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袢綜合徵

盲袢綜合徵

盲袢綜合徵(blind loop syndrome)是指小腸內容物在腸腔內停滯和細菌過度繁殖引起的腹瀉、貧血、吸收不良和體重減輕的綜合徵。有人認為稱之為小腸污染綜合徵(contaminated small bowel syndrome)似更確切。盲袢綜合徵可由小腸狹窄、憩室、硬皮病及神經功能失調等引起,但主要見於胃切除、胃腸吻合術後導致盲袢或盲袋(即腸袢)的形成並發生淤滯而引起。結腸梗阻性病變不能切除迴腸與結腸行捷徑吻合時,由於逆蠕動吻合,使腸內容物有一部分進入曠置的腸管內致使曠置腸管擴張等所引起一系列症狀。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基本信息

病因

(圖)病因:細菌過度繁殖病因:細菌過度繁殖
正常人小腸上段僅存在少量細菌,如細菌過度繁殖可引起本病。原因有下列各種:
進入小腸的細菌數超量
1、食物嚴重污染
2、胃黏膜屏障機能損傷胃酸缺乏、胃空腸吻合術後、部分或全胃切除術後;
3、小腸內細菌種植,如膽管炎腸間瘺和回盲瓣括約肌切除術後等。
腸腔內細菌清除延緩
1、局部解剖的異常,如十二指腸及空腸憩室炎;先天性腸腔狹窄或由Crohn病、結核、潰瘍引起的狹窄;
2、手術後的問題,如輸入袢淤滯、術後盲袢、空腸旁路、腸側側吻合術;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腸功能紊亂,如硬皮病、澱粉樣病、輻射病、小腸假性梗阻等;
4、神經功能失調導致小腸蠕動失調,如迷走神經切斷術、糖尿病等。
免疫功能減退
如老人、營養不良、尿毒症、熱帶性腹瀉、膽鹽缺乏、單糖吸收不良者等。
(圖)小腸黏膜損傷小腸黏膜損傷
小腸內細菌的過度繁殖可損傷小腸黏膜,影響腸道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同時大量的維生素B12被細菌消耗,可造成維生素B12缺乏。此外,大量的細菌可將結合性膽鹽分解為非結合性膽鹽,影響脂肪微粒的形成,從而影響脂肪物質的吸收。非結合膽鹽還能刺激腸蠕動,故盲袢綜合徵幾乎皆伴有脂肪瀉和水瀉。

病理生理

(圖)梗阻病變梗阻病變

結腸的腫瘤炎症等引起腸腔狹窄,病變組織因全身或局部原因不能切除,為解決結腸梗阻問題,只能行迴腸與結腸的捷徑吻合,以解決不同程度腸梗阻。在吻合時,在回橫結腸袢式吻合或回乙狀結腸雙端側吻合時,迴腸不扭轉與交叉,直接與結腸吻合,造成逆蠕動吻合。即近端迴腸內容物一部分先進入曠置的結腸內,然後再進入遠端結腸。如不全梗阻,一部分通過狹窄部分進入曠置的近端結腸,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
盲袢綜合徵的患者,因近端迴腸內容物一部分進入曠置的遠端結腸,使這段結腸產生蠕動,將大部分內容物送入遠端結腸;還有一部分通過狹窄部位進入臨置的近端結腸,這部分內容物,有兩個途徑排出,一是順蠕動通過狹窄再次排入遠端結腸;二是通過逆蠕動從曠置的遠端迴腸進入遠端結腸。
以上迴腸內容物的運行過程使曠置的腸管受到反覆刺激及內容物的積存,導致曠置結腸擴張,尤其是狹窄近端。時間稍長則結腸壁增厚形成腫塊,在蠕動通過狹窄部位時,或蠕動時產生腹痛,嚴重時引起噁心、嘔吐等一系列症狀。捷徑吻合的用意在於使病變病位休息,或對腫瘤刺激減少而生長緩慢,或炎症等病變促其早期消除炎症。如吻合呈逆蠕動方向,則腫瘤生長加速,炎症癒合緩慢。

