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雪雀

白腰雪雀

白腰雪雀全長約17cm。上體淡褐色,前額及眉紋白色,有一道黑色過眼紋。棲息於3000~4500m的多裸岩的高原荒漠、草原及沼澤邊緣,喜結小群枉於鼠兔群集處,棲息、營巢於鼠兔廢棄的舊洞中。分布於西藏、青海、甘肅以及四川,為常見留鳥。 棲息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地、草原和有稀疏植物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帶,是一種耐寒的高山、高原草地荒漠鳥類。

基本信息

簡介

白腰雪雀白腰雪雀

全長約17cm。上體淡褐色,前額及眉紋白色,有一道黑色過眼紋上覆羽白色,翼覆羽及次級飛羽基部白色,形成上大塊白斑;中央尾羽為黑褐色,其餘尾羽具有白色端部;下體白色,胸部沾褐灰色。

棲息於3000~4500m的多裸岩的高原荒漠草原沼澤邊緣,喜結小群枉於鼠兔群集處,棲息、營巢於鼠兔廢棄的舊洞中。

分布

白腰雪雀是我國特產鳥類,分布於我國青海東北部祁連、青海湖、東部大通河、天峻、貴南、門源、南部玉樹,西藏南部亞東、帕里、卡拉、班戈,西南部改則、革吉、普蘭、東部芒康和昌都地區,四川西北部石渠、德格、西部甘孜、巴塘和北部若爾蓋等地。國外僅偶見於錫金

相關信息

遷徙:留鳥
白腰雪雀白腰雪雀

生境:棲息于海拔3000-4500m的高山草地、草原和有稀疏植物的荒漠半荒漠地帶,是一種耐寒的高山、高原草地荒漠鳥類。
體型:體重♂20-43g,♀20-40g;體長♂140-180mm。
食性:主要以草子、植物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繁殖期間喜吃昆蟲。所吃昆蟲種類主要有蝗蟲象鼻蟲步行蟲甲蟲等。
習性:成對或小群活動,棲息環境較為穩定,尤其是繁殖期間,冬季進行小範圍的遊蕩或垂直遷徙,成群在雪地上,有時也到居民點附近牲畜棚中活動和覓食,善於在地上奔跑、跳躍。飛翔甚有力,但飛行高度較低,通常離地10m左右,每次飛行距離不遠。善鳴叫,尤其是繁殖期間,叫聲似“duid、duid”或“Jie、Jie、Jie”。
繁殖:繁殖期5-8月。繁殖期間雌雄鳥甚為活躍,雄鳥常圍繞著雌鳥鳴叫,並相互追逐。也有報告說在求偶期間,雄鳥還進行像百靈鳥一樣精巧的炫耀飛行和在地上作求偶跳舞表演,同時還發出一種像擊鼓似的歌唱聲。營巢於岩石洞穴、廢棄房屋牆洞和鼠兔廢棄的洞穴中。由於經常出入於鼠兔洞中,而鼠兔又很少攻擊它們,故被人們稱之‘鳥鼠同穴’。實際上它們並非同時居住在一起,雪雀僅利用鼠兔的棄洞或盲洞營巢和休息。巢由枯草莖葉構成,內墊有羊毛、鼠毛等獸毛和鳥類羽毛。5月曾在青海門源鼠兔洞中發現一巢,離洞口約1.5m,外徑19cm,內徑8.5cm,高10cm,深6cm;巢內有卵5枚,卵白色,大小為23.2-24.6mm×17.0-17.3mm,重3.4-3.7g。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