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黃芩

滇黃芩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近垂直或斜行,徑可達1—2厘米,分叉,切面黃色。莖常多數從根莖頂部或旁側生出,高12—26(-35)厘米,銳四棱形,被倒向或近伸展的柔毛或微柔毛。

基本信息

滇黃芩

小黃芩(曲靖)、條芩、子芩、枯芩(文山州)、黃芩(滇南本草,植物名實圖考)。

描述欄位

滇黃芩滇黃芩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近垂直或斜行,徑可達1—2厘米,分叉,切面黃色。莖常多數從根莖頂部或旁側生出,高12—26(-35)厘米,銳四棱形,被倒向或近伸展的柔毛或微柔毛。葉紙質、長圓狀卵圓形或長圓形,莖下部者小,向莖中部漸大,長1.4—3.3厘米,寬0.7-1.4厘米,常對摺,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為近心形,全緣或上部具不明顯的圓齒;葉面被疏長毛至幾無毛,背面近無毛或僅沿中脈及側脈被疏柔毛,側脈3—4對;葉柄長0—3毫米。總狀花序頂生,長5—14厘米;花對生、梗長3—4毫米,與序軸被具腺微柔毛;苞片向上漸小,披針狀長圓形,長5—10毫米。花萼長約3毫米,被具腺微柔毛,盾片高約1毫米。花冠青紫色或藍色,長2.4—3厘米,外被具腺微柔毛;冠管近基部前方微脹大,明顯膝曲狀。檐部上唇盔形,下唇中裂片近圓形,寬約1厘米,側裂片三角形,寬約3毫米;花絲下部被小纖毛。花盤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子房光滑。成熟小堅果卵球形、黑色、具瘤,花期5—9月,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

雲南除南部和西南部外,全省大部分地區有產。生長於1300—3200米左右的雲南松林下和灌叢草地中。中國四川南部及貴州西北部也有。模式采自蒙自。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滇黃芩滇黃芩

根莖入藥,據滇南本草雲多用於實熱症。我省大量收購、作黃芩代用品。 此外莖葉可代茶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