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褶裙

百褶裙

百褶裙(all-around pleated skirt),現代也稱“百襉裙”,“密襉裙”或“碎摺裙”。百褶裙是指裙身由許多細密、垂直的皺褶構成的裙子。該裙的每隻襉距,約在2厘米—4厘米之間,少則數百褶,多則上千褶。它美觀漂亮,但製作比較複雜。百褶裙為彝、苗、侗等族婦女常穿的一種裙子,流行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基本信息

簡介

百褶裙,現代也稱“百襉裙”或“密襉裙”或“碎摺裙”。是指裙身由許多細密、垂直的皺褶構成的裙子。

特點

唐代女性愛穿的印花百褶裙百褶裙的每隻襉距,約在2厘米—-4厘米之間,少則數百褶,多則上千褶。它美觀、漂亮,但製作比較複雜。

流行地區

百褶裙百褶裙

流行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明代該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餘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現代的裙子皺褶多而密,裙有長有短,長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後兩片構成。穿時小腿裹綁腿或穿襪筒。不論寒暑、節日或外出餘額都穿。四川大小涼山和雲南寧蒗彝族地區,一般用三種不同彩色的布縫綴而成。

除湘西等部分地區外,其他地區的苗族婦女大都喜歡穿著。但據說苗族婦女古代多穿筒裙,後來為了使自己的服飾有別於異族,便於辨認,才在對內能夠區分的基礎上,統一採用百褶裙的方法製作裙子。流行在今黔中地區的傳說《百褶裙的來歷》說:古時候苗家穿的裙子與漢族的沒什麼區別。為了將其區分開來,一家母女倆立志要縫製一種特殊的裙子,作為苗家的標誌。她們苦思冥想,後來受到山坡上五顏六色青桿菌的啟示,按著青桿菌的褶子做成了一條裙子,穿到花場上踩花。苗家姐妹們見了,個個拍手稱讚,她們也紛紛學著做來穿。於是,這種百褶裙很快就傳遍了各個苗寨,各個支系的苗族都穿起了長短不一的百褶裙。

製作工藝

苗族的百褶裙製作工藝精湛,皺褶細密、繁多,有的可達千褶以上。而且裙身縱向挺直、橫向富有彈性,上面還繡有五彩繽紛的圖案花紋。如貴州黃平地區,百褶裙一般用16至26米長的自織自染的深紫色窄幅土布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土布鋪置於草地或曬席上面,噴灑上白芨水汁,然後摺疊成一條條寬窄一致的褶皺。之後再次噴灑白芨汁,並用棉線將其串連起來,使之定型即可。這種百褶裙由裙首、裙身、裙腳三部分組成。其中以裙腳部分最美觀而重要。裙腳從下至上由4道橫向不同的紋樣組成,第一道為“小人花”,第二道為“雀翅花”,第三道和第四道為“龍花”。第一、二道為刺繡紋樣,第三、四道為編織紋樣。

分類

苗族的百褶裙可分為長、中、短三種。長裙及腳面,中裙過膝,短裙不及膝。雷山等地苗族女子盛裝中有一種短裙,長僅有20厘米左右,著這種百褶裙的苗族也因此被稱為“短裙苗”。

來歷

百褶裙百褶裙

這種裙子在我國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據《西京雜記》載:西漢成帝時,趙飛燕被立為皇后。有一次,她穿了一條雲英紫裙,與皇帝同游太液池,正當她在鼓樂聲中翩翩起舞的時候,忽然大風驟起,她好像燕子一樣被風吹了起來。成帝慌忙命侍從拉住她的裙子,飛燕得救了,但裙子卻被拉成許多皺紋。漢成帝一看,有皺紋的裙子比原來沒有皺紋時更美。於是,宮女們以後穿的裙子都喜歡摺疊成許多皺紋摺痕,並把這種裙子稱為“留仙裙”。現代叫作“百褶裙”,因“百褶裙”的折縐都是很規律地向一個方向打折。

另據說苗族婦女古代多穿筒裙,後來為了使自己的服飾有別於異族,便於辨認,才在對內能夠區分的基礎上,統一採用百褶裙的方法製作裙子。流行在今黔中地區的傳說《百褶裙的來歷》說:古時候苗家穿的裙子與漢族的沒什麼區別。為了將其區分開來,一家母女倆立志要縫製一種特殊的裙子,作為苗家的標誌。她們苦思冥想,後來受到山坡上五顏六色青桿菌的啟示,按著青桿菌的褶子做成了一條裙子,穿到花場上踩花。苗家姐妹們見了,個個拍手稱讚,她們也紛紛學著做來穿。於是,這種百褶裙很快就傳遍了各個苗寨,各個支系的苗族都穿起了長短不一的百褶裙。

中國中原地帶最晚在明朝開始有了百褶裙之稱。在鹹豐、同治時天津一帶流行裙褶處能伸縮,展開狀如魚鱗的魚鱗百褶裙。清朝李靜山《增補都門雜詠》詩:鳳尾如何久不聞?皮綿單袷費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都著魚鱗百褶裙。

