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黴菌病

皮黴菌病是由黴菌引起的傳染病及一些症狀。

犬皮黴菌症
皮黴菌症是由黴菌引起的傳染病,主要影響表皮的角質層及毛囊。最常引起本症的黴菌屬為Microsporum及Trichophyton;在犬及貓
Microaporum canis是引起皮黴菌的頭號原凶。雖然接觸帶有黴菌孢子的節肢動物可能導致感染,但體內正常的防禦機制常會預防感染成立。有幾項因素參與這個過程:新生或年幼動物的免疫機制常與感染的敏感度有關。刺激宿主產生免疫反應的感染過程是相當重要的。尚未出現臨床症狀的患犬,其免疫力與病原侵害性常呈現平衡狀態。若免疫機制受到抑制,則必會造成感染或其它慢性的持續性疾病;貓白血病(FeLV)、貓愛滋病(免疫不全,FIV)感染或慢性、腫瘤或持續使用類固醇治療都是造成免疫抑制的原因。
患病動物的臨床症狀依宿主的免疫反應強弱而定;典型病變是圓形區域性的脫毛,皮膚出現紅斑或鱗片樣。儘管所謂的錢癬可能由皮黴菌造成,但實際上大多與細菌性膿皮症有關。
皮黴菌症常造成毛囊炎,且與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及毛囊蟲症為造成短毛狗發生丘疹性皮膚炎的三大主因之一。毛囊炎又可能演變為癤瘡病而造成纖維性化膿性肉芽腫皮膚炎。瘢痕性脫毛可能是深層發炎及毛囊受損的訊號。結節性皮膚炎則可見於禿瘡癬患犬,或患有偽足菌腫瘤性皮膚炎及Majochii氏肉芽腫的貓。感染皮黴菌症的貓,其病變更為多變,且搔癢症狀比犬更嚴重,這可能是造成自體持續性重複性全身或局部感染的主因。本病症狀常與過敏性皮膚炎混淆,故常出現誤診。
本病的最佳診斷方法是作黴菌培養試驗;將病灶區邊緣的鱗屑或毛髮接種於培養基,約3到15天后出現陽性反應,但有些黴菌生長速度比較慢(如Trichopyton spp.)。在比較培養基顏色變化的同時,絕不可忽略菌落的型態與其它特徵。若培養時間過久,常會因腐生性黴菌的生長或菌落彼此覆蓋而造成偽陽性的結果。伍氏燈(Wood’s lamp)常用於黴菌檢查,但因可信度不高故不建議其為確診依據。對於一些皮膚病變培養為陰性,但仍強烈懷疑皮霉病例、或某些難以辨別的結節性皮膚炎病例,建議采生檢進行皮膚組織學檢查。針對無症狀的帶原者、症狀不明顯或重新進行黴菌培養評估的病例,使用MacKenzie bursh技術檢驗,常有不錯的診斷結果--使用一隻無菌的牙刷,在動物身上來回刷幾次之後輕輕壓在培養基上進行黴菌培養。

[b]治療方法[/b]
對於正在發生的感染症狀,給予全身性療法應較為有效。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成犬其周期性膿皮症的症狀可能因其它並發疾病的痊癒而消失。雖然局部療法常用於感染皮膚的輔助治療,但一般來說其效果仍較有限:因局部塗抹無法深入有感染原生長的深層毛囊,塗抹時也不易區別病灶的範圍。硫磺石灰(Lime sulfur)是比較有效的局部塗抹劑,含Miconazole nitrite的洗毛精亦可用於患犬的輔助治療。另外,絕不可忽視本病在人畜共通傳染病上的意義。
傳統的全身性療法是使用griseofulvin,這是一種能與角質完美結合或沈積在角質細胞中的黴菌制菌劑。其劑量依動物重量或配方而有不同(有些會加強吸收效果,而增加PEG (poly-ethelene glycol)的比例)。
一般來說,小體型動物的建議劑量是每天每公斤25~50mg;迷你體型的劑量則減至5~10mg。每天可分2次給予,給藥時應與含油脂的食物共同餵食以增加吸收效果。因griseofulvin具有致畸胎性,不可用於懷孕期的母畜;其它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尚有嘔吐、下痢及食欲不振。本藥若使用於FIV陽性的貓,常會發生致命的不可逆骨髓抑制反應;因此,若要讓貓使用本藥,應詳細進行FIV及FeLV檢測,並每天監視藥物反應。若能改用其它藥物,則建議更換處方。
Ketoconazle可考慮用於犬,但因對貓的副作用較大則不建議使用於貓。本藥為一種imidazole藥物,建議劑量是5 mg/kg、一天兩次或10 mg/kg一天一次。使用期間應避免給予制酸劑或H2阻斷劑,同時建議與肉類共同餵食以促進藥物吸收。本藥的副作用是無食慾及精神沈鬱。低劑量使用可舒緩部份症狀;但若出現全身不適應的狀況則應立即監測肝指數。本藥對部份皮黴菌症病例治療效果有限。
Itraconazole屬於triazole類,價格高於ketoconazole,但動物反應較佳。與griseofulvin比較,本藥所需的治療時間較短,且對動物更安全。與ketoconazole一樣,具肝毒性;高劑量時則具有致畸胎性。
本藥的劑型通常為每顆100mg的膠囊,但容易分裝,因此適用於小動物治療。劑量是10mg/kg每天一次;有些報告認為降至2.5mg/kg或5.0mg/kg也一樣有效。
Terbinafine是最新的全身性抗黴菌藥,並且比itraconazole、ketoconazole更安全。
用法是10~30 mg/kg,一天一次;治療原則與其它抗黴菌藥物相同。
Terbinafine有肝毒性,若需長期使用(如6至8周以上),則需密切監控ALT與SAP值。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嘔吐、無食慾、嗜睡,但血檢值正常。
Terbinafine可作為另一種全身性抗黴菌的治療選擇。(註:除口服藥物使用外,建議配合使用含chlorhexidine diacetate成分建盈公司福德士仙波作為全身清潔洗劑)
已有黴菌疫苗的商品,雖有時無法完全消除感染,但能改善皮黴菌引起的皮膚病變;同時,對減少環境病原對動物的影響也有不少幫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