臨床表現

(圖)腹瀉腹瀉

盲袢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多樣,大致可以歸集如下:
胃腸道症狀
腹瀉是每個病例皆有的表現,包括脂肪瀉水瀉常有腹脹、腹痛,可有噁心、嘔吐。由於食物被過度分解,糞便多惡臭。偶有因腸袢黏膜糜爛或潰瘍形成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
消化吸收不良的症狀
由於維生素B12吸收不良和被消耗,常引起高色素性大細胞貧血,亦可因鐵吸收障礙而有低色素性小細胞貧血。可因各種維生素吸收障礙引起夜盲症口角炎舌炎糙皮病、低鈣性搐搦及骨質軟化等。由於消化吸收的障礙,低蛋白血症及體重減輕十分常見。
神經系統症狀
少數患者可出現深部感覺受損、步態不穩、共濟失調肌張力異常等神經系統症狀。

輔助檢查

(圖)氣鋇雙重造影示回盲部氣鋇雙重造影示回盲部

1、X線檢查:腹部平片,可見擴張的腸管(梗阻病變近端腸管)。小腸造影:顯示鋇劑從吻合口逆行進入曠置的腸管,並且有一部分通過狹窄部位逆行進入曠置的近端腸管,然後再由順蠕動將鋇劑推入吻合口遠端,或逆蠕動到吻合部位;
2、超聲檢查:可探及原結腸病變部位及其近端擴張的腸管;
3、血、尿、便常規檢查等。

診斷治療

(圖)14C呼氣試驗檢測儀14C呼氣試驗檢測儀

根據病史和腹瀉等典型症狀診斷不難。不典型的病例可作下列檢查以輔助診斷:
(一)小腸抽吸液檢查:用插管法取得小腸液作細菌培養,如細菌總數超過100000/立方毫米,即提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亦可測定小腸液中非結合性膽汁酸。本徵為陽性。此外尚可測定小腸液中揮發性脂肪酸,如乙酸>0.8mmol/L,丙酸>0.1mmol/L,丁酸>0.01mmol/L,可提示本徵。
(二)尿排泄物測定:尿蘭母和是蛋白質在腸內被細菌分解的產物,患者尿中排泄量明顯增加。
(三)呼吸試驗:由於在盲袢內繁殖的細菌能把14C標記的甘氨酸由膽鹽分解出來而被吸收,經過代謝變為14CO2,運送到血液中,並經肺呼出,在口服14C標記的甘氨酸後4小時可在呼吸氣中出現。患本徵時14CO2的排出可較正常人高10倍。
(四)X線造影或CT檢查:在有些病例可顯示出盲袢、狹窄、瘺管等小腸病變,有助於診斷的確立。

本綜合徵需與短腸綜合徵、胃術後內因子缺乏及原發性吸收不良等進行鑑別。小腸細菌過度生長為鑑別之要點。

(圖)腹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

盲袢綜合徵的治療可分為外科治療與內科治療兩部分。對小腸解剖結構上的異常,應儘可能通過手術予以糾正。如切除盲袢或狹窄部位,以消除小腸淤滯、解除發病的基礎。若在畢氏Ⅱ手術後發生本病者,可將畢氏Ⅱ式手術改為Ⅰ式手術。
內科治療包括抗生素治療與支持治療。本綜合徵的抗生素治療極為重要,由於感染的細菌極為複雜,故抗生素的套用需有良好的設計。可根據病原菌培養的結果不斷調節治療方案以避免耐藥菌株的形成。營養支持治療極為重要,但腸黏膜因感染受損致吸收障礙,恢復過程頗為緩慢,必要時需由腸外途徑給予補充。除糖、脂肪、蛋白質外各種維生素、鐵劑、鈣劑等皆應補充。

經保守治療無效,改回結腸吻合的逆蠕動為順蠕動。腸袢式吻合,可拆除後掉轉方向縫合。如雙端吻合,將近端迴腸與結腸吻合口拆除,封閉結腸吻合口,在遠端迴腸與結腸吻合的遠端5cm左右的結腸上行回結腸吻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