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額角鴞

白額角鴞,鴞形目的鳥類。白額角鴞為留鳥,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常綠闊葉林中。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為食。繁殖期為2一4月份。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額角鴞體長25厘米。特點是前額、眉紋和耳羽簇為白色,面盤為橙褐色,上體主要為橙褐色,具暗褐色蟲蠹狀斑。

飛羽上具有黃褐色的橫斑,尾羽上具有暗褐色橫斑,下體淡橙褐色,具褐色蟲蠹狀斑以及斷續的黑色和淡色中央斑點

虹膜深褐色,嘴白色或藍白色,蠟膜淡藍綠色,腳和爪藍白色。

分布

白額角鴞在我國曾於1979年9月在台灣屏東的楓港見到正在鳥籠中待售的活鳥,或許就是在附近的山林中捕獲的。
白額角鴞為留鳥,棲息於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常綠闊葉林中。

主要以昆蟲類為食。繁殖期為2一4月份。

每窩產卵3一4枚。由於數量非常稀少,其生活習性目前也所知甚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