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鴨

白背鴨

白背鴨(學名:Thalassornis leuconotus)是鴨科白背鴨屬的唯一物種。與樹鴨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不過有些特徵卻類似於硬尾鴨類;白色的背面在飛行中才可見,共有2個亞種。白背鴨善於潛水,棲息於各種類型的內陸河流、湖泊、池塘、沼澤等地,與其他鴨類混合成群活動,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昆蟲、魚、蛙、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蠕蟲等。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白背鴨
拉丁學名: Thalassornis leuconotus

白背鴨白背鴨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綱: 鳥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白背鴨屬
亞種: 2個
命名時間: Eyton, 1838
英文名稱: White-backed Duck

外形特徵

白背鴨體重450g至907g,身長36 厘米至41 厘米,壽命15年。與樹鴨有密切的親緣關係,不過有些特徵卻類似於硬尾鴨類。白背鴨平時並看不到他的白背,白色的背面是唯一在飛行中可見。最突出的特點是嘴角各有一塊白斑,身上的羽毛也是棕黑相間的斑紋。[1]

白背鴨白背鴨

分布範圍

白背鴨分布於非洲,在非洲大陸和馬達加斯加島各有一個亞種。白背鴨善於潛水,喜歡吃水生植物的球根。白背鴨生活在南部非洲的塞內加爾和查德之間,特別是在衣索比亞西部和南非的東部地區。[1]

白背鴨分布圖白背鴨分布圖

生活習性

棲息於各種類型的內陸河流、湖泊、池塘、沼澤等地,與其他鴨類混合成群活動,善於游泳和潛水。極怕人,稍有動靜立即起飛。善於游泳和潛水,往往潛入水下停留時間不長,一般

白背鴨白背鴨

3—5分鐘左右。從水面起飛時,常在水面掠過相當距離,才得離開水面。一般不上陸地活動,也很少飛翔。很少鳴叫。以水生植物為食,也吃昆蟲、魚、蛙、甲殼動物、軟體動物、蠕蟲等。[1]

生長繁殖

繁殖季節可以發生在一年的任何時間。雌鴨每天產一枚卵,每巢一般是4-9枚,最多高達11枚,不過也有別的雌鴨產在其中。孵化時間是29-33天天。雌鴨一般在晚上孵,其他時間則是雄鴨孵化。鳥巢通過是建在水上的浮巢。雛鴨一經孵化就可以游泳,潛水。生長27天就會是成鴨人大小的50%。34天就會羽翼羽豐滿,55天看起來像成鳥一樣大小。[1]

亞種分化

1.Thalassornis leuconotus leuconotus 分布於塞內加爾查德衣索比亞南非
2.Thalassornis leuconotus insularis 分布於馬達加斯加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

閱讀:

1.《世界鳥類名稱》(科學出版社)
2.《世界鳥類分類與分布名錄》(科學出版社

雁亞科的鳥類

雁亞科Anserinae有8屬33種。腿短至中等;頸中至長;前趾有蹼;拇指短位高;跗鱗網狀;羽衣、鳴聲及行為兩性相似;配偶聯繫及家庭生活持續時間長;每年換羽一次;植食性;翅中等度長,尖;尾短;均善游泳,許多種主要水棲。包括樹鴨族、天鵝族、雁族、點斑鴨族等4族。鴻雁是我國的家鵝的祖先,灰雁是歐洲家鵝的祖先。

樹鴨屬

西印度樹鴨| 斑胸樹鴨| 黑腹樹鴨| 茶色樹鴨| 尖羽樹鴨| 細斑樹鴨| 白臉樹鴨| 栗樹鴨

白背鴨屬

白背鴨

天鵝屬

疣鼻天鵝| 大天鵝

扁嘴天鵝屬

扁嘴天鵝

雁屬

灰雁| 斑頭雁|帝雁| 細嘴雁

黑雁屬

黑雁| 加拿大黑雁

蠟嘴雁屬

蠟嘴雁

點斑鴨屬

點斑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