傳說

百褶裙百褶裙

很久以前,一隻孔雀在深山密木里,看見一個苗族姑娘,它不僅不飛走,還展翅開屏與苗族姑娘的百褶花裙比美,結果比不過,就嫉妒地飛走了。
神奇的傳說,是人們對苗家姑娘辛勤勞動的讚美。因為苗族姑娘往往把繡得最漂亮的衣裙,看作勤勞、能幹的象徵。她們對自己裙子花色圖案的構思、設計和刺繡,總是花盡心血的。如果你仔細看過她們的花裙,就會發現那一根根色線,通過靈巧的雙手,把那山間各種花卉,集中到花裙上了。苗族婦女花裙上的圖案整齊而對稱,色彩複雜而鮮艷奪目。苗家沒有不會繡花的姑娘。做母親的從生下姑娘的那天起,就注意教她認識山間的各種花卉,識別各種花卉的顏色。待到姑娘會使用針線了,就教她繡花織錦,因為不會繡花或者繡得不好的姑娘,就是長得再漂亮,也是不會引起小伙子注目的。

每年,當花山節到來的時候,就是姑娘們百褶裙爭艷的日子。姑娘們行走在野花盛開的山道路上,就象彩色蝴蝶在飛舞。這時候,如果哪個姑娘的衣裙繡得最漂亮,年老的人會讚不絕口,年輕的小伙子就會象蜜蜂彩花一樣,圍在她的身旁,把愛情的第一支歌對著她唱。

彝、苗、侗等族婦女的一種裙子。流行於雲南四川貴州等地,明代該裙常用青面作成,褶多至20餘幅,腹下有五彩桃花,現代的裙子皺褶多而密,裙有長有短,長的曳地,短的及膝。侗族的百褶裙由前後兩片構成。穿時小腿裹綁腿或穿襪筒。不論寒暑、節日或外出餘額都穿。四川大小涼山和雲南寧蒗彝族地區,一般用三種不同彩色的布縫綴而成。

工藝特點

百褶裙百褶裙

苗族的百褶裙製作工藝精湛,皺褶細密、繁多,有的可達千褶以上。而且裙身縱向挺直、橫向富有彈性,上面還繡有五彩繽紛的圖案花紋。如貴州黃平地區,百褶裙一般用16至26米長的自織自染的深紫色窄幅土布製成。其製作過程是:將土布鋪置於草地或曬席上面,噴灑上白芨水汁,然後摺疊成一條條寬窄一致的褶皺。之後再次噴灑白芨汁,並用棉線將其串連起來,使之定型即可。這種百褶裙由裙首、裙身、裙腳三部分組成。其中以裙腳部分最美觀而重要。裙腳從下至上由4道橫向不同的紋樣組成,第一道為“小人花”,第二道為“雀翅花”,第三道和第四道為“龍花”。第一、二道為刺繡紋樣,第三、四道為編織紋樣。苗族的百褶裙可分為長、中、短三種。長裙及腳面,中裙過膝,短裙不及膝。雷山等地苗族女子盛裝中有一種短裙,長僅有20厘米左右,著這種百褶裙的苗族也因此被稱為“短裙苗”。

歷史上的百褶裙

是彝族、苗族女性傳統服裝的一部分,為棉布或絲綢製作。
中國中原地帶最晚在明朝開始有了百褶裙之稱。在鹹豐、同治時天津一帶流行裙褶處能伸縮

百褶裙百褶裙
,展開狀如魚鱗的「魚鱗百褶裙」。清朝李靜山《增補都門雜詠》詩:
“鳳尾如何久不聞?皮綿單袷費紛紜。而今無論何時節,都著魚鱗百褶裙。”

百褶裙搭配

百褶裙不再是俏皮女生的專屬,素色系、沉穩優雅感覺的百褶裙就很適合在辦公室穿著,也很適合追求時尚的白領女人們。

1.精緻的蕾絲+荷葉邊搭配柔和的粉色,淑女氣質呼之欲出。飄逸的藍色雪紡裙,體現優美的女性氣

百褶裙百褶裙
質。

2.巧妙的運用顏色,達到上下統一的搭配方法,非常值得借鑑。漸變的條紋百褶透出知性氣質,金色涼鞋成為亮點。

3.小公主袖非常甜美,黑色雪紡裙升級成熟感,讓甜美的氣質透過成熟的韻味散發。

4.灰色蝴蝶結上衣搭配黑白條紋百褶裙,活潑的條紋打破灰色的沉悶,非常適合在辦公室穿著。

傳統漢族服飾(二)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盤點民族服飾

生長在亞洲這篇廣闊的土地上的女人們,因種族的不同而展現出來的魅力也是不一樣的,一個國家一個風情,一個地方一個誘惑,亞洲各國的新娘向我們展現出婀娜的身姿。蒙古的女人和奔放,除了遼闊的草原的培養,更多的是通過蒙古族的服飾所體現出來,蒙古族的服飾大氣而且有著動靜之美的結合。當蒙古女人跨上馬背的時候,就是一種豪放的姿態,當她們靜靜的立坐的時候,又有一種恬靜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