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徽墨酥

皖南徽墨酥

皖南徽墨酥的由來

皖南徽墨酥皖南徽墨酥
國際旅遊城市黃山市舊稱徽州,因“文房四寶”之一的“徽墨”特產而被稱作“中國徽墨之鄉”。同時,古徽州又是黃山毛峰等中國名茶的故鄉。作為“徽墨之鄉”、“名茶之鄉”的茶點,徽墨酥的外形酷似徽墨,6厘米長4厘米寬1厘米厚,造型是一般徽墨墨錠的標準尺寸,酥體從外到內烏黑油亮,芳香四溢。品嘗時的口感享受難以言表:油酥柔韌,不待咀嚼先自融化生津,唇齒留香,清幽雅淡;甜而不膩,讓人覺得甘甜適中,大有“添一分就膩味減一分則乏味”之美感。

皖南徽墨酥的由來

皖南徽墨酥皖南徽墨酥
相傳唐朝末年,中原戰亂連年,河北有位叫奚廷王圭的制墨高手,漂泊到了江南。當時“南唐”皇帝李煜愛好舞文弄墨,對筆墨之類很是講究,他把廷王圭請來,安排在徽州造墨。
不久,北宋太祖趙匡胤統一北方,又跨過長江,滅了南唐,李煜被北遷到宋朝都城汴京。誰知這位“降王”痴心依舊,看到書房缺墨了,習慣地派人來徽州取墨。“王府總管”是宋朝派的,知道“降王交通外地、私取貢物”的分量,就布下羅網,準備獲得“物證”。
徽州的老廷王圭這時也非常為難,墨坊里駐有宋朝的督貢官,私取貢物,罪犯天條,叫來人空手而回又對不起老主人。思忖之際,對面新開的糕團店傳來了誘人香味,過去一看,那新搗的“黑麻餡”同墨坊里的“墨料”一模一樣,心中有了底。他取來“墨模”,借了麻餡,印了批“墨錠”交來人帶走。後來,李煜果然逃過了這一劫,而徽墨酥的香味,也飄揚在汴京了。
現在,走皖南、游徽州的人,仍能嘗到黑芝麻、百花蜜調製的脫殼“徽墨酥”,聽到這流傳已久的故事。

皖南徽墨酥的特點

製作過程
徽墨酥的製作大致包括精選精製黑芝麻主料、巧妙炒制黑芝麻、精磨黑芝麻醬、拌料、入模成型和包裝等六道主要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有絲毫馬虎大意,否則將無法達到其嚴格異常的質量標準。比如主料黑芝麻就不能隨意從市場收購,而是經過化驗室對各產地黑芝麻反覆檢測後篩選出某地產品作為主料專用;再比如炒制工序,通常都由資深老師傅親自把關,既不能生也不能老但又要出香出脆出油,技術性相當強;再比如拌料工序的熟麵粉、白糖粉、芝麻醬等各種原料的配方的最佳方案的制定更是大有文章,所有這些源於傳統又有創新的新徽派糕點製作技藝正是其之所以難以仿製的秘密。
功效
徽墨酥除具有一般黑色食品的食用功能外,還具有潤喉、滋肺、烏髮等特效。加之其特色鮮明、包裝精美、便於攜帶和易於收藏等特點,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現在,徽墨酥的聲譽已經隨著海內外黃山遊客的萍蹤而遍及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