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背繡球

白背繡球

白背繡球是虎耳草科繡球屬植物,分布在我國湖北、湖南、貴州。

基本信息

圖片圖片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白背繡球
海拔:200-4000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PlantaeWilsonianae1(1):261911]
中國植物志:35(1):230
英文植物志:8:418
最低海拔:1200
最高海拔:2300
生境:山坡,溝谷灌木叢中
藥用部位:果(白背繡球)
藥用功能:可除風痰,截瘧疾

形態特徵

灌木,高1-3米;枝紅褐色,無毛或被疏散粗伏毛,老後樹皮呈薄片狀剝落。葉紙質,卵形或長卵形,長7-12厘米,寬2.8-6.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或略鈍,邊緣有具短尖頭的小鋸齒,齒尖向上,上面無毛或脈上有稀疏、緊貼的短粗毛,下面灰綠白色,有密集的顆粒狀小腺體(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無毛或近無毛,僅脈上密被緊貼短粗毛,脈腋間有時具髯毛;側脈7-8對,直斜向上,近邊緣稍彎拱,彼此以小橫脈相連,並有支脈直達各個齒端,上面平坦,下面凸起,小脈纖細,網狀,稠密,下面稍明顯;葉柄纖細,長1.5-3厘米。傘房狀聚傘花序有或無總花梗,直徑10-14厘米,頂端稍彎拱,分枝2-3,具多回分枝,疏被粗長伏毛;不育花直徑2-4厘米;萼片4,少有3,闊卵形、倒卵形或扁圓形,稍不等大,長和寬1.1-2厘米,先端圓或略尖,白色;孕性花密集,萼筒鍾狀,長約1毫米,萼齒卵狀三角形,長0.5-1毫米,漸尖;花瓣白色,長卵形,長2-2.5毫米,內凹;雄蕊不等長,短的與花瓣近等長,長的長約3毫米,花蕾時內折,花葯近圓形,長不及0.5毫米;子房半下位或略超過一半下位,花柱3,長約1毫米,鑽狀,基部連合,柱頭不增大。蒴果卵球形,連花柱長4-4.5毫米,寬約3毫米,頂端突出部分圓錐形,長約1.5毫米,等於或略短於萼筒;種子淡褐色,輪廓紡錘形,略扁,不連翅長約1毫米,具縱脈紋,兩端各具0.5-0.7毫米的狹翅。花期6-7月,果期9-10月。

產地

湖北(西部至西南部)、湖南(西北部)、貴州(東北部梵淨山)。生於山坡密林或山頂疏林中,海拔900-19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繡球屬,繡球科植物

Hydrangea L. 繡球屬,繡球科,約80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有45種,各地均有分布,惟主產地為西部和西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