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莢蒾

小葉莢蒾

小葉莢蒾(學名:Viburnum parvifolium)是五福花科莢蒾屬的植物,是台灣的特有植物。分布於台灣本島,生長於海拔2,700米至3,3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小葉莢蒾
種拉丁名:ViburnumparvifoliumHayata
科中文名:忍冬科
科拉丁名:Caprifoliaceae
屬中文名:莢蒾屬
屬拉丁名:Viburnum
國內分布:台灣中央山脈

產地分布

中國、亞洲東部地區,特產我國台灣中央山脈。生於海拔2700-3300米的山地。

形態特徵

灌木;幼枝、葉柄和花序均密被簇狀短毛;小枝纖細,廣開展,枝直立,暗栗褐色,有明亮的微小皮孔,無毛。葉厚紙質,矩圓形或圓形,很少卵形,長1-3厘米,頂端圓形或稍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邊緣基部除外具少數不整齊疏牙齒,上面僅脈上被簇狀毛,下面散生簇狀毛和棕色腺點,脈上毛較密,側脈3(-4)對,直達齒端,基部一對作離基3出脈狀,連同中脈上面凹陷,下面明顯凸起,小脈上面凹陷,下面作格線狀;葉柄長4-6毫米;托葉不存。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長5毫米。花不詳。果實紅色,扁,矩圓形或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5-7毫米;核卵形,扁,長約6.5毫米,直徑約4毫米,頂端微凸尖,基部微凹,有1淺腹溝。果熟期11月。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2700-3300米的山地。

忍冬科·莢蒾屬

莢蒾屬,忍冬科,約200種,分布於北半球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約74種,南北均產之,其中有些供觀賞用,尤以具有放射狀大型不孕花的種類最為美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