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桑繡球

馬桑繡球

馬桑繡球( Hydrangea aspera D. Don),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灌叢中,海拔1400-4000米。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馬桑繡球馬桑繡球
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有時達10米;枝圓柱狀,略具四鈍棱,密被黃白色短糙伏毛和顆粒狀鱗秕,樹皮褐色。葉紙質,長卵形、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11-25厘米,寬3.5-8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有具短尖頭的不規則鋸形小齒,上面被疏糙伏毛,下面密被黃褐色顆粒狀腺體(在高倍放大鏡下可見)和灰白色、直或稍彎曲且彼此略交結的絨毛狀短柔毛,脈上的毛稍粗長,直而貼伏;側脈7-10對,微彎並沿邊緣延伸,彼此從小橫脈連結,下面凸起;葉柄長1.5-4厘米,密被糙伏毛。傘房狀聚傘花序直徑15-25厘米,頂端彎拱,分枝疏散,粗長,最下1對分枝長10-14厘米,與第2對分枝間隔4-6厘米,密被褐黃灰色短粗毛;不育花萼片4,闊卵形、圓形或倒卵圓形,長1.5-2.6厘米,寬1.5-2.5厘米,邊緣具銳尖粗齒,極少全緣,綠白色;孕性花萼筒鍾狀,長約1.5毫米,萼齒闊三角形,先端尖,長不及1毫米;花瓣長卵形,長2-2.5毫米,先端急尖,基部截平;雄蕊不等長,長的長約4.5毫米,短的稍短於花瓣,花葯近圓形,長約0.5毫米;子房下位,花柱多數3,少有2,結果時長約2毫米,外彎,柱頭略增大。蒴果壇狀,不連花柱長和寬3-3.5毫米,頂端截平,基部略尖,具棱;種子褐色,闊橢圓形或近圓形,長0.4-0.5毫米,稍扁,具凸起的縱脈紋,兩端各具0.15-0.2毫米的翅,先端的翅寬扁,鈍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基部的收狹呈一柄狀物。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藥用價值

【藥 名】:馬桑繡球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馬桑繡球的根。
【功 效】:健脾利濕 ,清暑止渴。
【主 治】:用於慢性痢疾,腹瀉,中暑。
【性味歸經】:甘,寒。大腸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
【別 名】:對月花(貴州荔波)、白馬桑(湖北興山)、甜茶(西南地區)、涼皮樹、踏皮樹(四川、雲南)
【考 證】:始載於《植物分類學報》。
【中藥化學成分】:葉含葉甜素。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繡球屬,繡球科植物

Hydrangea L. 繡球屬,繡球科,約80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有45種,各地均有分布,惟主產地為西部和西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