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思繡球

樂思繡球

樂思繡球,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有時達6米;小枝具四棱或棱不明顯,褐色,密被黃褐色短粗毛或擴展的粗長毛,或者後漸變近無毛,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山脊疏林或灌叢中,海拔700-2800米。

基本信息

產地分布

樂思繡球樂思繡球

產四川、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北部、湖南、北、江西、安徽(黃山)、浙江、福建(武夷山)。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有時達6米;小枝具四棱或棱不明顯,褐色,密被黃褐色短粗毛或擴展的粗長毛,或者後漸變近無毛。葉紙質,闊卵形至長卵形或橢圓形至闊橢圓形,長9-35厘米,寬5-22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截平、微心形、圓形或鈍,邊緣具不規則的細齒或粗齒,有時具重齒,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柔毛或淡褐色短疏粗毛,脈上特別是中脈上有時被黃褐色、擴展且易脫落的粗長毛;側脈9-13對,微彎,斜舉或基部數對幾近平展,下面微凸,小脈網狀,下面稍凸起;葉柄長3-15厘米,被毛或後漸變近無毛。傘房狀聚傘花序較大,結果時直徑達30厘米,頂端稍彎拱或截平,花序軸粗壯,有時具明顯四棱,密被灰黃色或褐色短粗毛或長粗毛;分枝多而疏散,彼此間隔較寬;不育花淡紫色或白色;萼片4-5,闊卵形、圓形或扁圓形,結果時長1.2-2.8厘米,寬1.5-3.3厘米,邊緣具齒或近全緣;孕性花萼筒杯狀,長1-1.5毫米,寬約2毫米,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闊三角形,長0.5-1毫米;花瓣紫色,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初時頂部稍連合,後分離;雄蕊10-14枚,不等長,較短的稍長過花瓣,較長的長6-6.5毫米,花後期長達10毫米;子房下位,花柱2,結果時長1-2毫米,擴展或外反。蒴果杯狀,不連花柱長3-3.5毫米,寬3.5-4.5毫米,頂端截平;種子紅褐色,橢圓形或近圓形,長0.4-0.6毫米,略扁,具稍凸起的縱脈紋,兩端各具長0.1-0.25毫米的短翅,先端的翅稍長而寬。花期7-8月,果期9-11月。[1]

生長習性

生於山谷密林或山坡、山脊疏林或灌叢中,海拔700-2800米。

繡球屬,繡球科植物

Hydrangea L. 繡球屬,繡球科,約80種,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我國有45種,各地均有分布,惟主產地為西部和西南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