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苞筋骨草

白苞筋骨草

白苞筋骨草,所屬植物界,屬於唇形科、筋骨草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具地下走莖。通常生於海拔1900—3200米,少有在1300米以下或3500米以上的河灘沙地、高山草地或陡坡石縫中,主要分布在河北,山西,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西部及西北部。

基本信息

白苞筋骨草簡介:

種中文名:白苞筋骨草
種拉丁名:Ajuga lupulina Maxim.
種別名 :甜格宿宿草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筋骨草屬
屬拉丁名:Ajuga
命名來源:【Bull.Acad.Sci.St.Petersb 23: 390. 1877】
中國植物志:65(2):062
系中文名:白苞筋骨草系
系拉丁名:Ser Lupulinae
亞組中文名:筋骨草亞組
亞組拉丁名:Subsect.Genevenses
組中文名:筋骨草組
組拉丁名:Sect.Ajuga
亞科中文名:筋骨草亞科
亞科拉丁名:Ajug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

白苞筋骨草白苞筋骨草
多年生草本,具地下走莖。莖粗壯,直立,高18—25厘米,四棱形,具槽,沿棱及節上被白色具節長柔毛。葉柄具狹翅,基部抱莖,邊緣具緣毛;葉片紙質,披針狀長圓形,長5—11厘米,寬1.8—3厘米,先端鈍或梢圓,基部楔形,下延,邊緣疏生波狀圓齒或幾全緣,具緣毛,上面無毛或被極少的疏柔毛,下面僅葉脈被長柔毛或僅近頂端有星散疏柔毛。穗狀聚傘花序由多數輪傘花序組成;苞葉大,向上漸小,白黃、白或綠紫色,卵形或闊卵形,長3.5—5厘米,寬1.8—2.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抱軸,全緣,上面被長柔毛,下面僅葉脈或有時僅頂端被疏柔毛;花梗短,被長柔毛。花萼鍾狀或略呈漏斗狀,長7—9毫米,基部前方略膨大,具10脈,其中5脈不甚明顯,萼齒5,狹三角形,長為花萼之半或較長,整齊,先端漸尖,邊緣具緣毛。花冠白、白綠或白黃色,具紫色斑紋,狹漏斗狀,長1.8--2.5厘米,外面被疏長柔毛,冠筒基部前方略膨大,內面具毛環,從前方向下彎,冠檐二唇形,上唇小,直立,2裂,裂片近圓形,下唇延伸,3裂,中裂片狹扇形,長約6.5毫米,頂端微缺,側裂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雄蕊4,二強,著生於冠筒中部,伸出,花絲細,挺直,被長柔毛或疏柔毛,花葯腎形,1室。花柱無毛,伸出,較雄蕊略短,先端2淺裂,裂片細尖。花盤杯狀,裂片近相等,不明顯,前方微膨大。子房4裂,被長柔毛。小堅果倒卵狀或倒卵長圓狀三棱形,背部具網狀皺紋,腹部中間微微隆起,具1大果臍,而果臍兒達腹面之半。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布:產河北山西甘肅青海西藏東部,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生於河灘沙地、高山草地或陡坡石縫中,海拔通常1900—3200米,少有在1300米以下或3500米以上。模式標本采自青海大通。
本種提示:可分三個變型。一為原變型f.lupulina。二為矮小變型f.humilisSunexCH.HuinAct.phytotax.Sin.11(1):36.1966,與原變型不同在於植株矮小,高8—11厘米,葉橢圓狀披針形,花冠乳白色,長14毫米,側裂片半圓形,冠筒長12毫米,雄蕊後對與側裂片等長,前對超過之,產四川西南部,甘肅,青海,生於疏林下草坡及村邊的濕潤處,海拔3000—4000米,模式標本采自青海。三為短花變型f.brevi—floraSunexC.H.HuinAct.Phytotax.Sin.11(1):35.1966、與原變型不同在於葉披針形,具不明顯的圓齒狀牙齒,先端鈍,花冠白色,長u毫米,側裂片正三角形,冠筒基部囊狀,長8毫米,雄蕊均超出花冠側裂片,產四川西部,生於坡邊林下,海拔3200—40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