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華裙

月華裙

月華裙,出現於明朝。明朝月華裙,在一襉之中,五色俱備,好似皎潔的月亮呈現暈耀光華。

概要

月華裙月華裙

月華裙,古代裙名。出現於明末。到了明末,裙子的裝飾日益講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間的褶襉越來越密,每褶都有一種顏色,微風吹來,色如月華,故稱“月華裙”。

據傳為一種淺色畫裙,裙幅共十幅,腰間每褶各用一色,輕描淡繪,色極淡雅,風動如月華,因此得名。清代月華裙,在一襉之中,五色俱備,好似皎潔的月亮呈現暈耀光華。

月華裙

粉紅色的披帛早已與月華裙融為一體,只在鏇轉中隱約可見,恰似蟾宮周身之月暈,竟讓清純的月華憑添幾分神秘與妖媚。“舊制(指明制):色亦不一,或用淺色,或用素白,或用刺繡,織以羊皮金,緝於下縫,總與衣衫相稱而止。崇禎初,專用素白,即繡亦祗下邊一二寸,至於體惟六幅,其來已久。古時所謂裙拖六幅湘江水是也。明末始用八幅,腰間細褶數十,行動如水紋,不無美秀,而下邊用大紅一線,上或繡畫二三寸,數年以來,始用淺色畫裙。有十幅者,腰間每褶各用一色,色皆淡雅,前後正幅,輕描細繪,風動色如月華,飄揚絢爛,因以為名。然而守禮之家,亦不甚效之。本朝(清廷)無裙制,惟以長布沒履,無論男女皆然。”

傳統漢族服飾(二)

漢服,又稱漢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約西元前2698年)至明末 (公元17世紀中葉)這四千多年中,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代漢人王朝推崇周禮、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變的禮儀衣冠體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