人最常見的原發球內惡性腫瘤。好發於40~60歲,單側發病。85%發生在脈絡膜,9%在睫狀體,6%在虹膜。臨床症狀可有視野缺損、視敏度減弱、疼痛或炎症。

基本信息

病因病理

是成人最常見的原發球內惡性腫瘤。好發於40~60歲,單側發病。85%發生在脈絡膜,9%在睫狀體,6%在虹膜

臨床表現

脈絡膜出血眼底彩色照相脈絡膜出血眼底彩色照相
臨床症狀可有視野缺損、視敏度減弱、疼痛或炎症。

影像學表現

1.B超表現:
脈絡膜上低回聲腫塊。對小病灶(3mm以下)顯示能力優於CTMRI,但對位於睫狀體的病灶顯示不好。

2.CT表現:
眼環內側高密度隆起,邊緣光滑銳利,輕~中度增強。伴視網膜下滲出或出血性剝離時,可見腫塊兩側相對略低密度無增強新月形影。

3.MR表現:
腫瘤T1信號高於玻璃體,T2加權像信號低於玻璃體(短T1短T2,與其內含順磁性物質黑色素相關)。相關視網膜剝離T1與T2顯示為高信號區,優於CT,但不易與腫瘤區分。鞏膜受侵犯表現為T1加權像低信號鞏膜內的較高信號區。

鑑別診斷

需與脈絡膜血管瘤、脈絡膜轉移瘤、脈絡膜骨瘤鑑別

治療

目前來說,眼黑色素治療主要是採用手術切除的方法,但是效果也很不理想。現在有一些藥物被用於黑色素瘤的治療上。主要有下面幾種。
DTIC單藥方案
適應證:Ⅲ、Ⅳ期惡性黑色素瘤。
劑量與用法:
(1)850-1000mg/H12靜脈滴注,第l天,21~28天重複。
(2)250mg/(m?·d) 靜脈滴注,第1—5天,2l天重複。
該藥眼黑色素瘤治療過程中胃腸道反應較常見,多為I、Ⅱ度,給予對症止吐治療多能緩解;骨髓抑制作用中等,一般在用藥後2-3周象下降,第4~5周可恢復正常,必要時可套用集落刺激因子治療;注射部位血管有刺激性反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可出現流感樣症狀,如周身不適、高熱、肌肉疼痛;偶見功能損害。
該黑色素瘤治療藥物對光和熱極不穩定,需在使用前臨時配製,藥物溶液保存及靜脈滴注時應注意避光。防止藥物外滲以免刺激局部組織。有肝腎功能障礙、合併感染者、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慎用。
DTIC是臨床研究最多的一種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單藥。是美國FDA批准的唯一一種可單藥用於黑色素瘤治療的藥物。它是一種非典型烷化劑,只能靜脈給藥,在肝內代謝轉化為有活性的代謝產物MTIC。其治療有效率高達20%。對有皮膚皮下組織淋巴結轉移者更有效,對內臟轉移效果較差。持續治療患者的中位有效期約為6個月。
CR較少,並僅限於有皮下組織及淋巴結轉移者。眼黑色素瘤治療用DTIC治療的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病人5年生存率2%。

眼部知識小百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