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雁

帝雁

帝雁(學名:Anser canagicus)是雁屬中體形大,個體重的鳥類。飛行時雙翼拍打用力,振翅頻率高。脖子較長。腿位於身體的中心支點,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邊緣鋸齒狀,有助於過濾食物。有遷徙的習性,遷飛距離也較遠。喜群居,飛行時成有序的佇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參與雛鳥的的養育。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中文名稱: 帝雁
帝雁帝雁

外文名稱: Emperor Goose、Blue Phase Snow Goose
別稱: 藍雁、藍雪雁
二名法: Chen canagica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鳥綱
亞綱: 今鳥亞綱
目: 雁形目
科: 鴨科
屬: 雁屬
拉丁學名: Anser canagicus
命名時間: Sevastianov, 1802

外形特徵

帝雁身長46cm,翼展110cm。有一個灰色而肥胖的身體,兩性類似,

帝雁(圖2)帝雁(圖2)

成鳥頭和頸背白色,黑喉,粉紅色的雁喙和腿蹼,披風羽黑色,被羽深藍灰色,上面布滿了白色的斑點。未成年的藍雪雁的毛色也像土鵝,可是深些。帝雁跟白雪雁能交配。它們的後代要不是正宗的藍雪雁就是正宗的白雪雁。這跟人類很不一樣。白人跟黑人的孩子不會是全白人或者全黑人。

生活習性

堅硬的喙很適於挖掘地下植物的根,因此,它主要以植物為食。在北極,它主要攝食種屬植物、雜草和木賊屬植物。在越冬區,則主要攝食谷物以及莊稼的嫩枝。

分布範圍

帝雁分布區僅限於白令海,在北極和亞北極的美國極東北端阿拉斯加繁殖,

帝雁分布圖帝雁分布圖

越冬從東部沿海至俄羅斯,主要沿冰面到阿留申群島海岸。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半島的數量較小,有極少數南下至美國加州。

生長繁殖

每年的5月下旬,帝雁便飛抵阿拉斯加的北極海岸平原,開始築巢繁殖。巢區通常選擇在苔原帶地勢較高處,裡面敷以雜草,6月初產下一窩卵,每窩4~7枚,孵化期22~23天。一旦小帝雁破殼而出,母雁便攜其子女們舉家遷移至河流、小溪邊。因為剛孵出的小帝雁尚無飛行能力,須找一個隱蔽場所來逃避天敵的捕殺。在此期間,一些帝雁家庭會和雪雁自動聯合成一群體,數量可達150~250隻。小帝雁在母親的辛勤撫養下茁壯成長,短短的35~45天,即可展翅高飛了。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國際鳥類紅皮書,2009年名錄 ver 3.1——近危(NT)。

雁亞科的鳥類

雁亞科Anserinae有8屬33種。腿短至中等;頸中至長;前趾有蹼;拇指短位高;跗鱗網狀;羽衣、鳴聲及行為兩性相似;配偶聯繫及家庭生活持續時間長;每年換羽一次;植食性;翅中等度長,尖;尾短;均善游泳,許多種主要水棲。包括樹鴨族、天鵝族、雁族、點斑鴨族等4族。鴻雁是我國的家鵝的祖先,灰雁是歐洲家鵝的祖先。

樹鴨屬

西印度樹鴨| 斑胸樹鴨| 黑腹樹鴨| 茶色樹鴨| 尖羽樹鴨| 細斑樹鴨| 白臉樹鴨| 栗樹鴨

白背鴨屬

白背鴨

天鵝屬

疣鼻天鵝| 大天鵝

扁嘴天鵝屬

扁嘴天鵝

雁屬

灰雁| 斑頭雁|帝雁| 細嘴雁

黑雁屬

黑雁| 加拿大黑雁

蠟嘴雁屬

蠟嘴雁

點斑鴨屬

點斑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