皺葉莢蒾

皺葉莢蒾

皺葉莢蒾,常綠灌木。全株均被星狀絨毛。葉革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期4-5月,果期7-9月。原產於陝西、湖北、四川及貴州地區。

基本信息

生物信息

皺葉莢蒾皺葉莢蒾

皺葉莢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
花(果)期:果期7-9月
產地:中國
科目:灌木
科屬:忍冬科 莢蒾屬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全株均被星狀絨毛。葉革質,卵狀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鈍尖,基部圓或微心形,全緣或具小齒,葉面深綠色,背面密生黃褐色星狀毛。復傘形花序。萼筒被黃白色星狀毛。花冠白色。核果卵形。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4米;幼枝、芽、葉下面、葉柄及花序均被由黃白色、黃褐色或紅褐色簇狀毛組成的厚絨毛,毛的分枝長0.3-0.7毫米;當年小枝粗壯,稍有稜角,二年生小枝紅褐色或灰黑色,無毛,散生圓形小皮孔,老枝黑褐色。葉革質,卵狀矩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8(-25)厘米,頂端稍尖或略鈍,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有不明顯小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幼時疏被簇狀柔毛,後變無毛,各脈深凹陷而呈極度皺紋狀,下面有凸起網紋,側脈6-8(-12)對,近緣處互相網結,很少直達齒端;葉柄粗壯,長1.5-3(-4)厘米。聚傘花序稠密,直徑7-12厘米,總花梗粗壯,長1.5-4(-7)厘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7條,四角狀,粗壯,花生於第三級輻射枝上,無柄;萼筒筒狀鐘形,長2-3毫米,被由黃白色簇狀毛組成的絨毛,長2-3毫米,萼齒微小,寬三角狀卵形,長0.5-1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5-7毫米,幾無毛,裂片圓卵形,長2-3毫米,略長於筒;雄蕊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長約1毫米。果實紅色,後變黑色,寬橢圓形,長6-8毫米,無毛;核寬橢圓形,兩端近截形,扁,長6-7毫米,直徑4-5毫米,有2條背溝和3條腹溝。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產地習性

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四川東部和東南部及貴州。生於山坡林下或灌叢中,海拔800-24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巴東。

喜溫暖、濕潤,較耐蔭,不耐澇。好生於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

繁殖栽培

播種繁殖。栽培容易,耐修剪。

植物套用

皺葉莢蒾要叫枇杷葉莢蒾,其樹姿優美,葉色濃綠,秋果纍纍。適於屋旁、牆隅、假山邊、園路岔口或林緣、樹下種植。莖皮纖維可作麻及制繩索。歐洲常栽培供觀賞。

本種可憑其粗壯的體型,全體被厚絨毛,形大革質、上面呈明顯皺紋狀的葉等特徵而與同組內的其他種區分開。

忍冬科部分植物

忍冬科包括大約800種植物,幾乎分布在全世界,主要在亞洲東部和北美洲東部,但在熱帶地區和南部非洲沒有發現本科的植物。忍冬科植物絕大部分是藤本植物或灌木,只有少數種為草本植物,有常綠植物也有落葉植物,葉對生、單葉;花兩性,5 基數,花冠合瓣;果實一般為漿果,也有蒴果或核果。

忍冬科·莢蒾屬

莢蒾屬,忍冬科,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約74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供觀賞用,尤以具有放射狀大型不孕花的種類最為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