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麴黴毒素[黴菌毒素]

黃麴黴毒素[黴菌毒素]

黃麴黴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寄生麴黴 (a.parasitic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濕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

基本信息

簡介

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
黃麴黴毒素(AFT)是一類化學結構類似的化合物,均為二氫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aspergillusflavus)寄生麴黴(a.parasiticus)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濕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
它們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中,特別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是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為突出的一類黴菌毒素。

1993年黃麴黴毒素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黃麴黴毒素B1最為多見,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強.
B1是最危險的致癌物,經常在玉米,花生,棉花種子,一些乾果中常能檢測到。它們在紫外線照射下能產生螢光,根據螢光顏色不同,將其分為B族和G族兩大類及其衍生物。AFT已發現20餘種。AFT主要污染糧油食品動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麥、豆類、堅果類、肉類、乳及乳製品、水產品等均有黃麴黴毒素污染。

物質特點

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
在紫外線下黃麴黴毒素B1,B2發藍色螢光黃麴黴毒素G1,G2,發綠色螢光.黃麴黴毒素的相對分子量為312-346.難溶於水易溶於油,甲醇丙酮和氯仿等有機溶劑,但不溶於石油醚己烷和乙醚中.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較穩定,但在強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強鹼溶液中分解迅速.其純品為無色結晶,耐高溫黃麴黴毒素B1的分解溫度為268℃紫外線對低濃度黃麴黴毒素有一定的破壞性。

檢驗檢疫要求

●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食品黃麴黴毒素最高允許濃度為15ug/kg.
●中國政府對各種食物中黃麴黴毒素的最高允許量見表2.
最高允許含量/(ug/kg)
玉米,花生,花生油,堅果和乾果(核桃,杏仁)——20(黃麴黴毒素b1)
玉米,花生仁製品(按原料折算)——20(黃麴黴毒素b1)
大米,其他食用油(香油,菜籽油,大豆油,葵花油,胡麻油,茶油,麻油,玉米胚芽油,米糠油,棉籽油)目前國內花生油行業,魯花已擁有去除黃麴黴素技術,該項技術獲國家發明專利。——10(黃麴黴毒素b1)
其他糧食(麥類,麵粉,薯乾),發酵食品(醬油,食用醋,豆豉,腐乳製品),澱粉類製品(糕點,餅乾,麵包,裱花蛋糕)——5黃麴黴毒素b1)
牛乳及其製品(消毒牛奶,新鮮生牛乳,全脂牛奶粉,淡煉乳,甜煉乳,奶油),黃油,新鮮豬組織(肝,腎,血,瘦肉)——0.5(黃麴黴毒素m1)
●美國聯邦政府有關法律規定人類消費食品和奶牛飼料中的黃麴黴毒含量(指b1+b2+g1+g2的總量)不能超過15ug/kg.人類消費的牛奶中的含量不能超過0.5ug/kg,其他動物飼料中的含量不能300ug/kg.
●而歐盟國家規定更加嚴格,要求人類生活消費品中的黃麴黴毒素b1的含量不能超過0.05ug/k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