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狀黃芩

盔狀黃芩

盔狀黃芩(Scutellaria galericulata Linn.),草本植物,見於海拔440—1060水溝旁沖積地上。分布內蒙古北部、陝西(榆林)、新疆(烏魯木齊、塔城、托里)。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盔狀黃芩盔狀黃芩

多年生草本;根莖匍匐,在節上生纖維狀鬚根。莖直立,高35—40厘米,銳四棱形,微具槽,除沿稜角疏被下曲短柔毛外余均無毛,中部以上多分枝,下部常無葉,節間常比葉短。葉具短柄,柄長2—7毫米,腹凹背凸,背面密被短柔毛;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1.5—6厘米,寬0.8—3厘米,莖下部者較大,向莖頂漸變小,先端銳尖,基部淺心形,邊緣具圓齒狀鋸齒,膜質至堅紙質,上面綠色,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密被短柔毛,側脈約4對,上面凹陷下面明顯隆起。花單生於莖中部以上葉腋內,一側向;花梗長2毫米,密被下曲短柔毛,靠近基部有一對線形無毛的小苞片。花萼開花時長約3.5毫米,外密被白色短柔毛,盾片著生在萼筒中部稍下方,高約0.75毫米,果時花萼長5毫米,盾片直伸,高1.5毫米。花冠紫色、紫藍至藍色,長約1.8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內於上唇及下唇2側裂片間被微柔毛;冠筒基部微囊大,寬約1.5毫米,向上漸增大,至喉部寬3.5—5毫米;冠檐2唇形,上唇半圓形,寬2.5毫米,盔狀,內凹,先端微缺,下唇中裂片三角狀卵圓形,先端微缺,基部寬6毫米,2側裂片長圓形,寬1.5毫米。雄蕊4,均內藏,前對較長,具能育半藥,退化半藥不明顯,後對較短,具全藥,藥室裂口具髯毛,花絲扁平,前對內側後對兩側中部以下被疏柔毛。花柱細長,先端銳尖,微裂。花盤前方隆起,後方延伸成長0.5毫米的子房柄。子房4裂,裂片等大。小堅果黃色,三棱狀卵圓形,徑1毫米,具小瘤突,腹面中央具果臍。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產地分布

產陝西(榆林),新疆(烏魯木齊、塔城、托里),內蒙古北部;見於水溝旁沖積地上,海拔440—1060米。歐洲各國,蘇聯遠東地區,蒙古,日本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藥用價值

【藥 名】:盔狀黃芩
【拼 音】:kuizhuang huangqin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植物盔狀黃芩的全草。
【功 效】:清熱燥濕。
【主 治】:治濕熱,如濕溫、黃疸瀉痢,熱淋、癰腫瘡毒等;亦用於肺熱咳嗽,內熱亢盛所致咯血、吐血、衄血等。
【性味歸經】:苦,寒。肺、胃、大腸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9一12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或研末。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內蒙古北部、陝西(榆林)、新疆(烏魯木齊、塔城、托里)。
【拉丁名】:盔狀黃芩Scutellaria galerioulata L.
【考 證】:始載於《中國植物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