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麴黴病

皮膚麴黴病

皮膚麴黴病,是一種皮膚病,由麴黴屬真菌引起。

麴黴屬(Aspergillus),由Micheli於1927年首先命名和描述,大多為非致病菌。已報告引起人類疾病者有以下幾種:煙麴黴、黃麴黴、黑麴黴、土麴黴、構巢麴黴等,而以煙麴黴最多。最常侵犯肺,致肺麴黴病,而皮膚麴黴病則較為少見。

概述

皮膚麴黴病皮膚麴黴病
最近1例皮膚T細胞淋巴瘤患者並發原發性皮膚麴黴病,現報導如下。1病歷摘要患者女,41歲,新疆籍。於1999年6月不慎左小腿脛前中上1/3交界處碰傷,但皮膚未破裂,留下約1cm×2cm大小淤斑,未予處理。此前患者皮膚無斑片、斑塊、結節,無瘙癢表現。此後碰傷處出現紅腫、壞死。

麴黴病(aspergillosis)是由麴黴屬真菌所引起的疾病,臨床上主要包括過敏性麴黴病、菌落形成性麴黴病、麴黴瘤及侵襲、播散性麴黴病。
〖臨床特點〗
一、肺部為入侵的門戶。損害可局限在肺部形成麴黴瘤(真菌球
二、侵襲性損害常可致肺組織破壞並形成播散,可達鼻眼部,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統,造成相應的損害。

皮膚麴黴病皮膚麴黴病
三、皮膚表現多為潰瘍和肉芽腫,也可致表淺皮損感染如甲真菌病。還可引起外耳道及燒傷創面的感染。
四、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組織病理〗根據感染的急生和慢性之分可呈壞死性、化膿性或肉芽腫性,在組織中可發現放射狀排列的直徑7~10μm的分枝分隔菌絲,分枝一般呈45°,多向同方向,呈指狀。
一、真菌學檢查:痰及分泌物可見分隔的粗大菌絲。連續三次反覆培養均為同樣真菌方可肯定。致病菌種常需進一步鑑定。
二、X線檢查對於肺部損害如麴黴球肺麴黴病等有幫助。
〖鑑別診斷〗結核、腫瘤。
皮膚麴黴病皮膚麴黴病
預防治療〗
一、侵襲性、播散性麴黴病:二性黴素B仍為最有效藥物。用量為0.6~1mg/kg/日,靜點。可與5-FC3~6g/日合用。
二、伊曲康唑200~400mg/日。咪康唑靜脈滴注也有效。治療時間根據病情變化決定,慢性者可連用數月。
三、手術摘除曲菌球。切除前配合系統用藥,使病情穩定後再行手術。
肺部損害可用二性黴素B1~2mg/次局部注射,也可用0.125~0.25%的兩性黴素B或0.25%的匹馬黴素霧化吸入。

相關搜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